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婆婆
我的婆婆
文/鲁西西
“我妈可是方圆三十里的麻利婆。”这是我第一次去他家时,他在路上对我说的。年青的我心高气傲,只是赌气说:“如果你妈见到我后说三道四,那咱俩的关系就到此为止吧!”
后来,他妈成了我的婆婆。
在我生下儿子后,公公婆婆离开农村老家搬进了我们的小家。
婆婆是个勤快的女人。白天,我和先生去上班,公公出门做工。带孩子、买菜、做饭、洗衣、打扫……这些家务活全部落在婆婆一个人的身上。每天天不亮,婆婆就悄悄起来了,做早饭,磨豆浆,浸洗衣物。床单、被套、窗帘、衣服,甚至我的内衣内裤,婆婆都要抢着洗。她在家中浸泡搓洗后,再趁着我们在家的时候骑着自行车去附近的河里清洗。我们都说,不要去河边洗了,不安全,就在洗衣机里洗洗。可她总是执拗地说:“家里洗不干净,洗衣机也费水着呢!”等我们吃完早饭上班后,襁褓之中的儿子醒来,婆婆把儿子早饭喂好,再抱着他去菜场买菜。每见到一个熟人,婆婆热情地打招呼,指点儿子喊“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儿子一路上牙牙学语。渐渐的,儿子会说话了,会走路了,直到上学。婆婆这才轻松一些。
和婆婆住一起久了,常听她提到以前的事。婆婆还不满二十岁就嫁给了公公。公公是独子,母亲早逝,是他的爷爷和父亲把他拉扯大。三个男人相依为命,靠种田为生。婆婆的娘家在另一个村,她家在村里算的上是响当当的人家。俗话说:男婚女嫁,门当户对。她始终不明白自己的爹妈为何把她嫁给这么穷的人家。婆婆嫁过来,公公家什么新的添置也没有。泥糊的房子里一间朝南的屋子摆放着一张床、一只土旧的箱子,床上码着两床棉絮——这些就是他们结婚的全部家当。天寒地冻,公公的爷爷和父亲依然各自蜷缩在铺着稻草的竹床上,一床棉被一半垫着一半裹在身上。婆婆看到这些,暗自落泪……一年后,正月初十那天,大雪纷飞,婆婆背上绑着一捆稻草,裤裆里包着炉灰,在家中产下大女儿。因生产时受了风寒,又缺衣少营养,婆婆大病一场,落下了月子病。后来,婆婆又生下一儿一女。有了女人和孩子,这个穷苦的人家才有了生气。
八十年代中期,市场渐渐活跃起来,但农村的食品物资仍然匮乏。夫妻俩人盘算着做点小买卖,补贴家用。公公每天四五点就骑着载重自行车,从太安村家中出发,风里来雨里去,一直骑到漆桥早御巷,一天来回三趟九十公里进货驮运;婆婆挑着瓜子走街串巷贩卖。一趟挑上一担,从家中一路走到薛城长乐、安徽湖阳等地,沿路叫卖。一担瓜子卖完了,再走回家,再挑出门……夫妻俩风雨无阻、披星戴月,进瓜子、卖瓜子。当我拎着五斤米走几步都要喊重、喊累时,我想象着一百斤瓜子担在婆婆的肩上,她却能健步如飞,每日行走几十公里,这个瘦弱的女人该有多大的能量啊!多年后她的腰椎查出滑脱,这就是当年埋下的祸根啊!后来,夫妻俩又做起了收购麦子、稻子的营生,赚的还是辛苦钱。勤劳致富,苦日子也有甜的时候。九十年代,他们在村里批了块地,盖起了二层小楼。这个曾经在村里最穷的人家,却成了最早盖楼房的那批人。从此,村里人对这户人家刮目相看,对婆婆这个女人另眼相待,都说公公这个貌不惊人的男人好福气,娶到了个会持家的能干媳妇。
公公四十岁时,正直壮年,腰上却已动过两场大手术。公公住院,婆婆在医院陪护,心里放不下家中三个还在上学的孩子,还有十几亩田地。婆婆每天医院、家两头跑。当年在最困难的时候给她家帮助过的亲戚和朋友,至今她仍难以忘怀,时常说起,叮嘱我们“饮水思源”,不要忘记他人的恩情。村里一个远房爷爷,曾经在公公住院的那些日子,帮助照料家里、干农活。儿女们各自成家后,婆婆要求每家过年都去他家拜年。远房爷爷已至耄耋之年,去年还生了一场重病。婆婆得知后,赶紧告诉在省城医院工作的女儿,要她联系最好的医生医治。等爷爷动了手术出院回家后,婆婆便带着我们几家去他家中探望。每次回乡,婆婆都嘱咐先生:看到邻居熟人给人家点根烟,说话客气点。儿女们时有不解,偶有怨言。婆婆说道:“人活一辈子,最根本的就是人心。你与人为善,人家也会善待你。”
婆婆是农村妇女,没上过学,但她深知上学的好处。孩子们还小,她常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只有上学才有好出路,不上学就只能像我们一样干苦活、累活、脏活啊!”虽然每天夫妻俩早出晚归,但他们对儿女的学习监管严格,无论多晚回家,都要查问学习情况。三个孩子也争气,学习上毫不松懈,你追我赶。大女儿初中就考到中专;小女儿高考第一年没考到,灰心丧气,却不甘心。乡亲们都劝着婆婆:“女孩子家要读多少书啊?读的再好还不是给人家。”婆婆不理会,只是劝慰小女儿:“不要灰心,明年你继续考,考上了我们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学!”第二年,小女儿不负所望考进了师范学院。三个孩子都考上了理想的学校,这在村里几十年来都没有的事情。
