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平叛》No.11 第六章 日薄西山红霞飞(之二)
文 / 文元 编辑 / 夜阑
No.11/第六章/2
第六章 日薄西山红霞飞(之二)
原书图片嘉庆初年,白莲教哗然而起,纵贯川、楚、陕、甘、豫五省,酿成大清开国以来最大规模的民变,把整个大清朝闹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嘉庆帝与一班王公大臣日夜紧急筹谋剿匪方略,而绵宁的皇子生活仍旧波澜不惊,并未受到多少影响。他在父皇赐名的园居“养正书屋”一住就是二十多年,“日与诗书相砥砺”,努力培养自身正气与正能量,他还亲笔书写了“至敬、存诚、勤学、改过”四个条幅,挂在屋中,用以励志。正是这种长期的韬晦生活,对绵宁性格的形成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绵宁后来成为清朝帝王中一位典型的守成之君,其一举一动,莫不恪守祖制,循规蹈矩,这与他在潜邸中的常年历练当不无关系。
然而,平静的宫廷生活也并非一成不变。陡然间,变生肘腋,于无声处炸响一颗惊雷。
嘉庆十八年(1813年),绵宁三十二岁。这年九月,他随父皇去承德巡狩木兰,但由于连日阴雨,故而奉旨先期回京。没想到,他这一回来,正赶上一场震惊朝野的大事变——天理教徒攻袭紫禁城,史称“禁门之变”。
当时,北方地区的白莲教诸门派活动频繁,朝廷虽然采取了残酷的剿灭手段,但始终未能平息,甚至京畿重地也出现不稳,彗星当空,谣言四起。这一年,久居京郊的天理教策动了一次起事,企图攻袭紫禁城,一举推翻满清统治。
天理教是一个民间秘密结社的邪教组织,属白莲教的一个支派。
九月十五日晨,天理教徒二百余人分作东、西两路攻袭紫禁城。东路进攻东华门,但被清军及时发觉,城门即刻关闭,大部分教徒被挡在门外,未造成太大影响;而西路攻打西华门的天理教徒则顺利冲进门内,全队五六十人很快打到隆宗门一带。
当年,紫禁城在统治者的眼里从来都是“固若金汤”,这次居然被几十个手持短刃的天理教徒一拥而进,宫内各色人等猝不及防,顿时乱作一团。那些后妃、皇子,以及闻讯赶来的显贵勋戚、文臣武将等,平时里养尊处优,神气活现,而今惊闻事变,犹如彗星溅落,个个被吓得魂飞魄散。集合起来的军力不足百人,又不知来犯者人数和去向,不敢贸然出击,甚至有的护军统领竟然准备好了逃离的车马,打算溜之大吉。
当此危急关头,正在上书房读书的绵宁,一闻有警,便冲出迎战。此时的紫禁城,皇帝在外,群龙无首,皇子绵宁自然成了众人的核心,担当起临时统帅的角色。他一边下令将紫禁城四门紧闭,严防死守,一边派人召集禁军入内剿捕,随后命人取来腰刀、鸟枪、撒袋,迅速披挂停当,立于养心殿台阶上,警觉地观察着四周动静。
猛然间,撞门声大作。
原来,攻入西华门的那支教匪,已杀到隆宗门前,疯狂地开始撞门。
隆宗门是进入内廷的关键,一旦打开,各宫就任其平蹚了。
起事者见撞不开门,便打算由门外诸厢房翻墙入内开门。
绵宁听到撞门声,已提高了警惕,抬头一看,忽见五六名天理教徒已攀上养心殿对面御膳房的屋顶。
那一刻,是一群杀红眼的邪教匪徒与一位深居宫中的书生皇子相对垒。往日传说中的教匪总觉得远在天边,而今却已近在眼前,一个墙上,一个墙下,双方的距离如此之近,彼此间都能把对方的眉眼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绵宁果断举鸟枪射击。随着一声枪响,一个教徒中弹坠墙而亡。
鸟枪号称现代步枪的鼻祖,但使用起来却极其繁琐,几个步骤做下来得让你出一身汗,所以一般都要几个人轮流装填弹药和发射。若是一个人单挑,脆弱一点的绝对经受不起。事实证明,绵宁真是好样的!他动作麻利,而且枪法极准,在第一枪就撂倒一个后,赶紧装填弹药,但情急之下竟找不到弹丸,于是一把扯下衣襟上的金纽扣,装入枪膛,再次射击,将另一个手执白旗、似在指挥的匪首迎面打落。
