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53岁,只用“从1数到10”这一招,完成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
这也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到另一个城市参赛。
还没出发就犯了个错误
提前一天领物,订的酒店距离起跑地点“深圳人才公园”约2.3公里,是一个很方便骑行的距离。
还跟同学约好,说前一天晚饭后开车到跑道上去踩个点。
我记得村上春树的书里好像说过,到陌生城市去跑马,他都会事先去看看跑道,了解关于坡道升降、弯道等问题,好安排时间和体力。
但是领物之后我还是很晕,因为参赛指南上说起跑在人才公园,但现场的图示则详细规定按号码牌分区检录入场,分明是在深圳湾体育场。这两个地点隔了一条马路,且人才公园很大。
只好到时候跟着人群走啦。
27日8点开跑,检录时间为6:30-7:45,我决定6:30到现场。
就说很紧张吧,我甚至担心早晨没有共享单车。仔细看了酒店门口就有单车停放处,恨不得先放一辆到酒店藏好。
比赛当天5点半起床。天还是黑的。酒店的早餐要7点半才有。我事先想好就吃参赛包里送的那盒“米线”。我烧了一壶水。然后发现,那个米线是下~火~锅~用~的!
唉,自以为是害死人啊!
四周漆黑一片,哪里有吃的?
只有我从长沙带来的一个小巧的库尔勒香梨,以及三片海盐饼干,还有参赛包里的几颗红枣。
吃吧吃吧。不是还有补给站吗。
这时候,昨晚同学请吃的大餐就给我壮胆——不,壮的应该是胃——了!
那几只花雕浸的罗氏虾啊,啧啧,吮指余味,哎呀,还有个排骨萝卜汤没喝完,可惜了了!
一通折腾,6点半出发,天已经亮了,至少看得见可爱的小单车在等我。
马路上跑着的,还有好多小单车呢!骑手是两类:一是背着蓝白背包的参赛选手,一是带着黄色安全帽的建筑工人。金亮的晨曦下,簇新的高楼与脚手架交错。停在斑马线上,我想:这是深圳才有的清晨吧。
跑步的过程,就是从1数到10,心无旁骛
只要跟上穿跑步服的人流,就像是上了传送带,不会出问题了。
入场,过安检,检录,标识都很明确。7点刚过,便到了检录口。
检录口类似于登机之前的候机口。此刻,号码牌就是机票。前面有人墙为闸。虽然是8点开跑,但选手按号码牌分区,出发时间有先后。当然,“净成绩”是按踩过起跑线开始算。
科普一下,深圳南马的号码牌是按报名时提交的成绩分的,共ABCDEFG6个等级,由快到慢。你猜对了,我在G组。
在队伍里等了大约1小时,8:08,才轮到我们开跑。
这1小时倒也不枯燥,光是看选手的鞋子就很有趣,更不用说各种自拍、互拍。主打一个兴奋。
无人机一次次在空中盘旋拍摄,总像朝水里扔了石头一样引来欢呼,更兼主持人热情煽乎,不管老黑小白,都跃跃欲试着像等着出栏的赛马。
前面关于跑道上的欢乐气氛已经说了2000字吧?这里不再重复。说说我是怎么“从1数到10”的。
首先我有一个基本的规划,就是把21公里分为3个7公里——这也是周末跑长距离的递增依据。第1个7公里准备用7.5分钟/公里配速,第2个8公里,第3个9公里。
之前在练习的时候尝试过很多,真正比赛,大道至简,简单粗暴:
从1数到10,看一下配速,如果低于预期,就找一个跑在我前面,看上去比较菜的选手,跑10步追上TA,没追上,再跑10步,直到追上为止,不能中途换人。追上之后就放慢速度。
就这一招,从起点跑到终点。
也有加戏的环节,看到特别可爱的小朋友在喊加油,或特别帅的摄影师,也会奔跑起来,也是10步。
也有休息的环节,就是喝水、吃香蕉、吃黄瓜、吃苹果、吃饼干的时候,可以用走的!吃完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再开跑。吃相要优雅,对吧!
最后2公里有个抖坡,这种时候我觉得不能停,这也是最好超人的时候呢。
越近终点,旁边加油的力度越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是在比赛的时候拿PB(个人最好成绩)的原因,也是跑者参赛上瘾的原因,之一。
踏过终点线的那一刻,从身体到精神,都浸透着幸福!
总结一下:
1、参赛前的跑量很重要。快到终点时看到不少年轻人腿抽筋,或者跑不动,目测应该是平时训练量不够。
2、按照比赛的时间进行训练。比如8点开赛,我就调整作息,至少有一周时间都是早晨7点开跑。怕赛前失眠,还特地吃了一颗褪黑素。
3、跑前一天的晚餐的高蛋白比跑步当天的早餐更重要,哈哈,谢谢相知40年的同学们!
推而广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准备,分解目标,逐步达成,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总能得偿所愿。
把这份小小的经验与我家今天满18岁的小丘同学分享,祝你生日快乐,亲爱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