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海名家

【玉海名家】东南第一笔:池志澂(上)革命孙中山、看戏梅兰芳、写字

2018-05-19  本文已影响16人  a07297ace6c3

  1929年,他以一管羊毫笔写出的书法作品,获得西湖博览会书法优等奖。从此,名声大振,驰誉东南各地。他的书法苍劲豪放,字迹庄严大度,达到炉火纯青,有自成体势的境界,被誉为“东南第一笔”。

  在当时的瑞安,流行着这样一句俗语:“革命要靠孙中山、看戏要听梅兰芳、写字要请池云珊”。这里所说的“池云珊”,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池志澂。

  池志澂字云珊,晚号卧庐,瑞安城关虞池人。晚期在书法作品的落款常以“卧庐老人”自称。

  书法家潘知山,称其书法“源出颜鲁公,入何子贞堂奥。明庄严大度的义理,得自成一格的深远意境。可以说,是瑞安书法史上学颜体走出来最成功的一位书法家。”

  书画家汪延汉,称其“以我为主,独树一帜,别开生面,奠定了其在东南书坛不可动摇的地位,为后代提供了许多足以弥珍的宝贵墨迹。”

  近百年的光阴悠悠过去。现在,当我们再次回头审视池志澂先生留下的大量珍翰,马首是瞻,高山仰止,仍有一种“潇洒随时无俗态,纵横点笔写豪吟”的大家风采,值得我们学习、敬仰。

  从“宝坛禅寺”的匾额题字讲起

  在104国道汀田岑岐路段旁,有一块石碑,题为“翠阴洞摩崖题刻、宝坛禅寺由此进”。说是碑文,实际上是个指路的路牌。但它承载的说明之处“宝坛禅寺”却是座历史名刹,不可小觑。

  “宝坛禅寺”俗称“宝坛寺”。据记载,宝坛寺原名宝坛院,初建于宋元祐间(1083年-1093年)。期间曾有过几次兴衰与毁建。民国四年(1915年)又曾拓建。在寺院一旁的翠阴洞洞壁,刻有宋代至民国时期20多处的名人题记、题名和题诗,其中,楷、行、篆、隶各种字体一应俱全。其刻字数量之多、作品之精、名人之众、年代之悠久,在我市实属鲜见。

  可见在历史上,这里曾是我们瑞安文化名流的聚集之处,现在当我们回溯它的历史,依然可以浮想当年的盛况。

  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宝坛寺现任主持释安海法师向记者介绍,寺院门台上的“宝坛禅寺”4个大字就是书法家池志澂所书。

  释安海法师也精于书法,他曾在中国美术学院进修过书法专业。“能为这样有历史文化的寺院题字,一定是当时瑞安盛名的书法大家。”他说。

  事实上,释安海法师的说法是有依据的。除“宝坛禅寺”这块匾额题字之外,从池志澂现存的书法题字来看,还有市区邮电北路的敢心桥题石、德象女校石刻联、《瓯风杂志》创刊号封面题字、温州晏公殿巷绸布店号题石等。

  民国十八年(1929年),池志澂的书法作品获得西湖博览会书法优等奖。此后,他被誉为“东南第一笔”。浙南各地的匾额、联对、题字,求索者甚多。连瑞安俗语也讲:“革命要靠孙中山、看戏要听梅兰芳、写字要请池云珊。”可见,池志澂的浙南各地的名望。

  82年前的西湖博览会是怎样的盛况

  民国十八年(1929年)6月6日至10月10日(当时已启用新历,废除农历),为了纪念北伐战争的成功,“争促物产之改良,谋实业之发达”,浙江省在杭州市举办首届西湖博览会。

  西湖博览会开了中国博览会的先河。据记载,这次博览会耗资120万元,历时128天,博览会会址面枳约5平方公里,参观人数有2000万,西湖博览会的筹备人员先后达数千人,仅杭州一地就有600多人。博览会分设总务、场务、征集三股。内部设有评议部和执行部。此会的宗旨是:“提倡国货,奖励实业,振兴文化。”

  正是这一宗旨打动了瑞安小县城里这位73岁的老人——池志澂。

  回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池志澂思乡心切,从台湾回乡,他在《全台游记》中写下这样的感叹:“呜呼,我中国自有必兴之地,中国不能自兴,竟为异域人所大兴,岂不痛哉!岂不惜哉!”

