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获得和积累素材的最佳途径
写作要反映真实丰富的现实生活,要写出新意,必须要有丰富的素材。仓库里的库存多,要往外拿东西就不难。因此,积累素材是特别重要的事情。
怎样才能积累丰富的素材?观察,是获得和积累素材的最佳途径。
当然,阅读也是获得素材的途径之一,不过,是间接地从别人的经验中获得素材,不是自己的第一手资料,而通过自己的观察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才会是新鲜的,有特色的,更可能是别人没有的独一份,因此是最佳的。
有人说,我周围的生活太单调了,没有一点特色,即使观察了也不会有什么好素材。
这种抱怨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全对。平时,我们周围的生活确乎是单调了些,天地确乎是狭窄了些。不过,事在人为,如果能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无论在怎样的环境里,都会觉得生活的天地很广阔。只要能坚持观察、记录和思考,那么就能掌握和积累丰富的素材,并且把丰富的素材成功地运用到写作中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除了我们周围的生活,还可以通过旅行来进行更多的亲身体验,获取更多新鲜的素材。
如果是有心人,完全可以利用假期外出旅行,去体验全新的生活。现在经济发达了,生活水平提高了,道路畅通,交通方便。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到外面走走已经不是一件难事了。在农村的人可以到城市去看看,看看那里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看看大商店大超市,市场的繁荣;更要看看城市人的精神状态、生活方式;还可品味文化娱乐的多样、各色食品的新奇、公众场合的喧闹、公园小区的幽静,揣摩工人师傅的粗犷直率、服务人员的周到热情、经理老板的财大气粗、小商小贩的盘算精明……
城里的人可以到郊区或农村的亲戚朋友家去住住,或去偏僻的山村体验一下民宿民居,看看那里湛蓝的天、清澈的水,听听六畜的鸣叫、淳朴的乡音,闻闻泥土的气息、野花的芬芳;白天欣赏稻浪的起伏、青纱帐的壮美,月夜留意流萤的飞舞或静卧在竹凉床上默数夜空的星星,还可领会农村科技的发展、文化的进步,大人们的忙碌、小孩子的清纯……
我们还可以到名山大川、历史古迹旅游,领略祖国河山的秀美、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即使受工作或生活条件的限制,走不出去。那也没关系。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时时都有新,就看你是否有一双锐利的眼睛,是否有一颗留意生活的心。很多东西我们平时熟视无睹,一旦你留意了,用一种独特的眼光去审视,去思考,就能从中发现你平时发现不了的新和美,领悟其中的深刻的内涵。
比如,你说得清楚你的父母兄弟姐妹最典型的性格特征吗?他们各自的习惯性动作是什么?最爱吃什么菜、水果和点心?说话的特点是什么?待人接物、邻里关系怎么样?
比如你留心过小孩说话跟大人说话的区别吗?他们各自怎样笑?怎样哭?怎样哀伤怎样怒?怎样欢乐怎样愁?
比如你注意过各家门口垃圾袋里的内容吗?你能从这些不同的垃圾中判断出他们的生活水平、爱好和性格吗?
你注意过屋檐下的燕子窝里哪一天孵出了小燕子,哪一天小燕子羽毛丰满飞出来了,哪一天燕子迁走了吗?
……
别认为这些都是不起眼的小事,其实这些小事的总和就是生活。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这些小事中,生活在平凡中。不可能每个人都能经历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我们要善于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发现,去感悟,就能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从小事中感悟出生活的真谛和哲理。
这就是说,只要留心,处处是精彩,处处有生活。
当然,要观察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
学会观察,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 跟踪观察
跟踪观察,就是先确定某一观察目标(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或某一人物),然后对这个目标进行多次反复的观察,从而获取具体、详实的写作素材。
比如对某一事件的观察。要尽力了解事件发生的起因,直接因素是什么,是否还有间接因素;事件的发展经过是怎样的,有什么波折,什么环节是最重要的,这个环节的细节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事件有了转折或推向了高潮,这个转折的时机是怎样的,高潮发生时有什么情况,其中什么人物是关键人物,起了什么作用,当时说了什么话,有什么动作行为,最后事件的结局怎样。
比如对父母的观察。要仔细了解父母做了什么、想了什么,说了什么。什么时候会这么做,这么想,这么说,要长期、仔细地观察,捕捉更多、更生动的细节。
再比如兄弟姐妹、亲戚朋友、邻居、同学、师生间的交往,是亲密还是疏远,产生过什么矛盾,是怎样发生的,有什么故事,等等。
甚至有时陌生人也可以成为我们的观察对象。他(她)或他们外貌是怎样的,有什么特征,服饰有什么特点,什么神情(特别是眼神)和动作,并猜测一下为什么是这种情况,可能是什么身份(职业、职务),如有可能,进一步深入一下,进行一些正面或侧面的采访(直接询问本人或通过其他人进行了解)。
还有对某种动物,某个地方,某个团体等等,都可以跟踪观察。
跟踪观察最重要的是不断深入地观察了解对象,甚至要作好计划,定期观察,了解其不同阶段的情况(包括外形、颜色、气味、动作、神态等)。做到对其真正熟悉,了解别人没有注意到的细微之处。闭上眼睛就能让其浮现在脑海里。这样,就为写好这种事物或人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定点观察
