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首页投稿記一·影简书电影

《狗十三》——这样的事儿,以后还多着呢

2019-01-08  本文已影响8人  苡莎

一个十三岁女孩的被迫成长

看这部电影之前就被告知过这是一部有点压抑的片子,还说,看不懂的人是幸运的。那像我这种半懂半不懂的人,也还算是幸运的吧。

说实话,电影前半段还真有点没看懂,看到后面,就明白了,前面都是对后面她的改变、她的被迫成长的铺垫。看到47分钟左右的时候都不明白这部电影到底要展示什么,看到的只是李玩的任性、不懂事,似乎她是一个无理取闹的女孩儿,但慢慢地你会发现,孩子的自卑、偏激等一系列性格,是离不开家长的教育方式的。

李玩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在该被关爱的年纪却缺乏了最重要的父爱和母爱。影片中爸爸也并不重视李玩的想法和感受,从电影一开始就强硬更改她的兴趣小组,之后的欺骗、蛮横、敷衍等等做法都暗示了很多传统中国家庭的家长对孩子感受的忽视,觉得孩子能有什么烦恼,孩子所烦的都是些小事不值一提,但他们不明白的是,对于年纪尚小、涉世未深的我们来说,这些他们认为的小事在我们的世界里有时就是足以压垮我们或者让我们“被迫”成长的大事。

继母的孩子——同父异母的弟弟突然的出现也是促使李玩不得不长大,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其中一个因素。从起名开始他们之后的生活就注定了不一样。

“李玩那个时候都是你们胡起名字的,咱这回是个男娃,那这个名字就不能太随便了。”

爱因斯坦丢了,继母买了只差不多的狗来敷衍李玩,爸爸还强迫她承认这就是爱因斯坦。

买新狗的是继母,要把狗卖去狗肉火锅店的也是继母,狗是畜生,利用完了就可以扔了。

李玩情绪激动推到了爷爷,遭到爸爸的毒打,按着脑袋道歉;弟弟玩闹打了奶奶出血,弟弟一哭,爸爸却反过来哄弟弟,果然,会哭的小孩有糖吃。

弟弟挑衅狗在先,爸爸却要打那条狗,一瞬间也明白了这部电影名字的意思,这条狗似乎影射了李玩的生活,他们同病相怜,他们都在这个大环境下无可奈何。李玩对狗狗说的那句“不怕”,似乎也是在告诉自己不要怕。

李玩永远是错的,弟弟永远是对的。

从她选择喝下那杯会让她呕吐的牛奶开始,就选择了改变,让生活磨平了棱角,让自己开始变得“成熟懂事”,变得像大人口中的好孩子。为了不让爸爸难堪,犹豫再三还是选择忍痛吃下那份专门为她点的狗肉;为了不让爱因斯坦跟着她受苦,含泪离开。

我们大多数人都像李玩一样,在所谓的“成长”中,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失去了个性,丢掉了脾气,忘记了初心。我们提高了“情商”,学会了做违心的事情,说违心的话,再也不遵循自己的内心,我们长大了,却丢了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