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重构与整合

2018-12-11  本文已影响16人  李庆建

【场景1】

1,起床,穿好厚厚的居家棉袄

2,到厨房,打开煤气灶,开小火,烧开水

3,到洗手间,上大号

4,打开热水器,放洗脸水(水龙头开的小一点)

5,回到厨房,水开了,下面条,加调料、蔬菜

6,等待时间去关水龙头

7,面条出锅,盛碗里放凉,开始洗脸、刷牙

8,吃面条

【场景2】

1,翻开工作日志,查看前一天的工作记录

2,思考今日的工作安排,并记录在册

3,展开工作

4,有新的想法,做完后补充到工作日志中

5,翻看前一周的工作记录,看是否有未完成事项或者需进一步联络的工作

6,做一日工作总结,看是否有工作因其他事情冲掉了,来日再完成

【正题】

人生在世,出身、工作环境或者事业、财富等等,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一样东西大家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时间,每人每天24小时。

除了先天的秉性条件、后天的教育环境,我们可以掌握的就是对于时间的利用。

时间的利用基本上分两种:

1,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

2,延长作业时间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希望选择第1种方式,用有限的时间做高效率的事。但是要做到确实比较难,很多人用的都是第二种方式,通过延长作业时间,比如加班工作,挤用其他时间来完成必要的事情。

这里界定的时间对象是处于工作事业期的人。

虽然处于求学、退休养老阶段的人也适用,但是因为事情的急迫度不一样,所以时间重构与整合的标准会不一样。

但也建议这两个阶段的人群要做这件事情,因为可以提高求学和退休养老的品质。

因为处于工作事业期的朋友,有一部分时间是串在另外两个人群中的,这两个人群的时间管理上升一个高度,就能减轻很大的压力。

君不见前段时间网络上父母为孩子的作业狂,孩子的自控力是不强的,但是现在有这么多的学习任务,周末还有很多的兴趣班,这些都变相成了家长的任务。

家长必须为孩子完成时间的安排。

这是这个时代一件无奈,但也是有幸的事情。无奈是因为孩子也奔跑在竞争的路上,如何把握尺度,必须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包括社会);有幸是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投入,比老一辈要多了很多,很多时候过与不及,还是要过一点点的,过头了之后再调整,再来重构与整合,这是另外的话题。

【方法】

时间重构与整合的第一步是了解个人一天的时间是怎么安排的。

我们要把一天的时间按小时,甚至按分钟记录下来。这有点像写流水账,现在写的是时间的流水账。

一开始建议做2小时为一个时间段的记录,比如从6点到8点,从8点到10点,一直再回到6点。

再由粗到细,把时间段减少到1个小时,看看一个小时以内做了什么。有着事情会重叠,有着事情会跳跃。

很多人说自己很忙,但是把自己的时间记录拿出来,看看到底忙在哪里,到底是什么事情让自己投入了很多时间。

当有了时间记录的原始数据后,时间重构和整合就相对比较容易了。

时间记录是个好习惯,但不易养成,这是过来人的经验。

最后要说的,时间重构与整合不是新的概念,就是时间管理矩阵(四象限)的另一种说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