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这点事儿

观察|记一次搞事的促销兼职

2017-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怪诞计划

        16年12月底大考结束后,淼淼说我们去做兼职吧!于是我们走遍了整个学校,查看了无数的小广告,最终决定做卖酒的促销。

        淼淼:做兼职,没什么比我更在行了,大二我存了兼职的钱去过一次西藏旅行。

        我:额,关于兼职,我并没有很丰富的经历,只在高考后在商场里卖衣服。我不会喝酒,却来劝喝酒人卖酒,想想都有点小兴奋呢。

        于是,我开始了我的搞事准备。

1、理论准备

        淼淼、路路,我还有小秋结伴去到酒厂了解具体情况,负责联系的李姐说我们的工作任务是为他们推销宣传酒水。她给我们看他们酒水资料,客观地说道,酒是中档酒,水是漓江矿泉水。

        我们看了一下,有两款酒,一款每瓶128元,另一款268元,矿泉水10元一桶。我们大概可以从这酒的质量、口感、功效、增值价值等方面介绍,然后顺便帮忙宣传矿泉水。每次成功卖出一瓶酒加提成10元,成功卖出一桶水加提成1元。

      看到我们干脆利落的表现,酒厂的这位李姐谦虚的表示,关于促销我也没去过,你们都是很有经验的,就辛苦你们了。

      这无意流露 的信息耐人寻味。

      我们确定好了宣传的时间地点,就各自回到了自己的住所。

        要促销嘛借此机会看看关于销售方面的书,之前看过《影响力》,正好重温一下,了解买卖双方的心理,让我更好选择一些销售策略。《影响力》里关于影响力的武器很多,我挑选一些目前适用的。如:

(1)互惠——先免费让人品尝,这在老板给的资料里有,先让顾客品尝他们的酒,后再做介绍。老板的资料里当然不会说明为什么。但我了解背后的原因后,对自己的销售行为会更有把握。
(2)外表——更专业、找寻与顾客身上的相似性,称赞。
社会认同——这是很多人买的的酒的牌子。
(3)认知对比——实在不买酒,买瓶水,OK?

      了解到这里,我觉得准备比较充分,至少对于为什么要这样销售有了心理学的认知。也因此,对于市场上的促销手段有了认识,也不再会稀里糊涂的买了一些自己原本不需要的东西。

图片来自网络

2、不起作用的实战

        我觉得准备尚且充分,来到促销地方,发现地点并非是我想象中的超市,而是在一个菜市场。虽然不是理想中的场合,但至少能够保证有足够的人流量。

        负责的黄经理让我带上耳麦扯开嗓子喊宣传语,这真TM傻。在另一销售地点的淼淼不亏是兼职老手,随后录了一段宣传语音,分享到了群里。我们在不同地点的就用这段音频,让手机紧贴耳麦达到机械循环宣传的目的。

      菜市场人流量大,两旁摊位的商品的琳琅满目。

      我遇到了很多顾客:

      有些听到宣传语会停在我们的摊位面前,直勾勾的盯着酒,流着哈喇子,我与他沟通,他一把抹抹嘴巴,开车离去。

        更多的顾客品尝了以后,扯了一大堆有的没的事情以后,说酒是好酒,看到价格,摇摇头,扬长而去。

        这一时刻,我大彻大悟:来来往往菜市场的都是一些收入微薄的人,他们根本卖不起这价位的酒,偶尔有中收入的人经过,他们也对这种宣传方式不屑一顾,连传单都懒得拿。

        麻蛋,这酒是定位错了吧。

      我突然明白经理在一开始说的重点是宣传品牌,品牌。

      我:我艹,当然只能是这样了。

      一个上午过去了,我们的摊点很多人来咨询,但酒和水没卖出一瓶。

      我为这次酒水促销做了适当的理论准备,可是在去实战的路上却发现毫无作用的,难道我只能一直这么无聊的站下去了吗?难道这一天就这么过去了?书本上的知识是真的没用吗?

      下午一点过后,菜市场人流量少了很多。我也在吃午饭回来路上,看到我们的摊点的多了一个人,一问,原来是黄经理带过来的。

      黄经理说,这是我们销售经理韦先生,目标是和你一起完成今天的宣传量。

        于是我终于多了一个同伴,一边聊天一边促销,让我在这门可罗雀的摊位上不再无聊。

        下午1点后,我们的摊位几乎没有人来。

          我百无聊赖,就问韦经理。

我:这么无聊的时间你们是怎么打发的?

韦经理:以前临时的促销员他们都是玩游戏,你还好,还帮看着摊子。

我:你进入这个公司多久了?

韦:一年多吧

我:那这个酒的销售情况怎么样?

韦:不是很好。

我:那你喜欢这份工作吗?

韦:算不上喜不喜欢,但这个销售难做。

我:你这个职位的薪资是怎么提升的呢?

韦:都是2-3k,还看销售量。但靠个人都没什么销售量。

我:……

1:30pm,我在摊位上打了个盹,休息了一会。

2:30pm,我又和韦先生聊了一会。

3、隔壁老王多红火

      3:00pm,菜市场才渐渐有了人影,但我们摊位还是那么冷清。

      与我们卖中档酒门可罗雀的摊位不同,隔壁小哥趁着元旦卖腊肠,生意好得不得了。

      观察了一会儿,我发现他的销售策略灵活得要上天了。

我总结了几点:

(1)定位明确合理

他选择了元旦节日卖传统食品——腊肠,是人们普遍有需求的。菜市场大多是低收入的人群,普通老百姓,所以定价比较实惠,一般都愿意买,买得起。

(2)互惠

试吃活动——把腊肠切成小片给大爷大娘尝,腊肠质量口感应该还不错,尝过的大爷大妈都说好吃。一般尝过的都会买一些。

(3)稀缺

看到有一些犹豫着要不要买的阿姨,他说,这腊肠质量口感都很好的,今天在这里卖,明天就不在这里了,明天我们去临桂。刚才还迟疑的阿姨一下子有点急了,又加上大家火热购买的推动下,立刻买了3斤。

(4)社会认同

越来越多尝过的大爷大娘都说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购买的会告诉正在挑选的人:我买了几斤,这家的腊肠真的好吃。正在挑选的人就加快了挑选速度,没一会儿,毫不犹豫结账。

(5)认知对比

腊肠有两种,红色腊肠23一斤,烟熏腊肠32一斤。

板鸭25元一只,板鸡35元一只。

同时他们还卖袜子,一元一双。

大部分的人会买烟熏的腊肠,板鸭20元成交,板鸡30元也成交了。

他们的袜子也卖得不错。

隔壁的腊肠店卖的红红火火,薄利多销,在这强烈对比下,我们这里显得十分惨淡。

我忍不住问韦经理:你们酒水究竟是怎么卖出去的?

韦:一般是给一些单位直供。酒水不好卖。

我:这么贵,我也不愿意买啊。有点钱的人也不一定要买你这牌子的啊。

韦: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我:我家的酒就只会买2元一瓶的,我舅舅家很有钱啊,但他的好酒都是别人送的。他们家从来不需要自己买那么贵的酒。

韦:……

后来,为期两天的促销结束,我走了,酒还是没卖出一瓶。

一年后,韦先生转行卖药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