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练琴·品味生涯

2016-11-08  本文已影响41人  邹佳_生涯咨询师

我打小学钢琴,弹了10年,荒废了16年,而今再次捡起,透过练琴这件事儿对人生、对生涯产生了更深的体会和感悟。

被动 vs 主动

小时候学琴纯粹是老妈所逼,非常被动,不知道学琴的意义,只知道要是不弹就得挨打。练琴的时候一会儿肚子疼想去厕所,一会儿头疼眼睛疼,眼睛不住的瞟墙上的钟,希望快到时间,可以去看圣斗士星矢。弹不好也不足为奇。钢琴之于我更多的是痛苦回忆,脑中千百遍上演着花式砸琴的场面。考过了业余10级(10级没有很厉害哈,只是从事专业的起点而已而已)算是对父母有所交代便停止了,再不想与那块木头扯上干系。这一空,就是16年。
虽不弹琴,音乐一直傍身,直到前些日子,听到Gleen Gould 演奏巴赫,勾起了我对爱好巴赫的惭愧,我决定蹋下心来,重拾钢琴。(具体惭愧过程参见: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好!) 这两周的练习,我感觉完全不同! 我主动的渴望去练习,跟表演、比赛、考级都无关的只为取悦自己而练。不用计划练习时长,也不用强迫自己,就是自然而然的主动练习。我感受到了 Play music的乐趣。
前后的反差,看到了“主动”与“被动”的差别,而造成这个差别的原因是“For What”,为了什么而去做,是为他人还是为自己?如果小时候就学会从“不得不”中,找到主动的意义,可能过程就不会那么痛苦;可能琴会弹的更好。现在知道也不晚。在我们的职场中,我们可能也被动的被安排一些不情愿的工作,如果能fight,先fight;如果形势所逼,那就欣欣然接受,主动的寻找这份工作中可以获得的于自己目标相契合的价值。
主动的变被动为主动

能力修炼
成功这件事儿。。。

你知道全世界有多少人学钢琴吗?你能叫上来名字的钢琴家有几人?
事实就是这么残酷。但我不会因为成不了名、成不了家而放弃弹琴带来的快感。不论结果如何,整个自high的过程已经成功成为一种奖赏。
做事儿做人也是这样子吧,可能我们一辈子无法达到世俗意义的“功成名就”,可是又怎样?从每天自我拼搏、勇敢面对自己心中的恐惧、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的努力过程中,自我享受并快活着!

音乐,开启了世界的另一扇窗

虽然从小因为弹琴被老妈修理的很惨,但我还是非常感谢,万分感激老妈的坚持和明智的选择。因为钢琴、因为音乐,我对世界多了一份深切的感知和联结,喜悦、陪伴、成长、力量、知己,让生命更丰富多彩!

多学一样东西,仿佛多活了一辈子,哈哈。。。


我是斜杠青年邹小妮,其中一个身份是生涯咨询师,主治生涯发展障碍
什么是生涯?生涯是把生命中各个阶段、各个角色统整好的一门学问。
生涯咨询帮你看清当前困局、高效找到解决方案的过程,实现幸福生活的工具。
与你分享生涯规划的心法与技法,助你做自己的咨询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