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旅行,我在北京(多图)
在火车上醒来的时候,窗外正飘过一团团黑白的东西。我定睛一看,呵,是围在牧场里的奶牛。因为隔得远,原本大而开阔、方方正正的牧场被栏杆分成一格格小抽屉,奶牛们就像散在里面的双色球,在围栏边挤成一堆一堆的,惬意地晒着太阳。相比奶牛,我要孤独的多,也要幸运的多。我一个人,但没被困在格子里。
【第一天】从武汉到北京
年假前,突然决定要一个人出去旅行。旅行倒也不陌生,但基本没有一个人尝试过。重度路盲如我,在生活多年的城市都能翻着花样的走错路,选择独自走还是需要勇气的,以及手机导航。
此念一起,立马买了去北京的车票,定了青旅。选北京原因很简单,安全,交通方便,还有我喜欢的古建筑群。就算迷路在某个旮旯,就北京寸土寸金的形势,人也应该不会少。
事实证明,我的推断果真没错,北京的安全简直超乎我的想象。住的地方,没走几步就有特勤,还有各个胡同口从早站到晚,拿着类似大衣服叉子武器值班的联防员。当然,这么安全还有个原因,我赶上两会了。
去坐高铁的时候,往北京方向的旅客都要过二次安检。每个行李包都被翻出来看,再贴上已检的标签,让人通过。坐了五个小时,下车去办一卡通,地铁售票处里的小哥戴着口罩,但也掩饰不住相貌清俊,我一边排队一边偷看,十分愉悦。
到了网上订的青年旅社。店姑娘领我进去,介绍起一楼的公共领域。
“门口的热水瓶里是开水,可以随意打来喝。这个角儿里面是卫生间,男女分开。洗澡间就这六个小格,不分男女,随时都有热水。另外,这外面有吹风,是公用的。”
接着,她带我上二楼的房间,瞟了一眼我的箱子和背上的背包,道:“行李不少嘛。”
“嗯,除了衣服日用,我带了凉拖鞋、棉拖鞋、吹风……本来计划是背包旅行的,现在不是了。”
店姑娘司空见惯,笑了笑,“女孩就是这样。”说罢,钥匙一递,迅速消失了。
房间是女生四人间,上下铺。说起来,我之前在厦门旅游时住的民宿也是四人间上下铺,但不分男女。当时仗着和一个朋友同行,已然占据了四人间的半边天,未觉不妥。后来,那屋子里又来了一个独行的女生和一个没有房间临时被安进来的男生。可怜的男生,每天一大早就出门,晚上在公共区域喂蚊子,等我们快要熄灯了才小心进来爬到上铺去睡,满脸写着不安,尽可能掩饰着“存在”的痕迹。鉴于他的教训,我这次选住宿时不得不去掉那些评价不错但是混寝的青旅,以免成为3:1里可怜的1。
屋里已经住进了一个姐姐,是过来办事的,打过招呼后,她继续一脸疲惫地躺着。我眼看天色还早,丢下箱子,背着包就出门了。这里离天安门很近,溜达着就能过去。
正值两会期间,身份证是出行必不可少。在地下通道门口,有特勤随时拦住人抽查身份证,简直是全城警戒。此外,去天安门广场要过安检,据说也比平时严得多。刷过身份证后,要解开外套,伸直双臂,任人宰割,哦,不,是贴身检查。我前边是个大叔,可能面目长的不太良善,女安检用机器仔仔细细地扫过他周身后,又用手各处按了按,最后一脸疑心地问他,“你屁股兜里是什么,是钱么?”
