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位文豪笔下的100种速食炒面做法,教你玩转大师们的写作风格
话说在看这本《写作大师课:炒面的100种创意写作法》时,我觉得有种看《越光宝盒》的既视感,话说当年这部剧爆火的不是它的剧情有多么搞笑,而是电影一开场就在屏幕上列出了“领导主演”的一大串巨星名字,成龙、周润发甚至安吉丽娜·朱莉等等,当在座观众都倍感困惑的时候,却在下面出现一句“以上演员都没有参加演出”。不得不说这种操作真是首创啊,既能吊足观众的胃口,又符合这个电影的主题设定——模仿,因为剧中的每个人物在其他影视剧中都有原型。
在看这本书的目录时,正当你为那些文学大师——村上春树、川端康成、莎士比亚都出山来教你写作而暗暗搓手时,结果发现,原来这是100位文学大师的写作风格的模仿大咖秀。
整本书以“速食炒面”为命题作文,作者神田桂一、菊池良模仿各大文豪的写作风格和文体进行仿写,将速食炒面,只要加热水、倒料包简单几步都写得充满新意且有趣,话说看完后,我觉得煮泡面都有100种方法了。
不过,你以为作者真的是来搞笑的吗?当然不是,高级的猎人往往都以猎物的姿态出现,看似调侃的背后实际上是希望大家在文体模仿中知晓大师的写作密码。
每个人对于同一件事物都会有不同的视角,所以也塑造了不同的写作风格,文豪更甚。不过虽然仰慕文豪的人多,但很少有人会去拆解大师的写作风格,一是难以拆解,二是拆解也学不来,毕竟是需要写作功底的,但是这本书的作者却用一个日常生活的场景“速食炒面”来嵌入100位文豪的写作风格,让读者可以一目了然的知晓这些文豪写作的特征和习惯。
比如村上春树的《1973年的速食炒面》是这样的:完美的沥水孔并不存在,如同完美的绝望并不存在。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夫佐夫的沥水孔》是这样写的:一个人吃速食炒面,这样的夜未免太凄凉了,烂透了,这样的夜,快点消失吧!
川端康成的《伊豆的速食炒面》是这样写的:绚烂绮丽的油光,正是速食炒面最诱人之处。靠在厨房的墙上注视着速食炒面,仿佛隐约听到远方传来的沥水声,不知怎么的,我的眼睛扑簌簌地滑落。
J·K罗琳的《哈利·波与阿兹卡班的囚徒特》是这样写的:赫敏觉得哈利很可怜,她拿出魔杖,说了几句咒语“皮尔托,坦马达。”这时,不知从哪里惯出来一碗速食炒面。
在看作者仿写的这些片段中,读者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各个作家不同的文风,也让读者看到大师们不同的观察视角,进而激发自己写作的灵感。甚至有人看完说,读完作者仿写的,反而对原著产生兴趣,想要读一读。
叶圣陶曾说,艺术大事情大都始于模仿,终于独创。在写作之初,很多人都会从模仿开始,可是模仿并不意味着字面上的模仿,而是要模仿其神韵,否则就只会是“东施效颦”了。
这本书可谓是囊括了100位知名文豪的写作风格,你可以从中找到自己想要模仿的作家,然后进行深耕拆解形成自己的风格。
不要觉得起点太高,要知道当你把目标设定为银河时,即使失败也会落在群星之间。
另外不想模仿也没关系,这本书也完全可以当做了解外国文学史的入门书籍,作者在书中详细介绍了100位文豪的写作风格和代表作品。话说,要是早看到这本书,我的外国文学史考试也不至于刚刚60分,当时我最头疼的就是各个作家的写作风格背诵,没想到现在一碗炒面就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