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一张安稳的书桌——五月数学板块总结

2019-06-03  本文已影响0人  黄敏faith

五月的数学板块,我们辗转换了四个校园、四间不同的教室。几经波折,一声叹息:世界这么大,怎么就放不下一张安稳的书桌?

记得一开始要换地方上课时,我开着皮卡,拉了一车斗的教学材料过去,包括泥巴、笔墨纸砚、数学教具、沙包跳绳等等,甚至还包括加减乘除先生的立偶、果核石头等等。我当时的想法是,要给一年级孩子准备充分的感官体验和操作材料,不管外界环境怎么样,我们都能稳定地开展教学。

其实回过头来看这个月,我们拥有的,不只一张安稳的书桌——处处都是新奇,随时可以学习。我都不用继续讲“小矮人驾着独木舟去山洞里搬运宝石”的故事,真实而新鲜的生活场景,就足以激发起孩子们探索世界的愿望和行动。

生活本身,就是一所移动的学校。当我们放下担心与执念,去热爱每一个当下的生活。她也会呈现出平实而亲切的样貌来。

作为这个数学板块的回顾,我想分享几个场景,乍一看不像课堂教学,在我心中却超越课堂教学的意义。学数学并不一定是坐在桌子前面算加减乘除,离开安稳的书桌,我们依然在学习,而且学到得更多。

1. 搬家打包

上周一,孩子们来到新校园,在大得几乎摸不着边的足球场边上跑了一个来回。操场的一条边,迈大步要迈多少步?孩子们说,得有两百多步吧!之后每个人选了一个“树朋友”,用双手环抱着大树,和她说几句悄悄话。有的树朋友粗壮无比,两个人都抱不过来,有的树朋友则是细长细长的腰身,我都可以轻轻握在手心里……

中饭后,回到教室里,我们把几个大箱子搬到中间,孩子们迅速分组开始拆箱,七个砚台要找到对应的盖子,十六套杯子、盘子,毛笔和画笔要挂到笔架上,还有两大箱的书和围棋、跳棋、扑克、积木……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孩子们小心翼翼打包好了,封箱、写好标签,从老校区运过来的。还有14张桌子19把椅子,他们在搬过来之前一一贴了标签,写上“问渠班9103,X/N”其中9103是新教室的编号,N是总数,X是第几张或第几把。很快,所有物品都有条不紊地归位了。我们到新教室第一天,孩子们一起动手拆包,不到半个小时就妥妥地整理好了,可以摆出所有瓶瓶罐罐,开始写毛笔字、上湿水彩课。搬家如此训练有素,条理明晰,真是太赞了!

2. 捉迷藏

一周前,我们在同心源的篮球场周围,玩“捉迷藏”。我手扶篮球架,闭上眼睛倒着往回数30个数。孩子们四散跑开,躲到高低起伏的山坡后面。等我数完了,出去找时,他们绕着山坡和我兜圈子,这个地方够不够大,能不能藏下两个人?自己和篮球架之间的距离有多远,能不能在老师发现之前冲到家?几个平日里迷迷瞪瞪的孩子,走到别人跟前撞上了都浑然不觉,这时候却分外警觉,关注外界的动向,全神贯注在自己的行动上。

我最开始玩这个游戏,是想让孩子们去亲近校园里的每个角落,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后来我们在泥塑课上,用泥巴来创造自己最喜欢的“校园一角”,孩子们确实关注到了许多我没太留意的事物:三年级新建的亭子、山坡后面的茅草房、围墙外面的铁轨和火车、农耕地里干活的老爷爷……孩子们在全身心的参与和感受中,去体察方位、角度、距离和大小关系。这些概念不需要去说,尝试去做、在做中去体会就好了。

“捉迷藏”很快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游戏,之后我们不论走到哪里,去爬山、到足球场或是湖边的亭子,孩子们能够很快通过这个熟悉的游戏,来探索一片新的陌生环境。

3. 摆桌椅

两周前,我们在借来的教室里,排了一溜彩色的“毛毛虫桌子”和形式不一的椅子。

初来乍到,我让孩子们数数散落在教室各处有多少把椅子。一个孩子说,我们每个人坐一张,看看还多出几把椅子;另一个孩子说,红色的3把,绿色的2把,白色带底部支架的3把,白色不带底部支架的7把,一共15把;第三个孩子把所有椅子摆了3排,一排5把椅子……一一对应、分类计数、排列组合,这些不都是数学上的思想方法吗?

在不同的时候,桌子需要有不同的摆法:游戏时是一条弯弯的毛毛虫,主课工作时是直直的三排,吃饭时四张桌子要拼在一起。我一开始并没有告诉孩子们可以拼成一朵花,让他们自己去尝试,移动桌子,相互磨合,去找其中的边角关系和模式。原来这样是可以拼合在一起的!

当孩子用四张桌子拼成一个花朵的时候,他们特别开心地围坐一圈,还说春夏秋冬正好四种颜色(绿红橙白),每一片花瓣代表一个季节。谁想坐在春天里?谁喜欢冬天呢?

经由想象和行动,孩子们找到了内心的桃花源和美好的秩序。

4. 小结

说到桃花源,华德福教育会不会感性和诗意有余,理性和思辨不足?坦白说,我也有过这样的困惑。近来才慢慢理解,感性和理性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相互支持的两极。一棵树想要把万千枝条伸向天空、自由舒展,就得把根在大地里扎得更深。

学数学,也是为了培育人的理性和智慧,更加挺拔有序地立于天地之间。

生活中,有的人天然就对模式和规律敏感,思考和做事情不会漫无目的地盲目乱试,会很有意识地去发现大千世界的路标,就像工程师或将军一样,步步逼近自己设定的目标。而也有的人会更“迷糊”一些,“梦里不知身是客”,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整天沉浸在美美的想象中,仿佛诗人或哲学家。

如果借用Michael老师讲十二感官的比方,前者是睁大眼睛看世界,聚焦目标,寻找线索;而后者更喜欢伸长鼻子闻周遭,香味飘来,心情摇荡。

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条理性——大小多少、分门别类,包含与排除等等,都在帮助我们厘清事物之间的联系。

如何去平衡这种分析和线性的思维方式?华德福数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从整体到部分,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尤其是低年级还处在浪漫的感知阶段,不急于去做目标拆解和程式化的步骤训练,能够激发探究的好奇心,保护孩子的直觉和想象力。

在教学设计中,要兼顾这两极的平衡,并不容易。我常常绞尽脑汁,要去创设一个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孩子积极参与,带着好奇的情感进去,努力工作,带着清晰的思考出来,又不落于概念和套路。

尴尬在于,有时候场景设置得太过蹩脚,孩子们要么说不好玩,要么热情跑偏,任意发挥,无法踏实地进入工作和思考。

感谢跌宕起伏的生活,带给我们实实在在的问题和挑战。

感谢数学板块的学习,带给我们有序又有趣的生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