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高效学习方法论

改造我们的学习

2019-06-14  本文已影响0人  超哥笔谈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在碎片化知识漫天飞的时代,在知识焦虑的时代,究竟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学习什么?这是一个问题。

古人曰:知无涯而学亦无涯。在有限的生命里程当中,我们不可能学完所有的知识,而且也没有必要。有的知识并不正确,有的知识对你而言并无多大用处,知识最终要产生价值,还得依赖实践。

那么,究竟我们该如何学习呢?需要改造我们的哪些学习内容呢?这需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究竟应该学什么?哪些知识才是核心的,至关重要的知识?

从最认识和反映事物的本质角度来看,知识有核心和非核心之分。知识与知识是不同的。核心的知识才是我们应该花大力气来学习的。这种核心知识就是临界知识,所谓临界知识,好比物理学中的临界点一样,学习和掌握了它,是能够让你的认知突破临界点,产生巨大价值的知识,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样的知识是一些基本的概念,是一些基本的规律,是一些通用的知识,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以解释万物。

为什么临界知识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呢?

这是基于如下两个假设:

1.复杂的世界是由简单的基本规律决定的。

在很多情况下,看起来复杂多变的系统,其实是由背后简单的基本规律决定的。例如关于世界的规律,数理化便是理解世界运动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人,心理学便是理解人的基本知识。

譬如复杂的平面设计居然是由简洁和留白这些基本的概念决定的。查理芒格也说过“我们要真正认识这个世界,就必须理解并掌握重要学科的基本规律,并把他们当做基本的思维模型来处理。”。临界知识同样遵循这一法则:用简单的基础规律来解释复杂的现象。

2.复杂系统不是简单的因果系统,而是各因素互相影响的动态系统。

麦肯锡解决问题有一个很成功的方法那就基于因果关系的逻辑去解剖问题。按照MECE法则分类问题,基于假设思考法快速找到突破口,基于金字塔原理快速搭建框架。但这种方法也有其局限。就是基于因果关系的假设。事实上,遇到复杂系统的时候,就不能用简单的因果思维去解决了,而要用到系统思维。

而掌握这样的知识并不容易,它需要我们好好琢磨,用心去理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产生价值。

在学生时代,尤其是高考的时候,有的学生有后劲儿,有的学生能够在高三一年就成为考试的黑马?根本的原因就在这里。

对于多数人来说,通过勤奋的思考和大量的题海练习,成绩当然可以快速进步,这种学习对应着各种题型,解题方法等等。通过训练,我们可以形成各种直觉,解题经验。但这种学习的问题是:无法发现事物之间深层次的联系;遇到超越了经验范围的问题时候,就不知如何下手了。这就是所谓的后劲儿不足。

反应在工作中,也是一样,有的人参加工作后,慢慢就觉得学不到什么新东西了,能力增长遇到了天花板。其实所谓的天花板,只是因为你在孤立的割裂的看待问题,而缺乏关于系统底层规律的认识,无法打通知识体系。例如财务知识的学习,HR知识的学习,电商知识的学习。

而另外一部分同学,擅长从临界知识入手,不断训练和思考,掌握之后,能够将跨领域的知识相互穿插借鉴应用,学习速度越来越快。从而被外人开来是脑袋突然开窍,突然发力,是黑马现象。其实呢,根本的原因在这里。

同时,这种基于临界知识的学习,同样可以解释另外一种现象,为什么在很普通的高中,也能出现很优秀的学生,譬如偏远的教学环境,师资都很薄弱的学校,依然可以出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有的学生并不需要买很多辅助教材或资料也能拿高分。皆是因为这些学生重视了对临界知识的学习。

我们真正应该花费心思学的东西就在这里。当你理解了这一点,就明白其实我们不必焦虑,因为临界知识是有限的,并没有那么多的,当我们掌握了这些临界知识,就可以达到一通百通的效果。

查理芒格说过“如果你只是孤立的记住一些事物,试图把他们硬凑起来,那你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须依靠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古人也说“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壮美的风景,都在人迹罕至的地方。

其次,临界知识的威力巨大,而非临界知识并没有那么大的威力。因此我们还焦虑干什么呢?

所以,当我们在考虑学习和阅读的时候,首先想想,这个知识是临界知识吗?值得我花费时间去学吗?

第二,如何找到这样的知识?

