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苏东坡传》阅读分享一《初识苏东坡》
苏东坡是中国五千年来最懂生活的人。林语堂赞其一生是“人生的盛宴”——在中国历史上,还找不到谁的生活能比他更丰富精彩,还找不到谁能比他更善于发掘生活的快乐。
人生缘何少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因此我们共读林语堂《苏东坡传》第一至第四章,同学们进行了第一阶段的成果展示《初识苏东坡》。
初识苏东坡
李良群
人们常说“煮书”“嚼书”“吃书”,读一本书,就是要将其煮熟,煮透,嚼碎,吃进。读《苏东坡传》,也就是要读透苏东坡这个人,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阅读第一本的人物传记,也是我初次真正意义上认识苏东坡,在阅读它之前,对苏东坡,最熟知的莫过于他的《水调歌头》了,我们只是通过字里行间的揣摩,来想象苏东坡。在尚显年幼的我心中,苏东坡就是一个大文豪,也许还带着些许的高傲。现在阅读《苏东坡传》,才算是开始真正认识他,了解他。
当别人问你:苏东坡为何成功?你也许只能干巴巴地应上一句:我也不知道。想要真正了解一个人,须先从心出发,从细节上发掘。在读了《苏东坡传》的前三章后,我才对苏东坡其人有了浅薄的认识,然后我才发现他与我想象的苏东坡是截然不同的。他是一个好学之人,在幼年之时,便想要成为范滂一样的人,可见从幼年起,苏东坡心里就埋下了好学的种子,在长大以后,绽放出来,这好学之中更是带有勤奋,在当时他已闻名遐迩之时,却没因此而飘飘然,而是每天在家背诵汉书,由此可见他的谦与勤,更有一次,他的朋友见他在抄汉书,却只抄一个字,很是疑惑,随即才知道苏东坡背诵汉书,只靠一字便可背诵出数百字,由此可见,苏东坡除了谦虚勤奋好学之外,更是懂得学习方法的人。他还是一个豪爽、开明,心洞若烛火之人,他能在大雨倾盆而下,狂风卷地而来之时,仍若闲庭落步,在雨中漫步,风中吟诗,而不似其余朋友,纷纷狼狈地在风雨中四处逃窜,寻找遮雨之处,他潇洒而又不失礼节,能迎风面雨,无论风有多大,雨又有多猛,任你是晴空万里,光芒万丈,还是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他就是他,如此自在之人,对他来说,前面种种任其如何,他也“一蓑烟雨任平生”,无论前方是祸还是福,“也无风雨也无晴”,他也是一重情之人,在第一任妻子死后,著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千古哀词,不可谓不凄美。也许苏东坡还有许许多多我未曾了解的事,未曾认识的性格,但我现在也已初略明了,苏东坡定不是高傲之人,也不是飘忽仙然之人。苏东坡的成功有所偶然也有所必然,偶然在他生在宋朝这个公认的重文轻武的朝代,在他出生在一个崇尚好学之风,辩论之理的地方,在他有一个如此好的家庭环境,让他能有舞笔挥毫的机会与无限可能,必然他能在人生短短百年,心灵力量能芽长成树,能让他有如此深厚的心灵积累。所以,人的一生有太多太多偶然性,可谁又说没有什么是必然呢?
在读了《苏东坡传》之后,真有一种见到苏东坡的感觉,在阅读之中,才能有更深层的交流,所以,我们不应只是欣赏他的作品,更应该感受他的人格与灵魂。
初识苏东坡
林志意
苏东坡,北宋诗人,代表作《水调歌头》,《定风波》,《赤壁赋》,原名苏轼,眉州人,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其自身都位列唐宋八大家之内。
以前学习过苏东坡的《水调歌头》,简单认识了苏东坡,但我觉得那太简单了,不能说是认识了苏东坡,更应该说是了解了苏东坡这个人物,只识其名,其功,其少部分作品,别的一概不知,太苍白,太浅薄。在阅读了《苏坡传》后,我才算是认识了苏东坡。
在之前,学习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我知道他是一个向往美好的诗人大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诗词大家,在印象中都是不食人间烟火,高高在上的,但苏东坡却是一个另类的诗词大家,他幽默,他风趣,他慈悲,他带给别人积极乐观的向上态度,“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抱之以歌。”苏东坡的快乐,不会停止,无论发生什么,无论在哪,他都能苦中寻乐,苦中作乐,给周边人带去快乐。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在说苏东坡的潇洒,但更多地是在说苏东坡在悟透“人间有味是清欢”后心境的超然。苏东坡的人格精神体现的是进取,正直,慈悲与阔达,千百年来一直闪耀在中国历史的星空。
说苏东坡不是一个天才吧,他又是真是一个天才中的天才,他的天才,不仅仅体现在诗词歌赋上,他的天才包含的各个领域。
他一生融儒,释,道为一体;诗,文,词,书,画样样精通;他头上的光芒
“工程师”,“瑜伽术修炼者”“皇帝的秘书”,“慈悲的法官”......可以说苏东坡把当时的一切技术都做到了登峰造极,成为各个领域里的大师。世人常说人无完人,我想,苏东坡难道算不上完人?他是确确实实的一位完人。
他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不识字,但身上智慧的光芒却掩盖不住,毫无保留的传给下一代,下下一代,父亲唐宋八大家之一,青史留名,母亲也是附近的有名才女,这样的家庭环境;他生活在宋代最圣明的君主统治下,这样的社会环境;为苏东坡完美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初识东坡,我就爱上了这个人物,他的每一件,都值得我去推敲,琢磨,他为什么这么做;他的每一种人格精神都值得我去学习。我对于苏东坡,不希望只有初识,我现在更想的,更热衷的,是与之深交。
