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浮躁,归于平静

2016-10-04  本文已影响199人  RaynaBaby

已经很久没有写文章了,因为每每动笔,想写的都是些富有争议性的东西。

比如前几天出门,看到那么多兴奋的游客和不太美观的建筑物自拍,我就觉得很可悲。因为在我看来,城市并没有什么可让人兴奋的,反而是农村、森林,那样的地方更让人心潮澎湃。

可是后来我就想,每个人生来都不同,我为什么要去管别人喜欢什么呢。城市和农村,其实也都各有利弊。所以就搁笔不写了。

我发现自己有一点否定性思维,就比如说那篇想写又没写的文章。我就是想去否定城市,来写原生态的地方有多好。以前的文章也多是这样,我会看不惯很多东西,然后去反驳。可是这些看不惯,往往就是我自己需要去反思的地方:我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看不惯?

我觉得多看书是好的,但是同时我就会对手机有一点抵触心理。当我用手机去娱乐或是拿着它无所事事的时候,对它的抵触心理就更强。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在这个无聊的时候,我本应该去学习,是因为我把内心的这种罪恶感,转移到了手机上。可是生活本来就该是劳逸结合的。

同理,我为什么会对城市有厌恶感呢?因为我其实想去森林里生活。想到森林里的大树、小溪,也许还有很多野生的小动物、随处可见的野花和野果。可是现实却是出门总要挤地铁,到处都是人,就觉得很头痛。因为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所以我把这样的不满转移成了对城市的不满。

所以说,当一个人有很多看不惯的东西时,症结其实就在他心里。因为内心的纠结,不平静,所以放眼望去觉得很多东西都是让他感到不爽的。真正坦然接受,明白不是生活选择了我,而是我选择了生活,明白我们其实对太多的事情都无能为力,虽然身在其中却更像是一个匆匆过客。理解这些,需要一个过程。

以前的我好像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想要去争辩,别人提出一个观点,我会急着说:“不对!”然后讲自己的观点。那时我只顾着去表达自己,急于显示自己的聪明,觉得世界是围着我转的。回想起来特别讨厌自己那个时期,但后来又想,也许每个人都有过这样一个浮躁的阶段,过去的事就过去吧。

经过了浮躁期,我越长大,反而越不喜欢说话了。倒不是秉承着“沉默是金”的信条。只是发现,当别人在说话而我安静下来的时候,就更能听懂他想表达的是什么。

中秋节回老家,外婆对妈妈说我爸对我们其实还算好的,外公就对她不管不顾的。妈妈听到这话就觉得不爽,因为在那段婚姻中她并没有受益,所以张口就想反驳。但是我作为一个心无杂念的旁观者,就可以听出外婆其实是在表达他对外公的不满。对妈妈指出了这一点后,她立刻就明白了,避免了一场无谓的争吵。

由此看来,在很多时候,能够沉静下来就显得极为可贵。

从浮躁到平静,看似是发声与不发声的区别,实则是心境的巨大成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