这认真的架势让跟在后面的我也不由紧张,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兜。但轮到我时,只见她眼风一扫,两个字“快走”就把我撵过了安检门。细一想,许是因为我一身正气的缘故。
天安门广场真大啊,向每个方向望去都很广阔。远处的人群像地里滚的小土豆,映衬的广场越发显得旷达。我欣赏着,终究不能免俗地举起微单四处咔嚓。没一会儿,就吸引了好几个让我帮忙拍照的人。
一对中年夫妻在我望着人民英雄纪念碑思绪纷飞的时候,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递过一只手机,“姑娘,帮我们在这儿照个合影吧,瞅了一圈,除了收费照相的,就你最专业了。”我低头瞄了一眼脖子上挂着的刚入手两天的微单,不忍说透真相,极力运用稀疏的摄影知识为他们照完合影,在俩人的感谢声中迅速心虚地跑远了。
【第二天】故宫,故宫
一大早,在随我而来的低温和大风中,我裹着羽绒服,赤脚穿着拖鞋下楼去洗漱。公卫里站着一个穿着短衣短裤、打着小鼻钉的外国姑娘在刷牙。我与她分站两边,咫尺间两个季节。我穿的鼓鼓囊囊,却还因为脚冷而哆哆嗦嗦,反观人家,一脸气定神闲,纹丝不动。
不争气!我在心里骂了自己一句,忙不迭地洗完上楼套了双毛袜子。
今天的目的地是故宫。在地图导航上,天安门和故宫是很近的。可是因为两会戒严,好多地下通道被封闭,近在眼前,就是难以靠近。于是,我一路走,一路问。绕了很多路,才走到故宫入口。这期间,路口随处可见志愿者,有几个大妈大叔在给我指路时,为了路线远近还争论起来,我只得在旁耐心听完,才能继续赶路。从天安门到故宫,我走了快一个小时。
故宫真的很美,红墙白石的映衬下,天蓝到心醉。历经岁月洗礼的古建筑就这样静静地伫立,屋檐上金黄的脊兽守望着远方,而我,仿佛伸出手,就能触摸穿越千年的风。
故宫里有些门槛被锯下来,放在大门后面。据说,是末代皇帝溥仪为了在宫里骑自行车方便,令太监们这么做的。钟表馆里,还留着光绪帝少时的用具,以及他亲手修理的钟表。承乾宫树木青翠,风起枝摇,似是董鄂妃在回应顺治帝的脉脉深情。
想来也是感叹,那些古人,曾生活在我脚下的这片土地,在我看不到的过往时光里,活色生香地存在过,又消逝去。
在故宫里,还见着一只猫,蹲在树坛子边晒太阳。我走过去伸手摸它,也不躲,一颗热乎乎的小脑袋,就这么温暖了我。
离开之前,我面对着一壁红墙坐了许久,很好奇是否很多年前,也会有这么一个人,在我这个位置,对着高高的红墙和红墙上的蓝天,静静凝望呢?
【第三天】人间仙境颐和园
回青旅之后,我迅速勾搭上了住在上铺的辽宁妹子M。对比别人,我俩都属于没规划的。所以早上躺到十点,合计着要不就去颐和园吧,两人就拾掇拾掇,在路边买了条便宜围巾,顶着大风出发了。
去颐和园的路上闹个小笑话,看到一个特别气派的古风大门,我们琢磨着,定是颐和园入口,抬腿就往里走,被门口的小哥迎头拦下,颇为无奈地告知这里是酒店。酒店设计成这样,真是太容易认错了,我俩一边自我解嘲一边灰溜溜地赶紧走了。这件事留下的阴影就是,后来我们到了一处比较僻静的宫殿口,M觉得这里和刚才的酒店很像,疑心莫不是两处相通,我们又走错了路。我赶紧指出门口的小哥长的不一样,才打消了她的疑虑。
颐和园又大又美,言语难表。看过精致的宫殿,沿着西提一路走,就着波光粼粼的昆明湖,听讲解器里乾隆皇帝修园的小趣事,连相机也懒得拿起,真是惬意。路边一位大爷,正在跟别人讲解着什么,我们凑过头去听,被大爷一眼看穿了“没文化”的本质,招呼我们到跟前,讲起了这湖边铜牛的故事。大爷娴熟地把铜牛身上的《金牛铭》一顿背,又细细地一句句讲解。末了,望着对面,幽幽道,这铜牛不仅用以镇水,也代表着牛郎,隔着象征天河的昆明湖,遥看西堤豳风桥里住着的织女。
我们情绪刚上来,大爷突得变了语气,很是得意道,我对这里太熟了,连这儿的22个厕所哪个最干净,我都了如指掌,不过天有点晚了,我要回家了。说罢,在我们敬佩的眼神中,高人大爷挥手而去。
站在十七孔桥桥尾准备去往蓬莱仙岛时,我抬起头,眼前无人,唯有巨大的白石桥身像是直通天上,让人心生敬畏。抬步刚要走,突的一阵疯狂的大风呼啸而来。我和M笑语,这是皇帝陛下不想让我们去他的仙岛。想来也是有趣,那时候的古人怎么会想到,我们这些平头百姓,也有肆意走在这皇家原理,踏上这登天之桥的那一天呢?