人生缘何少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初识苏东坡
郑兆华
本周,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好书推荐——《苏东坡传》。在未读书《东坡传》之前,我一直认为,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为人一定是高端冷漠,做事一定是天衣无缝的。但是读了《苏东坡传》之后,我才对苏东坡有了新的见识。
在苏东坡的一生,挫折和困难总是时不时的来拜访他,在面对挫折“时,苏东坡总是会用豪爽洒脱,无所畏惧的性格来面对挫折。就是因为这些个性才给了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也如风雨也无晴”的无畏,以及“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处世哲学。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人生活的地方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孟母曾经为了给孟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行了三次的搬迁,这也看出了环境对人影响的重大。那么像朱东波这样的大诗人所生活的地方又是怎样的呢?苏东坡是位眉州人。眉州人们,不愚昧,常善读书之风,向往以法治州,正是这样地方影响了苏东坡的性格。更重要的是苏东坡的家庭环境。母亲父亲从小就给苏东坡灌输,努力读书,努力学习思想。
杰克伦敦说,“人应该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这句话就像是为苏东坡量身定做的一样。作为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作为黎民百姓的好朋友,作为生活诙谐开玩笑的人,苏东坡无时无刻不感受生活的美好。世俗越粗糙,越需要审美的生活,这就是苏东坡的生活哲学。
初识苏东坡的形象,了解苏东波的生活,感受苏东坡的精神,这仅仅只是我们了解苏东波的第一步。我们真正需要做到的是学习他面对挫折的心态,学习他面对挫折,把挫折比作眼中的一粒灰尘,眨下一眼,滴一滴泪,都足以将挫折淹没精神。
初识苏东坡
肖小颖
苏东坡其人在我的印象里,是一位高不可攀的大诗人。对他的了解,也单单只有身份、地位、成就等方面浅薄的了解。通过这两天阅读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我对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说到苏东坡,许多人会联想到“豁达”这个词语,这是对他性格的赞美。生活中遇到再大的困难,他都是笑笑面对。有一次他和朋友们外出,在途中下起了大雨。众人皆惊乱,唯有苏东坡一人悠哉地走在雨中,回去以后就写下了著名的《定风波》。他有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随性和乐观积极的心态。通过阅读,大家都知道苏东坡获得如此之大的成就是离不开从小的成长环境。他生活在一个有文化素养的城市,小时候父母都对他言传身教,致使他逐渐培养成了良好的品质。除此之外,我认为苏东坡还是个重情义的人,在他得知他曾经的初恋情人去世后,他一个人就面向着墙壁抽搐着哭泣。这也让我为之震撼,一个伟人,不管有多大的成就,他都有着自己的情感,这是人之常情。读到这里,我仿佛也产生了一种共鸣,让我觉得,伟人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
当然我,苏东坡拥有的优点与品质都值得我借鉴和学习。我现在对他的了解只是个大概,要真正了解苏东坡,还要靠接下来细细地品读《苏东坡传》。
初识苏东坡
丁舒淇
知识阶层传承千年的理想人格!最自由的灵魂!这不就是苏东坡吗?林语堂先生最得意的作品便是《苏东坡传》,最欣赏的人物便是苏东坡。通过阅读,我认识了苏东坡这个大家。
大多数的人对于苏东坡的认识都只在那几首诗里,什么《水调歌头》啊,什么《题西林壁》啊,只识其名,只知其诗,却不解其人,那只是浅薄的认识。在未读《苏东坡传》之前,我对苏东坡的认识也仅此而已,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深入的了解。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是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作为一位大家,苏东坡一开始给我印象是腹有诗书的,却是高冷范的。初识苏东坡后,我对他的认识更新了,他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高冷,他的命是火命,他的生活就像火焰,到任何地方都能给人以生命和温暖。他是个文学天才,七分努力,三分才,即使富有天赋,但还是十分努力学习,就像朱载上对儿子所说:“比我们优秀的人还比我们更努力,我们有什么资格不勤奋呢?”
