读书中国传统文化

“仁”者无敌

2018-12-19  本文已影响4人  一枚咸鱼

《论语》,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经典,也是最难深刻理解的一部著作。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如何利用《论语》治天下?唯“仁”而已。

“仁”者无敌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对于这句话,我的理解是:如果一个人为人处世都非常的油腔滑调,说话的时候花言巧语,对待上级时谄媚,对待下级时又非常的凶恶,那么这个人就几乎不可能会达到“仁”的境界。

    这句话是《论语》中学而篇的一句话,我对此印象深刻。也对此非常的赞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他们往往华而不实,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绝对够不上君子的境界。真正的君子,应该是真诚勇敢,对待上级恭敬有礼,却又绝不会谄媚。做事时踏实能干。真正的君子,仁者可以给人一种安全感,可以非常放心的将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们。这句话我时时刻刻都会记在心里,时时警醒自己,切勿做出这种令人厌恶的事情,成为这种巧言令色的人。

在《论语》当中,孔老夫子反复强调了“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达到“仁”的境界。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孔老夫子平时说话时,极少会谈到利益,而是一直在向我们传授“命”和“仁”。那么,什么是命?我认为是天命。人人都说,天命难违。可是孔老夫子的思想是,天命可违。这里的天命,就是指人的命运。儒家思想教导我们,要行好事,做好人。人若为善,天必佑之。一个出生贫苦的人,若能一直保持一颗良善的心,努力学习,好好做人,那么他就一定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既然“仁”这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到达“仁”的境界呢?这一点,孔老夫子也已经向我们阐述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学习要努力,要不断的提升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的有学问;明确自己的目标拥有一个远大的志向并为之努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出问题,学会思考,解决问题,让自己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如果一个人能做到以上几点的话,那么他就拥有了“仁”的品质。

“仁”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到底怎样才能被称为“仁”?这个答案是从古至今,所有学习儒家文化的人都想寻找的。

老夫子说过,“刚毅木讷,近仁。”

“刚”,刚强,宁折不弯的品质;“毅”,坚强,有毅力,遇到困难不会轻易的屈服;“木讷”,沉默寡言,少说话,多做事。拥有这样品质的人,就离“仁”的境界不远了。

根据老夫子在书中所提出的种种观念,我对“仁”也有了一个全新的看法与感悟。“仁”不等于木讷,想要拥有这样高尚的品质,不能太会说,太能说。油嘴滑舌的人是最低等的,宁愿要不会说话的人也不要太会说话的人。在该说话时,一定要说,说的恰到好处,不会得罪别人,把自己的观点简洁、明了的说出来。没必要说话时,就不必再说话了。沉默寡言,让自己的心绪时时处于一种平稳的状态。

以上就是我对《论语》中,“仁”的一些简单的观点,除了“仁”,《论语》中还有其他许许多多值得学习的内容,仁、义、礼、智、信;恭、良、温、俭、让。

“仁”者无敌

路漫漫夕其修远矣,学习是一生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努力!感恩各位阅读这篇文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