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俞对谈录》 对话 张宏杰 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暗下“笨功夫
1102 《老俞对谈录》 对话 张宏杰 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暗下“笨功夫
一、作为领导
1.一个厉害的领导能培养出一批领导,一个不厉害的领导会打压有才华的人。做企业或者做商业,一定要记住:别人强了,你才强。压人、管人和整人都是愚蠢的行为。
2.曾国藩作为一个领导者,身上最鲜明的特点是他是一个心胸非常宽阔的人,包括我们今天叫“奇葩”的人,他也能包容。曾国藩一生中给自己做的事经常总结各种口诀,到后来他在各种口诀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叫“恕”,宽恕的“恕”。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问题,天底下没有完全无缺之人才,也没有完全无缺之交谊。
3.曾国藩在团队内部,对待下属有一个特点,不用权术,他的领导力来源真的就是他自己所说的“诚”这个字。他给亲弟弟写信时,都是说掏心窝子的话,他说你记住永远对待下属不要用权术,永远用最直接的方式、最短的交往距离跟他们相处,说话不妨直一点,不要绕弯子,可以形成团队内部都实话实说的风气,降低交往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中遇到了一个小肚鸡肠、自私自利的领导,看到曾国藩的智慧,领导应该不懂这些的。)
二、曾国藩的人生哲学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叫作“拙、诚”,“拙”是笨拙,“诚”是真诚。曾国藩的人生哲学是“尚拙”,就是崇尚笨拙。做事要做笨事,做人要做笨人,用人也要用笨人,这个思路放到今天来讲也是很奇特的。
曾国藩就想:为什么我这样一个笨人能成功?可能就是因为我比别人笨。
于是,他总结笨可能也有些好处。
第一,笨鸟先飞,肯于付出。
第二,笨人做事比较踏实,不懂得投机取巧,所以基础打得比别人要好。聪明人做事前期会很快,能很迅速做成事,还能迅速把这事做大,但是到后期,各种前期绕过去的问题、钻的空子都会找补回来,导致后期可能会走得很慢。
第三,笨人往往抗打击能力比较强。最好把这个“笨”发扬到极致,说不定做事情会比别人好。
(有时候慢就是快,要把基础打牢。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现在也需要提升抗打击的能力)
从人的一辈子来说,不管笨还是聪明,有两个东西是特别重要的。
第一就是抗打击能力,人生中一定要有屡败屡战的精神。这种精神才是能够把人生和事业坚定不移继续下去,并且有可能再次辉煌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个,正常人不论笨还是聪明,都要坚持打好坚实基础。不能因为聪明而取巧,也不能因为笨而放弃。最怕的就是聪明但是取巧,最后变得很浮躁、不踏实。
三、曾国藩的人际之道
不管在官场、商场,还是在企业、社会上,在不违反自己大原则的情况下,应该学会能屈能伸,或者说适当让步。适当的让步,为别人让步,也是为自己让步,走向未来的道路会更加顺畅一点。曾国藩把握的度就是要做到外圆而内方,他内心很多原则是从来没有动摇的,只不过他做事的方法发生了改变。
(人际关系对我是很难的,太善良,不懂权谋,以后也要改变一下的)
四、曾国藩看中年危机
曾国藩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同的看待问题的角度,他给我们的启示是人在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彻底调整自己、改变自己。
人到中年仍然有很多地方是可以改变的,从我的个人经验来看,天下无事不可变,关键在于想不想变。
有两点特别重要。第一,不能放弃进步和学习。一旦放弃进步和学习,你的知识结构会越来越差,离时代会越来越远。你抛弃时代的同时,这个时代也在抛弃你。
第二,不要放弃突破自己的勇气。比如,有的人在一个公司干不好,但是拿的那份钱又舍不得放弃,放弃就会失业;有的人其实在某些岗位上非常无聊,每天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生命,也觉得很惭愧,但是也放弃不了那个岗位。俞老师觉得人不光是自己意念的产物,也是自己所处场景的产物,所以一方面在意念上要愿意突破自己,去做新的改变,尝试新的冒险,尝试新的业务。
(已经过了35岁了,踏入了中年危机,有时候觉得就这样吧,有时候又会想要改变,为什么没变?还是内心改变的驱动力不足。不管以后走向何处,一定不能放弃进步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