“孟母三迁”这个故事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苏东坡的家庭算得上是小康之家,他不会仗势欺人,母亲的良好教育,让苏东坡成为了一位道德高尚的人。他的父亲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使苏东坡成为和父亲一样人品的人,一个疾恶如仇,是非分明的人。父亲身上的特性也在苏东坡的身上表现了出来。苏东坡的祖父,父母亲,弟弟以及其妻子都对苏东坡的人生造成了影响。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苏东坡也是个用情至深的男子,在流放在外时,听说堂妹逝世的消息,顿时心如刀割。但依然带病去堂妹坟山向堂妹以及其丈夫致祭,但他对自己的妻子却是十分地忠诚。
认识苏东坡后,我知道了他在面对被贬的情况下,还能以坦荡荡的胸怀处之,也是不易,这就是“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处世之道吧!
苏东坡的淡泊名利,他的心灵之美,并非一般人能够做到。初识苏东坡,我才发现,原来不是所有人都是那么不可触及,苏东坡的处世之道,生活哲理,都是生活中总结出的。
“人间有味是清欢”,难怪说“人生缘何少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初识苏东坡
翁子涵
关于苏东坡,我并没有什么了解,我只是知道他是一个诗人,一个宋代的诗人,被文学界看重的文学家。而我记得的他的诗,也仅仅只有一首《水调歌头》。我对于他的认识,也就这么的肤浅。而我也从来没想过去更深入的了解他。直到遇见了这本《苏东坡传》,我才恍然记起,宋代有个诗人,他叫苏东坡。
粗略的翻了一下,我才知道苏东坡的一生是如此地悲苦,但苏东坡是一个乐观的人,他在生活中以苦作乐。开创学堂,发明美味,这是他在海南岛的生活。他饱受人生之苦,被贬数次,依然苦中作乐。他认为,人生不是用来抱怨苦难,而是要享受美好的生活时光。
他是在雨中漫步,潇洒吟诗之人,可谓“一蓑烟雨任平生。”即使受尽磨难,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同时,我还惊叹于苏东坡的才能和天赋。他之所以有如此之才华与天赋,是因为他有一个好的环境。他的潜能也于是被挖了出来,甚至欧阳修都自叹不如。
虽然苏东坡的天赋强大,但是“七分努力三分才。”这句同样适用于他。虽然苏东坡的才华横溢,可是他并没有因此骄傲自满,依旧奋力读书。我还记得朱载上的那句话:“比我们优秀的人都比我们努力,我们又有什么资格不勤奋呢?”
林语堂的这部《苏东坡传》,让我对于苏轼也不再是那么的肤浅的了解了,同时,苏轼身上的精神也有许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初识苏东坡
陈铖
苏东坡他是一位诗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我还没熟识他时,凭《水调歌头》中的句子我看得出他是一个乐观开朗、有浓烈思乡情怀的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东坡他开放豪爽、技艺高超,不难发现他有什么酒后或是即兴的作品,会送给身边的人,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也都是如此,其中可以看得出他文思如泉、才思敏捷。苏东坡的诗词作品清新、自然、工巧,全都是有感而发,相由心生,与生活实际相贴切,也看得出他对细小事物的仔细观察。他在写作时是最为快乐的,人们常说“要快乐学习”。但是这是很难坚持下来的,最多的也只是一时的兴起,可能没一会就又消失了。可是苏东坡却不一样,在他心情复杂时,在他心中难受时,只要写作时他就会感到快乐。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人生原盒少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的原因了。苏东坡的作品令人快乐的原因还有他的声韵、情感、风格、个性,能让人发自内心的感到与其它诗篇的不同。
苏东坡在他被流放在外时的永不放弃,继续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因为他的祖父,虽然不识字,但是他的智慧才华,原来是在他祖父身上深藏不露的,结果在苏东坡的身上一一展现出来了——身心精力过人的深厚、胸襟气度的开阔、存心的纯厚正直。
苏东坡这个人,我还是有点没了解他的内心深处,他到底是个不慕名利,两袖清风,还是性格专一的人。所以我还要继续阅读,更加深刻透彻的了解他。
初识苏东坡
林开炅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如果说李清照沉浸于幻想,李白甚是浪漫,辛弃疾过于现实,那么精彩的,无疑是东坡了。初识他没多久,就已经感受到他放荡不羁的人格魅力。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对东坡了解不深,无非是儿时整天念叨的那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印象中,他似乎是一位很伟岸风光的大人物。
时势造英雄,苏东坡之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谈论上经久不衰,多半是因当时所处的环境,历代的文学世家和富有诗意的故乡造就他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正因为苏轼的思想超乎常人,才使他的作品犹如一颗璀璨的星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而记忆,却定格在了千年之前,一位已步入不惑之年的男子,带着一副郁郁不得志的愁容,缓缓走。”
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苏东坡“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苏东坡一生清贫但一世为人坦荡。回看那些群小即使能保自己一世荣华富贵却也不可能有苏东坡半分的安逸。他们的生活充斥着算计与仇恨。其实所谓权力,所谓地位不过过眼烟云,转眼不见,又何必太为权财所困,落得一世骂名。
细读“大江东去浪淘尽”“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原来这些都是苏东坡乐观的态度和别样的人生哲理。初识东坡,怀着敬畏的心与他心灵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