既然临界知识是如此的重要,那么我们如何找到这样的临界知识呢?

临界知识其实是对事物更底层规律的总结。如下是找到他们的方法:

1.从硬学科中找。比如数理化生这些学科。譬如概率知识,统计知识,函数与方程,幂函数所对应的复利效应。

2.阅读某个领域的经典书籍。掌握基本的概念,原理,框架。因为其他书籍或知识无非是在这些经典书籍基础上的延伸而已。譬如理解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行为,就一定要研究《影响力》这部书籍。这也是这本书为何如此畅销的原因,因为它最靠近人际关系的本质。李笑来的《时间的朋友》畅销,也是因为他对于时间的理解最靠近时间的本质。

要保持好奇心,去发现N多类似现象背后共同的特点,李叫兽就最擅长此道。其次,如果你想研究别人的店铺为什么如此成功,那么就可以找100家店铺来研究,进行比较、总结,得出新的假设规律。

3.掌握源头知识。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找到规律,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到规律的源头,原始出处,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当你知道了这个结论的原始出处,包括基于什么条件的实验,基于什么样的样本数据 ,基于什么时代背景产生的,从而你就能够更深刻的知道这些临界知识的适用范围和可能的局限。

4.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要用第一性原理来思考。能够用更加底层、通用的规律解释,就不用新的假设。

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 thinking,又称“第一原理”)其实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个哲学术语:

每个系统中存在一个最基本的命题,它不能被违背或删除。

哲学不怎么亲民,我们打个比方就很容易理解了:

比如,几何学中的“第一原理”(部分)有: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又或者,经济学中的“第一原理”(部分)有:供求理论。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这个名词被炒的很火主要得益于“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特斯拉汽车CEO)。他曾在采访中提到自己特别推崇“第一原理”思考法:“通过第一原理,我把事情升华到最根本的真理,然后从最核心处开始推理……”

“第一原理”针对的是“具体情境的具体系统”,它不是孤立的事物,也不能抛开情境讨论。第一原理虽然具有稳定性,但不是“真理”。它无法通过运气或者所谓天赋获得,所有人都必须经历“长期观察、实践、思考”才能洞察获得。

如何培养第一性原理思考能力?第一,由内而外:永远不满足于简单解释,以本能的好奇作为驱动力;第二,自外而内:借鉴自然界的隐喻、外部学科的启示。一个优秀的理论框架,能够为我们探寻任何系统的“第一原理”提供众多的隐喻、启示。这正是人类思维有别于其他物种的绝对优势:知识的迁移及创造性应用。

4.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在这个不断的质疑、反思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新的规律和临界知识。

第三,如何学习这样的知识?如何理解这样的知识?

学习知识的一个误区

由于读书方法的原始,导致陷入“低水平勤奋的陷阱”。正确的方法是:

1.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搭建学习的框架。

2.放慢速度,让读书事半功倍。读的过程中要思考,要提问,要质疑。遇到有启发的、不理解的,新的概念等要停下来思考。查阅资料弄清楚。

3.读的时候,想想,可以用哪些临界知识来关联和理解。

在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去知乎或者查阅书籍,看看别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这个解决方案,有哪些是我熟悉的,有哪些是不熟悉的,作者的思考框架可以应用到哪些领域。

这就是举一反三,用跨界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临界知识的两个心态

1.绿灯思维:更高效的学习,来自更合理的学习方法假设。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效能。

当我们遇到与过去认知不一致的新观点时,就会触发我们的习惯性防卫。习惯性防卫是一种多数人具有的心理反应,也是人性的弱点,需要我们克服。因为它会阻挡我们进步。

习惯性防卫的根源是惧怕暴露出我们想法背后的思维。对多数人而言,暴露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是一种威胁,因为我们害怕别人会发现它的错误。

而恰恰是这种心理使我们失去了检讨自己想法背后的思维是否正确的机会。

要克服这一弱点,就要建立绿灯思维,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不再把对自己观点的质疑与自己这个人绑定起来。

2.以慢为快。越是快速提升的能力,反而越需要下慢功夫,譬如写作,演讲等。第一要结硬寨,打呆仗,读书的时候,通过结硬寨,打呆仗的方法把精力花在打通那些知识阻塞上。第二,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把80%的时间,花在20%的重要问题上面,花在重要的基本概念、有启发的观点和自己没想明白的问题上。

学习临界知识的三大底层方法

1.反思。

每天反思复盘自己的生活,用什么来反思呢?就是用临界知识。用临界知识来指导和分析一天的工作。

很多人急于想提升自己,欲图速成,订阅各种公众号、看碎片文章,囤书屯课,参加牛人分享,给自己一种学习的假象,从来不面向自己的内心做反思。生活照旧。

反思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反思不是总结。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而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校正。反思的顺序是: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要注意区分假设不等于事实。

反思有什么好处?

