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是怎么进入信仰系统,成为一个神的?
清代的文学家袁枚最为今人所知的作品可能是《随园食单》,但是他还有个短篇小说集叫《子不语》,里面讲到了一个成为神之后的关羽的故事。
故事里说,有一位王氏经常受丈夫家暴,非常可怜。有一天,王氏因为太饿偷了邻居的鸡结果被发现了,她害怕丈夫打死他,就冤枉是借住在邻居家的书生马生偷的。马生无处分辨,只好提议去关帝庙请神仙来裁决。到了庙里一求签,结果出来,关帝居然说就是马生偷的。隔了一段时间,马生碰到关帝显灵,就骂他不公正,而关帝回答说:你将来是要当官的人,难道不知道办事要分轻重缓急吗?如果我说你偷了鸡,你不过就是没地方住。要是我说王氏偷了鸡,她不就得死吗?我宁可别人说我不灵,也不能让她去死。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关羽断狱》。故事里,关羽可是一点点身为大将所必需的杀伐决断、赏罚分明的严明作风都没有,倒是充满了人情味。王氏偷东西又诬告别人,搁哪儿去判这个案子,都是她有罪。但是关帝不仅体谅了王氏的不得已,还颠倒是非,让马生顶了罪,可以说一点都不公正。
这就是民间信仰中关帝的样子。他可能不那么是非分明,但你又觉得他的判决似乎符合一种更高的伦理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义”。在这个故事里就是,体现的不是前面说的“忠义”,而是不能见死不救的“仗义”。为了实现“义”,关帝甚至能够在法官的位置上作出自我牺牲。所以,从皇帝官府到民间帮派,大家都想求关羽保护,请他帮忙。这就是关羽经过千年神化形成的公众印象。
宋朝以前,前世帝王、贤人能才、山神水怪,甚至各种动物,都能成为民间祭祀的对象。不光关羽,三国里的历史人物有不少都封神了。比如刘备、曹操、诸葛亮、荀彧、司马懿等人,都有人祭拜。中国民间信仰有一个特点,叫“惟灵是信”,也就是说只要在传说中灵验,就有人拜祭。那些会让人觉得灵验的神,生命力就会比较长。
老百姓觉得关羽“灵”,是因为他很好地完成了他作为神最初的职责——守护盐池。盐池就是生产盐的地方。关羽出生的地方叫解县,在今天的山西省。解县曾经是中国最大的盐产地。盐池像农田,很怕自然灾害,人们就会在盐池附近设庙供神,保佑风调雨顺。一开始,关羽只是盐池周围的众神之一,他是守护神。当地人选他的理由也很简单,就是因为他是本地的武将。北宋的时候,当地曾经发生过一次洪灾,让盐池受到很大的损害。而盐税是国家财政收入重要的一块,盐业受损,国家财政一度陷入危机。所以八年后盐池修复的时候,举国上下都非常重视。当地人请求加封盐池守护神,宋徽宗就给关羽加封了爵位,这就确立了关羽盐池守护神的地位。
像天灾这种事,肯定是有来有去。一次灾祸过去,老百姓就会认为神灵起了作用,就要大肆祭拜他们觉得显灵的神,给他申请加封,修建塑像庙宇。下次灾祸来的时候,他们还是会选觉得灵验的神来祭拜。而老百姓判断神灵不灵,标准就是这个神的塑像、庙宇大不大,香火旺不旺。其实说白了,就是别人信不信。所以,一个神一旦让老百姓觉得他“灵验”一次,就会进入一个正向循环,他的影响力也就越来越大。
到了万历年间,一位官员到黄河治水的时候,当地人就提出他应该祭拜关羽。但是,这位官员一开始觉得这是迷信,拒绝了。后来,治水工程进展不顺,老百姓不配合,官员不得已祭拜了关羽。传说关羽显灵了,预言了完工的日期,最后,工程果然就在预言的那一天完成了。于是,这个官员上报国家,给关羽修建了庙宇。
后来,他又被派到另一个地方治水。这次他已经懂得怎么在治水工程中,合理利用民众对关羽的信仰了。他告诉当地百姓,关羽托梦给他会来帮助治水。人们相信关羽的力量,也积极配合,于是治水工程就进行得非常顺利。治水成功之后,官员就又申请在当地修建关帝庙,商人和官府都给了他很大支持。你看,官员、民众、商人,依靠关羽信仰齐心合力,完成了治水工程,又齐心合力修建庙宇,把关羽的信仰发扬光大,这就是“义”的力量在起作用。关羽信仰就这样越来越兴旺。
赞助修建关帝庙的商人是晋商。晋商非常信奉关羽,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就是因为关羽也是山西人。而且,晋商就是靠贩盐发家的,关羽一开始守护盐池,后来又帮助治水,一路保护他们,关帝庙也就跟着他们建到全国各地。
到了明代中叶以后,晋商逐渐成了中国社会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他们的影响有多大呢?
