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成长营

【日知录】“你是如何做到收获这么多的”

2021-03-02  本文已影响0人  凌逍逸

今日的文章从昨天文章延展而来。

文章发出后第二天,一位学妹给我留言,提问和A君相识的经历中的邮轮之旅——

对参与这个活动本身,我个人更多是觉得运气成分居多,所以倒觉得没有什么值得说的。

但是这个提问本身也再次让我思考了一个特别的问题,虽然大学期间参与的一些活动,有过的一些经历和很厉害的人比起来不算什么,对于同样阶段的人而言,我如何进入、深耕的过程,个人觉得仍旧有不少值得深究的,因为其中涌现的一些特质,现在依旧保留在我身上,支持着我去许多事,要说的话,勉强算是底层能力了。

也希望能够在相应的经历分享中,传递一些可供大家借鉴的要素,如此也算小小善缘了。

大学期间仔细算来一共有四段特别的经历,也基本贯穿了我的大学生涯,且经历之间还有嵌套,而我也基于期间的一些机缘,进入了现在工作的地方。

第一段是一家创业公司。

16年9月,刚进大学校园的我赶上对方来我们学校地推招生,恰好那段时间我一直没弄明白怎么算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又不知道该做点什么,觉得活动蛮有意思的,也就报名参与了。

想来,这算是我和大多数人的区别之一吧,拥有着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衡量投入成本后会投入精力去参与。

有趣的是,这是家商业公司,活动后半段是卖课的,结合我自己的需求,以及我自己的决策模式,我觉得这个适合我,所以就掏钱了。

至于怎么决策的,当时最直接的是财务视角,因为核心的四期活动对应的是四座不同的城市,我算了算自己去的话,基本都是这个价格了,但很明显的是,自己去的话,不会有这些活动的加成,成长值是没有的。如此一来,等于我白赚了一大波成长经验,还能认识不少人,以及得到指导。

而这个财务视角的决策逻辑,基本也算贯穿了我后续几段经历。

从正式进入活动周期开始,人和人的差异就开始体现出来了。

对于不少人,掏了钱后又不来参加活动,像极了现在的知识付费,花了钱又不学,而我不是每场活动都没落下,从这个视角来看,我已经够本了。

而我更进一步的点在于,我不仅把规划内的活动参与完了,我还和教学部老师保持着联系,总是关注着“还有没有啥我能参与的?”

就这么推进着,我开始以助教身份深度参与更多活动,应该说,我是同期学员里第一批成为助教的,这让我有机会从更多的视角来思考活动,以及更近距离地和那些老师学习交流,后来还成了第一批和老师们一起给学员做分享的人。

同时,我还是一个追求致用的人,最经典的案例是17年1月参加完重庆的活动后,回西安了我就到公司问有啥用得上的地方我可以参与,就跟着一起去了校园做招生,把学的东西给用上了,用得好不好另说,但我估计,那一期就我一个这么干了。

第三个纬度的不同是我会深入观察,持续且深刻的自我反思,并且不断寻求反馈,从16年到20年,公司的许多领导都对我的“迭代”表达了认可,“每次见你都有新进步”。

如果折算投资回报率的话,我在这里的回报率是数倍于我的投入的,而反观与我同期进入的许多人,却并未能如此。

囿于篇幅,另外的几段经历在今后的文章陆续分享,这里也就试着做个小小总结吧。

1.面对新事物的开放态度让我在第一步就和许多人不同,这也许是我现在许多方向都多少了解一点的原因吧;

2.一旦躬身入局之后,我会选择全情投入尽力挖掘价值,并且不断探索“还有哪些是我可以参与的”,最后才有机会挖掘到更深的东西;

3.在特定的场里,保持观察与觉知,利用获取的信息持续迭代自己,每件事都是自己的磨刀石,每个人也都是自己的反馈来源。

希望,可以借此,一起审视一下我们参与的一些付费学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