我的儿子也上学了。婆婆除了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还不时关注着儿子的学习,这种关注甚至超过了我和先生。逢年过节,家中人来人往,儿子忍不住一起聊天,打牌三缺一时我们还会把他拉上。婆婆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局牌还没打完,就催促我们散场,见我们无动于衷,便板着脸发话了:“你们自己玩还要把孩子带坏了,这个时候可不能松懈啊!人家孩子上高中,过年都不要亲戚过来拜年,就是怕影响孩子学习。”自从儿子去南京城里上高中后,婆婆几乎每天都在我们面前念叨着要去南京陪读。我和先生却不以为然。这正是一个锻炼儿子自理能力的好机会,怎能轻易放弃?一年半过去了,儿子住校瘦了近二十斤。儿子放假回家,婆婆抱住他盯着半天,上下打量,眼里满是疼惜,泪水滴落,喃喃地叹着气不停地说:“瘦了,又瘦了!这又黄又瘦的!”婆婆这次坚定地下了决心,对我们狠狠地甩出一句话:“这个学期你们再不租房子,我自己出钱租!”后来,我们在学校旁边租了套公寓,公公婆婆陪读整整一年。婆婆做得一手好菜,每天都要变着花样做儿子爱吃的菜。只要是儿子喜欢吃的,婆婆连筷子碰都不碰。儿子让她吃,她还说:“都老人家了,还是吃素菜好!”这一年,儿子的脸圆了,脸色也红润了,婆婆却瘦了一圈。她把儿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对他的学习也盯得更紧了。终究还是孩子,又在青春期,有时贪玩分心不可避免;有时会有各种小情绪爆发,让人抓狂。一有什么问题,婆婆就打电话告诉我们,我们再根据问题对应沟通解决。付出终有回报,今年春节前我们终于收到儿子被北大提前录取的通知,全家人喜极而泣!这份成绩单上,除了孩子自己的努力,最大的功劳还是婆婆。
从古至今,婆媳关系大概是让家人最头疼的问题吧。我和婆婆在一起相处了将近二十年,记忆中让我们红脸的次数屈指可数。让我最深刻的一次是在儿子三岁时,公公婆婆把他带到乡下居住。一天,我突然接到婆婆的电话,电话里婆婆的声音都变了!原来儿子和他的爷爷打羽毛球时,摔了一跤头撞在大门的铰链上。当我急冲冲地赶到医院时,婆婆正抱着儿子坐在外科室里。儿子眼泪汪汪地望着我,眉头上的伤口处不时还有血水冒出。婆婆无声地垂着头落泪。我一把抢过儿子,板着脸不理她。当医生处理好伤口后,我生硬地对婆婆说,儿子不用她带了!婆婆回到家中,卧床不起,整日以泪洗面,愧疚自责。多年过去,我们早已习惯了儿子脸上的那道疤,那就像一道护身符,陪伴他平安地走过童年,直到今天。事隔多年,婆婆提及这道疤痕,还有着️一丝内疚。我们笑着说:幸亏有了这道疤,儿子才没有丢掉。
我自知算不得一个好媳妇,很少在他人面前提及婆婆的好,也往往为一句话、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先生面前数落她的不是。可是,婆婆却常在外人面前念及我的种种好处。那些我做过的微不足道的小事,经过她渲染,亲朋好友尽知,令他人对我赞赏有加。这既让我受用,又让我汗颜起来。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婆婆也是营销员》,这篇文章在公司里广为传阅。事隔多年,至今还有同事提及。文章大意是:当得知我有营销任务时,婆婆比我还着急,晚上睡不着觉都在想着这事。第二天,她打电话一一找到老姊妹、亲戚熟人,还走进家附近的店铺,见一个说一个,一家家宣传,帮我完成了多个任务,我的业绩因此名列前茅。
婆婆,这个和我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女人,多年来对我视如己出。虽然婆婆是个目不识丁的女人,但她完全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女人。她用言行指引着我们全家,我在她身上也学到了很多、很多……
周末,我们全家来到乡下。一进村口,那栋被竹林包围的小楼映入眼帘。这就是公公婆婆当年盖起的楼房,空置多年。如今看来,和村里那些雄伟簇新的楼房比起来,它低矮破旧,面目沧桑。房前的空地上自生出十多棵苦菜,结了花苞,就要开花了。我摘了一朵,闻了闻,一股清香,沁入心脾。我想起婆婆曾说过的话:“如果我会写字,我会把过去的苦难写成厚厚的一本书。”是啊,婆婆就像这苦菜花,苦难岁月,甘之如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