国家要发动战争,都要伸手向他们要求提供财政支持。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晋商曾经给了满族政权很大的支持,所以清朝的时候,满族人回报他们,使得晋商的实力空前强大,关羽信仰也随之达到顶峰。
这时候关羽的守护范围,就不仅在盐池和水利了,他又成了商业的守护神。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今天我们会把关羽当财神祭拜。一旦到了财神这个层次,推动关帝信仰的力量就不只是晋商,而是整个华人的商业力量。商人在前往各地经商的时候,都会祈求关公守护,生意成功之后,就会修建关公庙,祭祀关公。商人有钱,修的庙当然更大,香火当然更旺,关公信仰也就越来越兴旺了。
民间信仰,尤其是晋商的信仰,这是推动关羽信仰越来越兴盛的一股力量。不过,作为神的关羽,要再往上提升一层,也就是变成武圣,还得依靠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力量,就是皇帝。
皇帝祭拜武神,一般都是碰到战争。国家层面的武神祭拜,最早是从唐玄宗建的武成庙开始的。不过那个时候,武成庙名将云集,关羽不算出众。在封神之路上,关羽也是过五关斩六将,最终战胜了所有竞争对手,成了中国第一武神。
我们说老百姓信仰关羽是“唯灵则信”,那皇帝为什么要选关羽呢?比关羽能打,比他战功显赫的武将可不少。这就跟关羽代表“义”有关。宋代司马光就说过,武将如果有勇而无义,反而是国家的威胁。所以在皇帝看来,义是前提条件,然后才能谈勇。没有义,何来信,没有信又怎么派你上战场呢?所以说,因为有“义”,皇帝觉得关羽是最靠得住的武将,他们就愿意把关羽当作武神祭拜。第一个单独祭拜关羽的皇帝是宋徽宗,他还给关羽封了神号。宋徽宗因为守护盐池封赐了关羽,这是宋代产生的一种新制度。
第二个给关羽重要助攻的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是个特别敢打破传统的人,他废除了唐玄宗的武成庙,把关羽单独请出来供奉,这就一下子扫清了所有能跟关羽平起平坐的武将。朱元璋推崇关羽是有原因的,当时,民间有很多关羽为他立功的传说。比如说朱元璋跟老对手陈友谅大战,关羽为他从阴间派出了十万人马等等。在这个意义上,关羽都可以说是明代的开国功臣了。所以,我们可以说朱元璋推崇关羽,是他在笼络民心。关羽是忠臣良将,所属的阵营又是正统的蜀汉, 他的故事早已经深入人心,在老百姓心里是忠义的代表。而且,随着晋商的壮大,关羽的香火又特别旺盛,早就超过了其他封神的武将。所以关羽这个神,有着正面又强大的号召力。这一点,治水的官员明白,朱元璋当然也明白。
关羽从此平步青云。到了万历朝的时候,边境开始不稳。万历皇帝每次打仗都要祈求关羽保佑。他是越怕越信,在全国大力推行关羽信仰。关羽的封号大大提升了,成了我们今天熟悉的“关圣帝君”。到了清朝雍正时期,雍正皇帝下令把把关帝庙全改成武庙,跟供奉孔子的文庙并立。
关羽成了中国人最高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