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好碎片化时间
还记得刚开始一段时间背单词,自己效率总是不高,每次都是花1个多小时集中地背,复习和新词加起来总共又500个吧,但是发现经常前面能够集中注意力,后面就有点撑不住了,只能心里给自己打气:再背一会再背一会。但有的单词死活记不起来,死磕又耗时间,心里又着急,反复地看时间:”天啊,今天背得比昨天还慢!“
后来看小山龙介的《碎片化学习》,其中一个点说的不就是我吗:不要依赖毅力学习,真的很痛苦。
一件事情如果需要你使用毅力去坚持,那么它很难做好。当你做的事情,不能从内心给你带来快乐时,那就需要你运用意志力去控制。每一次意志力的使用,都是内在自我的一个斗争过程。就算你战胜你内在的惰性,开始了学习,你的精力都消耗很多,还没开始学习,就感觉到疲乏。要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习惯,需要找到你的学习动机,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那么既然用毅力克服不可取,怎么做呢?我学着书中的方法开始注重利用好碎片化时间,比如在食堂吃饭或者核酸排队的时候,或者学习学了35分钟休息(我使用番茄钟进行时间安排)之余,打开单词app开始记忆。这样把大块的时间分成小块,一次时间也补偿,大概5分钟背50个,虽然时间短,但是效率感觉明显提高了。这样分个几次来背,学习工作也没有耽误,单词也完成了打卡,也算是一种劳逸结合吧。
曾经也知道碎片化时间可以利用。但是或者执着于一刻不停地学习,没有休息,宁可不要这些碎片化的时间,或者觉得时间太少,做不了太多事。现在看来理解有点误区,一天的时间能安排得满满的都做同一件事吗?少那么几分钟作为碎片化时间没什么损失。
执着时间的使用长度有点在给自己虚荣的鼓励:看!我今天学了8个小时。但时间利用的效率更为重要。今天做了多少事呢?如果一天都执着于一件事上,可能还没做完,又会发出感叹:今天又啥都没做成。但如果其中利用碎片时间做可以一天内完成的事,也算给自己激励吧:虽然我今天主要的事还没做完,但是我背了单词。
这样想来,学习似乎真的变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