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新知识,遇见更好的自己

学习| 积极心理学—放下努力

2022-10-13  本文已影响0人  benignHu

小时候,爸妈的教育是,你要努力,不努力,你将一事无成!

学习老师的教育是,你要努力读书,努力了总会有收获的!

进入职场后,老板经常对员工说,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不努力,绝对不会有收获!

以上,让我们相信“努力”是成功、幸福的唯一途径,然今天我想跟你们说说放下努力。

冯唐老师说:有时候不要太努力,才是正确的态度。对此,我深信不疑。

01、努力的本质

一直以来,我自认为自己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但是我很肯定自己是一个特别努力的人。

小时候就特别努力,每天很早就到学校参加早读,上课很认真的听老师讲课,做好课堂笔记,按时按质完成课后作业。

然学习成绩一直很不理想,老师给的评语是:这是一个很努力的孩子,但是学习方法有待改进。

至于怎么改进,老师也没有细说,我就一直靠着这份努力,很努力、很吃力的上完了小学、初中,高中。

高三参加高考,高考成绩很不理想,考进了一所大专院校,毕业在老师的帮助下进入研究所实习,继续凭借着那份努力,考上了研究生。

努力有用,但是努力让我特别的吃力……学习的时候紧张,考试的时候压力非常大……

进入职场,努力工作,完成领导交代给的每一项任务。

最后的结果是,任务是完成了,很多情况下做的也是非常好,但是经常感觉心是紧绷着的,做不到淡定,做不到放松,其实,本质上也不敢放松……

所以,何谓努力?

努力就是有意识地去调动资源、能量去聚焦的干一件事,并试图通过努力去控制一件事,让其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防范不确定性。

当遇到特别重要的事情,努力是有必要的,但是对任何事都去努力,往往太过了。退一步说,想通过努力去控制一件事,往往是不现实的!

因为,确定性是相对的,不确定性才是生活的常态。

因此,生活需要一些努力,但是太努力可能就错了。

02、两个自我让自我1放下努力

网球教练提摩西·加尔韦在《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一书中提到两个自我,即发出指令的自我1,执行指令的自我2,然后自我1回过头会给自我2的执行作出评价。

大家来想象一个场景:

当领导给你布置一项任务时,你头脑里是否会出现两个声音,一个声音是,好的,然后就开始计划着怎么执行了……;然后还一个声音,这个事情有点难,我好像干不了……

那个说,好的,并计划着怎么执行的就是自我2;那个说,这个事情有点难,我好像干不了的就是自我1。

自我1的特点是,有意识的,自作聪明自以为是,认为做好一件事需要努力,不信任自我2,经常干扰评价自我2;而自我2的特点是,无意识的,出于本能去执行各项指令。

大家再看一个打网球的场景:网球学员击球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了什么?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学员的脸,会看到,他的脸肌肉会绷紧,嘴巴也做出怪相,因为太过努力也太想专注。

但显然击球过程是不需要动用脸部肌肉的,收紧嘴不会让你更专注。

是谁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当然是自作聪明、自以为是的我1,他本应是发出指令者,我2才是操作者,但看起来他不相信我2,否则他就不必自己来亲自麻烦。

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虽然无意识的本能的自动化的我2完全有能力胜任本属于他的工作,但是自我1却不相信自我2。

再回到我们的球员身上,因太过努力,他的肌肉过于紧张,接触球的时候,手腕松动了一下,球中了对手身后的挡网。

“你这个傻B,永远也学不会如何打反手”,自我1抱怨到。

由于想得太多,分析得太多,并过于努力,我1不断地再制造紧张,直到肌肉之间互不协调。

事实的本质是,自我1才是罪魁祸首,但他却将失败归于我2。

因此,自我1要学会相信自我2,要学会放松,放下努力、自以为是,自作聪明。

03、正确的最大努力

那么如何做到最大的努力呢?即自我1和自我2在心理层面上合二为一.

让心智逐渐安静下来!即让自我1减少思维、算计、判断、担心、害怕、希望、努力,后悔、控制、紧张和注意力的分散,完全专注于此时此地,让自我2完成他本能的动作。

那么,接下来你可能会问,如何才能让心智逐渐安静下来?

第一步,放弃我们已习惯了的总是要判断自己和自己的表现好或坏的倾向。

第二步,学会不带评价地观察,继而看清事情的本来面目。

第三步,自我1清晰地去想象事情成功的画面,进而引导自我2进行动作修正,且相信自我2能做到。

第四步,自我1从始至终不评价,冷静的观察,放弃努力,让一切自然发生。

所以,所谓正确的最大努力,并不是自我1的最大发挥,而是自我1放弃努力、评价,决心并相信自我2(你的身体)能够做到。

04、写在最后

努力就能成功,努力就会有收获?努力被高估了!

从此刻开始,适当地放下努力,学会放松,学着让事情自然发生。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

点亮再看,与朋友共勉,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