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画读书

上帝给了我选择,我却选择了地狱——《天堂里遇到的五个人》

2019-03-18  本文已影响4人  冰凝诗与画

在校区拍宣传片的时候,一个二年级的小姑娘说:老师可不可以问你一个问题。我欣然接受。“天上有块糖,地上有块玉,选择什么?”记得特别清晰,我说“天上太远,去不了,我只能选择我能做到的。”“你会下地狱的”小姑娘说。

是啊,天堂和地狱,天堂总被打上美好的色彩,而地狱却满是黑暗和恐怖。

都说如果一个人是欢快的,心的分量就很轻,轻盈的心的灵魂就会飞往天堂。如果那颗心很重,被诸多罪恶和烦恼填满皱褶,就会下地狱。

看了《寻梦环游记》,突然感觉什么都不怕了,心里充满爱和牵绊,就是下地狱也是幸福的吧!

在读到《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中,夏昆老师提到了电影《天堂里遇到的五个人》,寻找了好久,没有找到,只好读电子版了。

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会想,为什么是五个人而不是七八个或者十个呢,为什么是在天堂而不是地狱呢,一看天堂就可以明白,肯定是人死后经历的事情或者引发的思考,也能想到这本书应该是一个虔诚的宗教者写的。

当带着这些思考去读书的时候,我才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故事情节,为什么这样安排人物的出场顺序。

五个小时的集中精力读完了全书,并能够就作者的某些观点引发共鸣。

实际上读书和看电影最大的不同就是读书可以让想象任意驰骋,刻画不同主角的外貌和性格,而电影真的会限制一些想象力,当然,好的电影也足够能唤醒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有价值的信息。

言归正传,小说《天堂里遇到的五个人》以主人公爱迪的死亡结局为开端,讲述了他进入天堂后遇到了不同的五个人的故事。

故事以爱迪在天堂的际遇为主线,中间夹杂着他在世时每一个生日的片段描写,直到爱迪在天堂旅途的最后一站,现实中的爱迪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值得注意的是,爱迪在天堂遇见的这五个人并不都是他已故的亲友,而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他在活着的时候并不熟悉甚至完全不认识的人,但这些人都和他曾经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出现在这个天堂是为了让爱迪看清一些人和事,他们告诉他,天堂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理解他们在地球上的生命。

《天堂里遇到的五个人

蓝皮人----公平

爱迪在天堂遇见的第一个人。爱迪的死亡由爱迪间接造成,他教会了爱迪生命的意义,告诉爱迪,“取一个故事,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同一天,同一时刻,一个角度看到的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另一个角度看到的却是一场悲剧,没有一个生命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当我们觉得孤独的时候,我们才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

上尉---牺牲

爱迪在天堂遇见的第二个人。后来,为了救队友被地雷炸死,失去了生命,换来了战友的生命。他告诉爱迪“生命何尝不是一种自我牺牲的过程,当你失去了一件宝贵的东西,其实你并没有失去他,只不过将他传递给了另一个人”。

鲁比---宽恕

爱迪在天堂遇见的第三个人。鲁比等待爱迪的目的是要告诉他关于他父亲的故事,让爱迪认识到了父亲的另一面,也认识到了父亲对爱迪深沉的爱,化解了爱迪对父亲的怨恨。

当我们长大了,开始意识到与童年往事如影随形的疼痛,迫不及待地去寻找它们的源头,自以为是地把一切罪责归于父辈,却没有意识到,我们的不完美,他们的不完美,父辈的父辈的不完美,一代又一代的传递,一代又一代的毁坏,一代又一代的警醒,宽容,疗伤,期盼愈合。

当作为成人的我们意识到日积月累的疼痛,我们有责任不再孩子般无能为力被动接受,努力去了解,倾听,让疗程开始,而不应当自己将伤口越刺越深。

玛格丽特---爱不会终结

爱迪在天堂遇见的第四个人,是爱迪的妻子。从17岁开始,爱迪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妻子身上,妻子四十七岁时病逝,往后的日子爱迪一直在孤独痛苦中度过。

在天堂里,爱迪见到了玛格丽特,终于忍不住嚎陶大哭,他责怪妻子过早的离开了他。玛格丽特告诉他:“失去的爱依旧是爱,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而已。生命会终结,但爱不会”。

小女孩---自我救赎

爱迪在天堂遇见的第五个人。她死于爱迪放得那场火,爱迪给她洗去了身上的疮疤,同时也是在给自己洗去心中的愧疚。困扰他一辈子的噩梦终于找到了答案。爱迪亲手抚平了小女孩的伤疤,同时也抚平了自己那颗充满负罪感的心灵,他的心再没有了沉重的包裹,他变得无比轻松。

爱迪无意间葬送的生命,也最终用生命救了另一个女孩,不能不感叹,生与死的万千联系。人生的终极课程是自我救赎,对自我的救赎,是人一辈子真正需要追寻的东西。

天堂的意义在于——让你懂得生命的本质,让你学会爱、宽容与幸福

冰凝私语:
一本本书,就是一个个心灵的朋友,在独酌的时候,它会与你同饮;在孤寂的时候,它会静坐在你的对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