就这两枪,把进攻者全给镇住了,“错愕不敢前”,不敢再攀援上墙,甚至开始纷纷潜匿。
而宫里这边,则是枪壮怂人胆。鸟枪一响,刚才众人还惊恐万状,此刻胆量和爆发力全都被超水平地激发出来,皇三子绵恺紧随皇兄之后,冲到门前,跟着乒乒乓乓放起了枪,太监们也大呼小叫,手持棍棒踊跃参战。原本庄严肃穆的紫禁城被闹翻了天,硝烟四起,喊杀冲天,好一番混战……
午后,禁军自神武门赶来增援,枪箭齐发,将这伙贼人射杀于隆宗门前。
绵宁令禁军乘势在大内搜杀残余的天理教徒,又到储秀宫安慰皇后,命三弟在皇后身边时刻保护,不许片刻离开,同时在西长街布置警戒,以确保皇城安全,然后飞章上奏,向父皇嘉庆帝报告这次事变的经过。
入夜,京城大雨倾盆,电闪雷鸣……
次日,嘉庆帝在回京途中风闻禁宫出事的噩耗,极为震惊!皇帝行銮被迫在雨中停顿,进退两难,不知所措。还好,没多时,接到宫中发来的紧急奏报,当得知阿哥绵宁已率众平息了暴动后,嘉庆帝大为感动!一惊一喜,忍不住泪如雨下,泣不成声。在他看来,“禁门之变”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宫廷内地,奉有祖考神御,皇后亦在宫中”,而皇帝没走多远,老巢就差点让人给抄了,历数汉唐宋明,哪朝哪代有过这等糗事?从来未有之事,竟出在我大清。这将如何向先祖们交代呀?嘉庆帝不由得哀叹:“我大清以前何等强盛,今乃致有此事?”此乃清军入关一百七十年以来,清朝最高统治者第一次对自己的统治权力产生了巨大的危机感。
嘉庆帝大骂那些侍卫和禁军保护不力,亲王大臣玩忽职守,唯独对阿哥绵宁的表现甚感欣慰:多亏这位阿哥提前回宫,力挽狂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嘉庆帝盛赞此儿有胆有识,身先捍卫,忠孝兼备,以致“垂泪览之,可嘉之处,笔不能宣!”当即封为“和硕智亲王”,加俸银一万二千两,就连绵宁所用的那杆鸟枪也被赐名“威烈”光荣称号。
绵宁受封后,即上折谢恩,表示“事在仓促,又无御贼之人,势不由己,事后愈思愈恐”,句句恳切,显示出一种不矜不伐的高贵气度。
经此事变,绵宁在内廷威望大增,群臣纷纷上奏,或赞其沉着冷静,或誉其勇武果敢。这个时候,嘉庆帝是否已经立储,众人不得而知,但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绵宁肯定是大清朝接班人无疑。于是坊间流传开这么一句话:鸟枪一举,大位得定。
其实,作为父亲的嘉庆帝对绵宁本来就很赞赏,如今又见他在镇压邪教起事中的出色表现,更坚定了传位于绵宁的念头,相信此儿既能守住禁门,将来也能守住江山!
原书图片据故老相传,事后清理战场时,嘉庆帝有意留下一个射中隆宗门匾额的箭镞不被拔掉,用以警示皇子皇孙勿忘这次惨痛教训,引以为鉴,铭记于心。时至今日,二百多年过去了,那个箭镞仍嵌在隆宗门的匾额上,一如当初。
(本文属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道光平叛》实体书可登录当当网定购)
(未完待续)
创作不易,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本书已出版,我已获得出版社和作者授权。文中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交流请发简信。
更多章节,欢迎关注我的文集:历史小说《道光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