1)帮助我们发现知识的误区:跳跃性假设。就是跳开理性思考的环节作出的假设。当新的思维习惯替代了旧的的思维习惯之后,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提到新的层次。

2)反思可以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

3)反思可以督促我们检查学到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反思是一种方法和技能,是需要练习才能习得的技能。如何练习呢?

1)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反思日志不一定要记录大事,从日常的小事,小习惯入手,从思考问题的过程入手。

2)把生活案例化处理。读MBA有商业案例,同样,在学习的时候,不妨了解他人的成长经历,个人的成长经历和故事,进行反思与解读,形成洞见。每天经历的事情,都是一个个埋藏着启发的案例,我们必须有能力解读它。

人之所以会改变,是因为他得到了反馈。之所以不改变,常常是因为我们没有得到正确而及时的反馈。

3)养成写反思日记的习惯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2.以教为学。

以教为学有什么好处?

1)督促自己发现知识堵塞,打通已有知识。

2)教人的过程是强化记忆和认识的过程。

3)别人提成的疑问、质疑和新想法,会增强我们的认识。

以教为学要注意什么问题?

1)要为讲清一个问题准备大量的知识储备。

2)要主动查询不同的观点和不支持自己结论的反面案例。

3.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的根本是训练我们的心理表征,心理表征就是我们的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对应的心理结构,或者说是提升我们的元认知能力。我们在元认知上的差别表现为认知效率与认知深度上的差别。

如果通过刻意练习来掌握临界知识?

1)拆解:以学车为例,首先单独的练习打方向盘,启动与熄火,踩油门与挂挡,S型,半坡起步等。

2)组合:路考和长途。

3)框架:超车,变道等。

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大技巧

1.记录。记录是主动思考的过程,是挖掘看得见的事情背后看不见的关系。没有记录,就等于没有发生。如实记录有什么价值呢?

1)同样是过去了5年,如果做了记录,你就有丰富的材料拿来吸取教训,加速成长。

2)记录的时间跨度越长,就越可能让自己看到更深层的规律。时间跨度能让我们超越简单的应激直觉反应,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底层真相。

记录不仅是对事情的经过,结果进行记录,还有记录自己当时的情绪、思考过程、外部环境条件。是调用自己的所有知识去重构和结构昨日发生的事情。

2.定期回顾。

回顾是让我们过去的记录和反思价值增倍的过程。回顾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回顾帮助我们超越短期反思经验的局限,拓展我们的视野,看到更加本质的规律。

常见的回顾包括:

周/月度回顾:微观层面审视解决问题的假设和效果。

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灵感激发。

五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自己的生活与命运。

3.付费购买。

第四,如何应用这些知识?使之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

应用临界知识的核心方法就是刻意练习。怎么联系呢?

第一,在不同的场景中,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

前面说了。临界知识的特点就是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规律和法则。是通用的方法论。因此,我们在应用它的时候,就是要将它结合不同的场景去反复的验证。这样我们才能深刻的理解它的威力。也才能在结合不同的场景的时候,抓住问题的本质,不再被眼花缭乱的现象所蒙蔽。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不同的,貌似新的现象和概念中,发现它的本质,不再焦虑。

第二,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应用。临界知识之所以有威力,就是因为它具有恒定性,不管事物如何发展,底层的逻辑总不会变。因此我们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阶段,反复的应用它,才能确保在变中的不变。例如企业在高速发展,在初创期,成熟期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但是企业经营的本质不会变,基本的管理原理不会变。要解决企业在新阶段遇到的问题,我们依然可以用临界知识去解决遇到的新问题。这就是变中的不变,以不变应万变。

综上所述,临界知识如此重要,我们需要好好学习它。

首先,需要筛选和提取临界知识。

其次,要学会归纳和整理临界知识。

然后,要好好理解和消化临界知识。

最后,就是要在实践中不断应用临界知识,从而真正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控人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