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扁食
说扁食
民以食为天,莆田人喜欢美食。莆田美食,千姿百态,凝聚岁月洗礼,情怀亲近自然。“和稀泥”的妈祖文化,是美食风格的,是扁食风格的。在我内心,扁食刻骨铭心,寄托家乡情怀。我的家乡是荔城区西天尾镇,扁食有名。故人笑说吃扁食,舌底那知暗燕津。扁食,有魅力!西天尾扁食属燕皮扁食,制作工序精细,富独特风味,多有趣故事。罢说许多事,去吃扁食汤。在西天尾,吃扁食是文化。
扁食是包容的,肉菜切碎揉和成核心的馅,包在皮子里。扁食真谛之“和”,体现包容。扁食,来自包子。包子起源于四川,诸葛亮发明。包子盛于宋代:“仁宗诞日,赐群臣包子”。馒头之有馅者,谓之包子。宋仁宗知人善用,名臣辈出,如“包青天”,“和而不同”的庆历士风得以涵咏,也张扬了“包子”中庸的“和稀泥”的美食风格。北宋权相蔡京懂生活、懂艺术、懂美食,喜欢吃包子,设“包子厨”。燕皮扁食,迷你型的包子,口味无与伦比,超级精美,蔡京设“扁食厨”。
早起雀声送喜频,扁食美酒寄来珍。扁食从皮到馅纯手工,燕皮用排骨肉,木槌捶打成浆糊状,加木薯粉继续捶打。力道柔缓,手掌轻拍,让薯粉均匀附上肉的表面。木棍细细敲皮,再擀平压实。改变方向,将皮一层层缓缓卷起,慢慢擀开,燕皮延展,薄如纸片。扁食的清汤,用猪骨炖,加调料蒜泥、酱、醋、葱花等,别具风味,清爽可口。东风若过黄梅节,吹得扁食醋里香。扁食,吃的是新鲜和清味,可加醋适量。今日偶来君也在,共加醋来吃扁食。
蔡京美食诗、书法俱佳。其豪宅惊艳,京城最大,“扁食厨”名闻遐迩,还外卖。京城仙子酌流霞,颇识天厨扁食佳。他的老板,宋徽宗,周末去李师师工作室放松,必点“扁食厨”外卖。蔡京的“扁食厨”外卖,五星级服务。清一色的京城大帅哥,统一精包装的外卖挑子。佳肴佳乐见君意,美境美人忘我忧。周末,一看李师师工作室门口那一排帅哥“扁食厨”挑子,就知道谁来了。便惊诗句含蔬味,更觉庖厨有细香。冬天,吃热气腾腾的燕皮扁食,宋徽宗,李师师工作室许多美女,增许多温暖。
燕皮扁食,太奢侈了。自古好文之君多亡国,宋徽宗也是如此,他的心思用在嗜好:迷恋奇花异石、珍禽异兽;喜欢书法绘画;喜爱美食;热衷于微行出访,拈花惹草;崇尚道教。人的精力有限,此处用力专注艰深,必无暇顾及彼处。帝王要治理好国家,需要夙兴夜寐,兢兢业业,常修为政之德,常思安邦之策,常办利民之事,常排政治纷扰,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个人爱好,必导致怠政误国。蔡京,水平高,可无“德”。美食超级组合,把北宋吃“没有”了,教训啊!
比燕皮扁食中庸一些的,是莆田煎包。煎包丰富多彩,“游氏煎包”是其中之一。“游氏煎包”,与十世辅公有关。游辅,莆田名人,重和元年进士,做莆田著名的“游氏荔枝林”,留“游家紫”美名。游辅也开发“游氏煎包”,弘扬“包子”中庸的“和稀泥”风格,与赵宋天家保持一致。不思身外千般事,只占煎包一味香。中庸的煎包精细,集色、香、味、形于一体,口味独特,醇而不腻。
平生最识煎包味,听得秋声忆故乡。煎包是一种乡思、幸福与知足常乐的食品,腴美醇厚,回味不尽。包成和雨露,煎出照烟霞。煎包皮层酥脆,外焦里嫩。地胜人醇真可乐,扁食无复忆家乡。吃煎包之余,来一碗扁食汤,绝配!“游氏煎包”,西天尾扁食,有意思!且吃扁食去,何事明日说。新时代的莆田,大街小巷的小摊子的馄饨,独特的风味,赢得了许许多多的“吃家”。
老友莫话其他事,且请街边吃扁食。世界之大,美食万千,品类各异,食法各别。扁食,太好吃了。俭是终身事,书无释手时。过去,扁食是奢侈品。新时代,扁食一般家庭也能做。当然,也不是都能做好。做美食,当然真材实料,可一样的料,一样的做法,味道千差万别。究其原因,是态度问题。分明一觉扁食梦,回首东风心意满。美食,是用“心”做的。扁食的“名”,就是“心”。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