观察事物不仅有事物和人物,还有景物。观察景物有几种常见的方法,最常见的是定点观察。定点观察就是站在固定的位置上,或远眺,或近观,或平视、仰视、俯视、环视等,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景物,看出景物的不同层次。如远眺和近观就属于平视,是眼睛从水平方向向前观察;仰视是抬起头来向上观察;俯视是站在高处低下头去向下观察;环视就是站在原地转一个圈,依次全面地观察四周的事物。观察时还要注意运用各种感官手段: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等。比如《荷塘月色》,朱自清先生就交替使用了定点观察的各种角度,并动用了各种感官手段,全面而具体地描写了荷塘月夜的景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又如《登泰山记》: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 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当然,仅有定点观察还不够,还要有动点观察。如果一路走一路观察,把看到的景物按顺序写下来,这就是用动点观察的方法来写景物了。还如《登泰山记》,姚鼐由泰山南麓写到中谷,再至西谷、山巅,然后是日观亭等等。再如《社戏》中摇船向赵庄前进时两岸的景色:两岸的豆麦,起伏的连山,渔火,松柏林等。实际上,动点观察就是沿一定路线的若干个定点观察的连续。
还有散点观察。就是选取某一范围内的若干景点分别观察。如朱自清先生的《春》,分别就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不同景色进行观察,就能把春天的各种不同景色表现得非常具体。
观察还应按一定的顺序。或方位顺序,远近、前后、左右、上下、中间、周围……;或时间顺序(如《登泰山记》上述引文为: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有一定的顺序,观察就不会乱,也不会遗漏了。
3.随机观察
随机观察,就是面对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及时捕捉生活中各个方面各个角落的人物、事物、景物,及偶然亲身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事件。 随机观察,事先不可能有什么准备,也不可能有什么专门的目的、对象,因此,只有养成了留心生活、随时注意观察的好习惯才能做到。
其实,写作中用到的材料,绝大多数来自“随机观察”。这就要求我们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也不管我们正在干什么,都要时刻注意用眼看、用耳听、用手触、用心想。总之,要处处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把随机观察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储存起丰富的材料,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
有一次我在去学校的途中遇上有个女人跪在河边剁一个稻草人,且边剁边骂。当时我非常震撼,就停下来看了一会。一到学校,我就记录下来了。我在《新娘突然失踪》中写的一个细节,就来自这次的观察:
第二天一早,胡大妈用稻草扎了个茅人,拿一把菜刀、一块砧板,跪到镇前的小河边,手里剁着茅人,嘴里扯长声骂起来:“天雷打的哎——炮子轰的呀——不得好死的长舌妇哎——污我女儿的清白阎王老子都不答应啊……”
再如扶青先生的《花贞节》(第三部)(66)学社论戏说跑题,五年后再议晓晗:
陈书记一边进门一边笑着说道:“讨论得挺热烈啊,呵,接着谈,接着谈。”说着他在大长椅子上坐了下来,说:“呵,我也听听,也受受教育。”
“嘻嘻,书记,老武正给我们传达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呢,”孙玉英有意逗书记,她一惯都是这样。
“呵?什么指示?”陈胜望有些纳闷,心想毛主席最近没有什么指示啊。
小颜笑着说:“老武说毛主席最近说;‘总理多休息、小平多工作、洪文多学习、江青少说话’,这叫三多一少。陈书记,毛主席让总理多休息小平多工作这话咱们都懂,可叫王洪文多学习江青少说话我们就不大明白了,你给我们解释解释这个最新指示是什么意思呗?”
这个“最新指示”陈胜望在其它场合也听到过,正式文件没传达,当属小道消息。
解释解释?怎么解释?一个是批林批孔批周公的周公、一个是打倒后又站起来的二号走资派、一个是文化大革命提拔起来的造反派领袖,毛主席的接班人、一个是毛主席的夫人,文化大革命的光辉旗手,我的妈呀!这四个人物你敢随便评说哪个?他觉得后脊梁直冒凉风,想说这是小道消息不许瞎说吧又怕这个指示是真的,因此他站起来摆了一下手,说了一句:“呵,呵,好,好、你们继续讨论吧。”便讪讪地退出了调度室。
据扶青先生说,这个细节是他据实录写的,文革中他就经历了这样一场学社论的讨论。如果不是当时观察细致,印象深刻,能在小说中写出这么生动真实的细节来吗?
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强调指出:“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工夫,不写文章,这样的习惯也得养成。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大有用处。”这句话我们应该牢记在心上。
光是观察还不够,还必须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的大脑不是电脑,有很多东西如果不及时记录,很容易随后就忘了。所以,记录就很有必要了。记录的方法一般来说有两种,一种是写观察笔记,一种是记日记。
观察笔记是在特意进行某一次观察时,当场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的一种形式。比如定点观察和跟踪观察就常用观察笔记来记录。观察笔记可以分门别类,可分成人物观察、事物观察、事件观察、景物观察等等不同的类别,这样有利于今后不断翻阅熟悉或整理。
随机观察一般不会随身带着观察笔记,只能在事后记录下来。记日记就是一种好方法。
要发现和感悟生活,光观察是不够的,还得思考。如果说观察笔记是纯客观地记录,那么记日记则可以把思考贯穿于其中,在记录观察对象的同时加入自己的独到的思考,这就是自己感悟到的生活。这样记录下来的内容就是有内涵、有深度、有新意的小文章了。
如果我们能坚持经常观察,那又何愁没有真实、丰富、新鲜独特的材料可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