【第四天】天坛、798和751
昨天历经升旗、长城、天坛暴走一天的安徽妹子W终于在晚上回青旅后被我们勾搭上了。M和W今天相约去故宫熏陶,一早就走了。我则悠悠地磨蹭到八点半,揣了壶热水,去天坛走走。
相比故宫和颐和园,天坛的人少的让人惊喜,除了门口几波广场舞方队,其余的人都懒懒散散走在路上,不再像煮久了的面条一样黏在一起。而个别僻静的地方,甚至前后看不到人,很是舒适。
我去的时候,斋宫没有开放,隔着外层砖墙,看着原本应是深池的地方长出丛丛黄草。草丛正中方方正正耸立起内层砖墙,墙之上的宫殿静默庄严,仿若另一个世界。
沿着外墙走,看着不近不远那些褪色的朱红柱子和回廊墙壁,我莫名地生出几许惆怅。好似是一个徘徊在外的女子,望穿秋水也见不到深似海的宫门里惦念的萧郎;又似一个深处宫中静待年华老去的无名宫女,一颗心进不得,退不得,只待岁月催生华发,才慢慢死寂了下来。
然而,这感觉在踏上巨大而广阔的丹陛桥那一瞬就化做虚无,当毫无遮掩地暴露在无边苍穹之下时,人深藏的那点心思被洗涤一空,唯留宁静而已。
丹陛桥漫长的桥身两端是遥遥相望的圜丘与祈年殿。
祈年殿高大雄伟,殿内的28根大柱是时间的象征,内圈4根是春夏秋冬,中圈12根是12个月,外圈12根是12时辰,把人和万物的一生都浓缩在这28根柱子里,这样用时间和空间构成的赤诚祈望,不知是否真的能通往上天。
圜丘的有趣之处在于九,无处不在的九。圜丘台分三层,每层四面都是九个台阶,象征着九重天。最高层的台中,天心石往外围着的扇形石,也都是以九的倍数层层推开,我特意数了外圈,果真是九的九倍,八十一块。在古人心中,九是无限,在我们眼中,九是长久。古往今来,美好的寓意总是相通的。
在天坛溜达到下午,我去往798、751艺术区与两位小伙伴汇合。一早一晚,见识了最古老和最现代的艺术,确也是一种有趣的体验。
在798艺术区的一个小院里,一位姐姐给我了杯茶喝,茶水香甜,可惜我不太会品,唯有真心道谢。
之后,上午还是感伤风月的我,下午就和W、M玩HIGH了。在艺术区里,各种不懂装懂,看见垃圾堆也疑心是某种艺术作品。其后,更是去3D照相馆照了不少“不堪入目”的照片。回来后,三人一同去大嚼烤鸭,已经如同认识了八百年,甚是畅快。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8228/b5bbc56722446125.jpg)
【第五天】恭亲王府、南锣鼓巷与后海
睡到自然醒后,我们三去前门街吃过抹茶冰激凌,就准备去南锣鼓巷转转。谁料,刚到巷口,又突然起意要去附近的恭亲王府看一看。于是乎,三个都不怎么识路的人,打开了导航。
M妹纸是某某导航的忠实用户,被虐千百遍,依旧信它如初。她在原地转了个圈,终于和导航对上方向,于是承担起引路的任务,让我们果不其然的走错了。
但这番走错却是一个美好的意外。先是我们在路边自言自语时,被一个热心大姐听见,主动停下来,比划了半天,告诉我们如何走,如何不要买东西上当,暖的人心热乎乎;然后就是被波光潋滟的什刹海惊艳,沉浸在其美色之中。
恭亲王府不算太大,但就一个感觉,舒服。我最为喜欢的一处是“沁秋亭”,亭内地面挖有弯曲的石渠,清亮的井水顺着假山潺潺流入,几经蜿蜒。坐在亭中,邀两三老友,曲水流觞,饮酒作赋,兴起时,鼓琴弹筝,高歌一曲,光是想想,就要醉过去了。
从恭亲王府出来,走在南锣鼓巷中,唯有吃才能一泄过不上王爷生活的怨念。所以,三人一路甜甜咸咸交织着吃个不停。
吃饱喝足后,又去后海的三人行酒吧里听个小曲放松一下。这是我们三人小队的最后一站,紧接着,M要去往工作地上海,W要去见同在北京但一直被丢在一边儿的男友,而我明日也要回武汉了。没有伤感,我们只是默默地听完一首又一首歌,珍惜这美好的时光。
离开前,酒吧一小哥知道我们三人来处不同后,问道,你们是怎么凑到一起的?
路上捡的,我笑答。直到走出酒吧门口了,还听见那小哥探头出来追问,到哪儿去捡?
遍地都是啊。我在心里回答。如果有一颗温暖的真心,哪里都会遇到朋友吧。
【第六天】离开北京,天气晴
一个人的北京之旅结束了。我跟刚刚认识的新室友打了招呼,就拖着箱子离开,相识和相别一样匆匆。北京的天气依旧很晴朗,天蓝的透彻。
在回程的火车上,遇到很热心的邻座,言语不多,跑前跑后帮我找地方放箱子,我也把青旅一小妹给的枣子送与他吃。
说来也是奇怪,平时那么谨慎的我们,走在路上,却能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这么自然的传递善意。
曾经我以为的旅行是走过许多未曾见过的风景,但如今愈发觉得,这段路更是用来结识不同的人。世界之大,我们一生中能遇到的人那么有限,能相识的更是寥寥。如果天南海北的人,有缘相聚,甚至一路同行,确实是一件巧妙又值得感恩的事情。
人之于天地,实是蜉蝣一般的存在。我们穷极一生,也许就是想在短暂的生命中有更多的体验吧。
我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旅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