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教学学习笔记之96

2021-02-03  本文已影响0人  东哥杂谈

“语文主题教学”学习笔记之九十六 (0203)

今天继续学习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实践样态。

板块三:在碰撞中精神觉醒。

在教师个人完成对课文的解读后,课堂教学又该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又如何确保学生学有所得?笔者以为,课堂教学生态,就是学生获得某种精神觉醒,使其在感受和表达中获得一种升华,即教师的备课转化为“教学生产力”的过程,真正价值也同时由此实现。

众所周知,学生最终所获得的文本意义,与作者思想之间从来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因此,我们不妨尝试,从原来消极的附属地位上获得提升或突破。于是,我们就会由题目中的“不值”追问:诗题仅是讲游园未能进园,未能得见园之主人吗?既然“不值”即“不遇”之意,那“不遇”的感慨究竟是什么?我们是否可以通过“红杏出墙”引发出“春色满园”,通过“不遇”中所拥有的“不知中的可知”、“不能中的可能”、“生活给你关了一扇门,还会给你打开另一扇窗”——从而引发出“不遇中有遇”的禅意?学生在“运思过程中学习运思”,收获疑惑、艰难、突破与喜悦的体验以及个人视界的融合,将成为学习过程中学生最值得珍藏的终极落点。当笔者和学生最终水到渠成地获得这一体悟时,我们感觉这是多么幸福的自我超越啊!当然,这种解读并不一定意味着“当然”与“绝对”,在对文本解读的时候,必须注意到多元解读的边界。听过课的教师评价说,这是从文字、文学、文化的教学梯度中,由浅入深,又能深入浅出,最终回归到人生本身。而这都是在诗歌文字中虚心涵泳,在有理有据、层层剥笋中对文字的咀嚼推敲,绝不是脱离语文的天马行空。

4.文言文教学:以《宋定伯卖鬼》为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相关资料,读懂浅易的文言诗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要达到“言”方面的要求,也要达到“文”方面的要求。文言文学习,虽然与白话文以及古诗词教学方式有所不同,但其内在本质却是相近的。文言文教学能不能体现出它应该有的内涵,体现它本身的教学规律,就是看你能否处理好“言”与“文”这一对关系。下面以《宋定伯卖鬼》为例谈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