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老师到底教什么 学生到底怎么学?

2021-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鵝卵石的记忆

——《基于主题学习的单元整体设计》听课反思

    今天补学之前落下的课程,收获很大。尤其是吴忠豪教授的讲座,让我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有了一些浅显的思考。吴教授此次报告围绕单元整体设计来进行,什么是单元整体设计?有哪些特点?它区别于一篇一篇文本的解读,它是以单元为单位,紧紧围绕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有层次有步骤设计的语文实践活动,那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哪些特征?吴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有五点:1.以发展语文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2.以语文要素为主要学习内容3.以挑战性言语实践活动为主要的学习组织形式4.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形式5.以持续促进学习为学习评价取向。

      单元整体设计呈现出有这五个特点,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身为语文老师,我们在课堂上该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一目的?上个世纪的教学观,我们一直强调给予学生一杯水,我们必须有一桶水,甚至是拥有一条源源不断的河流,但是慢慢地发现,教师的知识渊博、底蕴深厚,拥有一条源源不断的河流,但并不代表学生也能如此。吴教授强调,教师要从知识的讲授者变成带领学生探索知识、获取知识的引领者,不要过多的去讲知识,而是要转变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通过单元教学活动的设计来帮助学生实现对语文知识、言语表达能力的获取。

    学生该怎么学?吴教授以统编教材六上“走近鲁迅”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共用时10课时左右。第一阶段:熟读单元选文,走近鲁迅,了解鲁迅。这个阶段是初级阶段,任务:预习本单元课文,掌握课文中生字词语,熟读课文,查找文章的相关资料,如写作背景,作品等,初步了解鲁迅先生及文章的思想感情。第二阶段:确定探究鲁迅的方向,自主探究问题,查找整理资料。任务:“举行鲁迅面面观,我说大先生”主题研读交流会,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在老师的指导下,筛选确定探究方向,形成探究小组,收集整理资料,自主探究问题,形成小组汇报提纲,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分享,交流点评。第三阶段:完成我眼中的鲁迅专题习作,召开专题研讨交流会。这个阶段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修改,进一步认识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习作体裁不一,读后感、研究报告、小论文、鲁迅小传、鲁迅印象等。

      通过吴教授的介绍,我发现学生的学习任务、学习形式及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学习内容:围绕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变单篇学习为单元整体学习,在有层次的学习活动中,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学习形式:有自主探究、有合作探究,学生要动手查阅资料,整合资料,与同伴交流讨论,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深度学习。教师作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一直都在,要引领学生完成对研究内容的筛选、设计等,感觉老师要在课前要做足工夫,对课堂上学生可能要出现的问题进行先觉先思,不然没法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看似老师不再主宰课堂,但是老师得引领学生找到合适的研究方向,都有哪些研究方向,需要老师思考,和学生一起讨论完成。

这场讲座对我的影响很大,让我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学习方向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今后会多读书,多反思,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口语表达,书面表达)和语文素养,作为自己教学的重要任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