  时隔35年后,池志澂面对着“提倡国货,奖励实业,振兴文化”的口号不能不心动。这是当时我国举办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次国际博览会,与历史上著名的1893年美国芝加哥博览会、1900年法国巴黎博览会、1927年美国费城博览会并称为国际性盛典。

  池志澂以一管羊毫笔写出的条幅书法作品,一举得奖。与他的书法齐名的还有东阳竹编、黄杨木雕等,现在看来都是十分有名的艺术品。

  茅屋三间蔽风蔽雨,布衣一老卖字卖文

  池志澂得奖之后,名声更盛,索字求联者众,应接不暇。其孙池士申在《池志澂传略》中写道:“他从不以名家自居,有来求字者,必令其满意而归。他在自家门宅撰联云:‘扶医济世,卖文为生。’”

  《池志澂传略》中还介绍,池志澂一杆笔养活12口家人的大家庭。虽然生活清贫,但不改其乐,有诗:“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不得不愁愁不得,凭栏依旧看梅花。”

  在瑞安相传的故事中,与《池志澂传略》的记载中差不多的还有,池志澂在门上贴出“卖字润格”字条,想依此法挡住一些讨字奉承之辈。他的朋友张棡(字震轩,号真叟,瑞安人,家居杜隐园,晚年自号杜隐主人。有对温州地方史研究有明显史料价值的《张棡日记》传世)说此招乃:“云老畏烦而出也,然老且穷,亦可悯矣,戏书一律调之。”

  诗曰:“安贫乐道寿耆年,一笑浮名谢执鞭。自是先生真旷达,肯容后辈薄前贤。词源泻峡胸无滓,妙术回春眼洗涟。老福休嗟无所用,精神长日聚毫巅。倚老何堪卖老翁,标将润格亦圆通。黄金世界文人贱,白发生涯士路穷。一语求添嗤菜侩,百缣酬值感裴公。谋生衣食原非错,其奈吾儒道不同。”

  池志澂曾作自嘲联:“茅屋三间蔽风蔽雨,布衣一老卖字卖文。”

  事实上,池志澂除书法名气远扬之外,他在文学、史学、诗词、楹联、中医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记者找到他的《六十自寿联》与《七十自寿联》,两联写得既有文采又妙趣横生。两联感慨人生之外,抒发自己的志趣与情怀,从中可见其有很高的品位和学识修养,还具有鲜明突出的个性。现抄录《七十自寿联》如下:

  少年读书,中年游幕,末局作时医,年年白手千金,人皆笑曰老而不;

  食尚有肉,行可乘舆,衣不妨终布,夜夜青灯一盏,我亦挨到古来稀。

  阅读背景

  池志澂(1854——1937),清咸丰四年(1854年)十一月十一日出生于瑞安。和孙诒泽、许苞、项廷珍称为“东南四笔”。字云珊,晚号卧庐,瑞安城关虞池人。

  少时天资聪慧,博学多才,在文学、史学、书法、诗词、楹联、中医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清光绪二年(1876年),为湖北藩司布政使孙衣言幕僚。孙衣言赴任江宁,他亦随往。以后孙锵鸣在南京钟山书院掌教,他亦前去攻读,毕业后旅居上海。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在台湾任抚台文案,并应台东局聘编修地方志。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前夕回瑞安,以授徒为业。以书法会友。曾协助陈虬创办“利济医学堂”,并执教中医学。

  著有《秦淮湖舫录》、《游莫愁湖记》、《金陵西归日记》、《沪游梦影录》、《全台游记》等;曾主持《利济学堂报》杭州分馆;1933年,参加瓯风社,是《瓯风杂志》编辑之一。

  晚年在瑞安泼墨吟诗,为百姓治病,口碑甚好,终年84岁。

  (记者林 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