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做到》-先倾听,别着急为自己找借口。

2017-12-05  本文已影响0人  LT1982

在医院曾经有一个同事,辛辛苦苦准备好无菌操作练习,她性格有点好强,很想在下周的全院公开示范课上一鸣惊人。终于那一天,她反复背着台词,回忆要点,一切都胸有成竹,仿佛提前看到大家认同的目光。

很快操作示范开始了,她自信满满的开始介绍和表演,却并未等到想像中的惊艳赞美。护士长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提出反馈建议,指出不足,当时她的脸色渐渐变得很难看,不自觉的开始蹦出各种反驳理由,最终培训不欢而散,很多地方都没有达成共识,她觉得护士长们指手画脚,不懂装懂,而大家觉得她刚愎自用,听不进意见,人际关系也变的有些尴尬。

很多人在看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开始反驳,心理学里面对这种现象有个专门的术语叫“习惯性防卫”。

人们为什么会产生习惯性防卫呢?《知道做到》一书里是这样解释的。

《知道做到》

年少时没有得到无条件的爱和支持,所以我们开始对自己和其他人产生怀疑。自我怀疑开始让我们对所有的信息进行过滤,无论是从图书、录音、录像带、培训班,还是从谈话中获取的,在过滤的过程中,由于我们会犹豫不决,会封闭自己的观念,让自己带有先入之见,会带着批判地心态,甚至会产生一种恐惧心理,所有这一切都会让我们形成一种消极的思维方式。

我的妈妈习惯性防卫非常严重,小到生活习惯,大到孩子的教育,通常都不太能接受不同的声音,当针对一个问题客观的就事论事时,她也会立刻理解为对她有意见,否定她的所作所为,立马会开始反击,维护自己的尊严。

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习惯性防卫,这是一种消极的思维方式,会妨碍我们接受新的建议和观点,甚至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消极思维的出现让我们只学会或利用自己接触到的一小部分信息,只能发挥自己的一小部分潜力,甚至会破坏对话的安全氛围,过早的拒绝从而阻止了大部分有价值信息的出现。还有很明显的一个危害,就是不由自主的找借口,而不是真正的倾听,从而自我反省,自我修正和完善。作为人类根深蒂固的一种习性,习惯性防卫犹如我们穿在身上却又看不见的防护服,在保卫自己免受外界威胁和变化的影响时,也遮蔽了自己的眼界和真正想法。美国心理学家阿吉瑞斯说:“防卫性心理使我们失去了检讨自己想法是否正确的机会。”

因此我们要下决心改变这种消极思维,以助自己更好的成长进步。那怎么改变呢?《知道做到》书中给了我们非常好的方法,那就是学会绿灯思维。

我们必须设法敞开自己的心胸,每次接触信息时,我们不要总是琢磨这些信息错在哪里,别人的话哪儿说错了,而应该成为绿灯思考者,积极发现其中的正确之处。

所以放松聆听

下次当听到不同意见或是批评,想要脱口而出反驳时,可以潜意识去告诉自己在习惯性防卫。于是先让自己的身体别紧张,放轻松,聆听别人陈述他的观点直到阐述完成,以便客观了解别人的观点是否有合理的一面。

降低防卫频率,其实习惯是个概率事件,比如以前防卫是每天都有,后来变成1周3次,直到越来越少。不断降低的频次就是在养成习惯。

不断降低犯错的频次,需要不断的反思总结。为什么上次能克服这次没有?是什么原因?慢慢的在其他人提出异议的时候,已经能管住嘴,心里先思考:“他的这个想法可能会有用,哪里有有价值的信息。”多反思自己哪些因素没想到?从别人观点中得到了什么?那些地方需要改进?

自己克服习惯性防卫,那与他人合作时,怎么不激起他人的习惯性防卫呢?书中提到应用的一个心法:“ 赞美 + 我担心!”以往“赞美+但是”的方式给人感觉更多是套路。人们都喜欢坦诚的人,可是过于直接的坦诚也不行,更容易激起习惯性防卫,所以坦诚也需要注意表达方式。当你假设性的说出自己的观点,别人更容易愿意接纳,因为你们在探讨一种可能性,而不是评价别人。

习惯性防卫几乎每天都在生活中出现,成甲曾经说过,这个世界是概率性的世界,你永远不知道因为你的习惯性防卫会丧失多少合作,因为别人对你的负面评价会丧失的多少机会,在另一个世界变化成什么样子。改变这么一点,生活或许会大不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