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读整本书来带动学生阅读? - 草稿
如何让学生拥有健全的精神素质?除了正确的教育方式和课堂模式之外,还有一个关键性的作法,就是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只有进行海量的阅读,才能会让孩子的理性情感意志得到全面发展并发展到较高阶段。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阅读看作人生是否获得幸福的必要元素:
一个不掌握数学、不会解应用题的人,仍可以生活下去并获得幸福;然而,如果不会阅读,则不能生活,也不会获得幸福。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阅读是人生的必需,一个人能否获得幸福,乃至于能否像一个人那样活着,都取决于他是否能够阅读。
为了引导孩子们阅读,我们学校开展了“读整本书”来带动学生们阅读的方式。以下是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前期准备:选择阅读书目选择图书要遵循三个原则:
1.经典性
2.激味性
3.开放性.
经典性,文学经典是人类自我认识,自我想象,自我认可的思想和文化的结晶,百读不厌,常读常新,我们想绕也绕不过去。
趣味性,为孩子选择读物要适合孩子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认知水平。
开放性,我们是个动态的文化体系,新的优秀作品把它吸纳进来,通过阅读实践,不适合的我们把它淘汰出去,绝对不是一潭死水,这样就形成了我们的书目。.
七上:《朝花夕拾》
《西游记》
《三国演义》
《世说新语》
七下:《骆驼祥子》
《海底两万里》
《平凡的世界》路遥
《青春之歌》杨沫
八上:《红星照耀中国》
《边城》
《昆虫记》
《名人传》
八下:《傅雷家书》
《莫泊柔桑短篇小说》
《钢铁是怎祥炼成的》,
《鲁宾逊漂流记》
九上:《艾青诗选》
《水浒传》
《苏东坡传》
《鲁迅传》
九下:《儒 林外史》
《简爱》
《牡丹亨》汤显祖
《傲慢与偏见》
奥斯汀
二.阅读课程怎样设计?
1.规划课时,确定阅读时间
初一到初二两个学年,四个学期,每个学期读四本,平均每个月读一本,我们采用“4+1模式,每周五节课,四节上基础语文,一节上阅读课,我们就有了课上的时间保证。另外,既然是课程就要有时间限制,所以阅读每本书要设定阅读的时限。 600页以上的规定四周时间4节课。300~500页以上的,三周时间,300页以下两周,2课时。另外再加一节兴趣阅读课。
2.书要怎么读?
有了整体规划,有了时间规划,下面夹谈谈怎么来读这些书。
绝对不能把书放给孩子“教养"。如果没有引导、节制、调控和管理,是出不来效果的。
在考虑如何推动孩子深入阅读时,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来做:
1.读.
“读"是自读,孩为们在课下自行阅读,因为课上必竟时间有限。每周大家共读一本书,制订出阅读任务。
2思.
“思"是在读的过程当中思考品味,
揣摩,把自己阅读过程中想到的问题梳理出来。
3.议.
“议”是通过讨论,消除疑难,分享思想成果。
4.写.
写”就是把阅读的思考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有了读的输入,“写”才是输出,也是把收获梳理出来。
5.延.
“延”就是延伸和拓展。在更宽阔的视野上来看这个作品。并把这些内容和学生了解的知识“挂钩”。
有了这五步,我们就能够通过一些课型把它固化下来,在每一个时间节点上要强过一个课型把阅读推进下去。自主阅读课完”成“读”、“思”这两个环节。讨论引导课完成“议”这个环节,写作课完成“写"这个环节。延伸拓展课完成“延”这个环节,考虑好了课型,下一步就是实施了。
三.具体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孩子们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惊喜。
1.自读课
先做读书笔记,再梳理问题。孩子们做的读书笔记各种各样:有摘抄名句名词的,有做点评的,还有认有做赏析的。
以下是在自读《三国演义》时,收集的问题:
1.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为什么能千古传颂?
2.诸葛亮是三国的核心人物,书中关于诸葛亮的章节有哪些?
3.在《空城计》中,诸葛亮笑了三次,有什么不同?
4.关羽生性傲慢,自视清高,为什么被万人景仰?
5.张飞是勇的代表,他最终为什会被手下两个土卒所杀?
6.曹操是著名的诗人和军事家,为什被称为奸雄?
7,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会打败?8.刘备和曹操的性格有什么不同?9.刘备的“仁”体现在哪些方面?
10.曹操很善于用人,体现在哪些方面?
11.魏国名将司马懿为什么能胜利?
12.《三国演义》中的五虎将是哪几位?
13.“白衣渡江”是指什么?
14.三国是曹操死后出现的,首先篡位称帝的是谁?
15.庞统是怎么死的?谁推荐过他?
16.王允利用貂蝉除掉董卓的过程中用了哪些计策?
17.表现诸葛亮“智绝”的事例有哪几个?
18.表现关羽“义绝”的事例有哪些?
19.曹操“奸绝”的事例有哪些?
20.表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哪些事例?
2.讨论课
把梳理的问题分类,然后进行课堂讨论。
当这些问题出来,我们要认真梳理一遍,看哪些是有价值的问题,哪些是核心问题,他们把这些问题整合打包。通过梳理我们发现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是围绕四大问题:
(一).人物性格特点
(二).人物典型事例
(三).著名计策
(四).重要战役
我们把这四类问题投放到课堂上去,进入了讨论课这个环节,每个小组认领一个话题讨论,分享,然后总结。通过讨论,孩子们消除了疑难,分享了思想成果。
3.引导课.
学生在和文本对话,学生和学生对话后,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孩子和书本做了交流,孩子和孩子之间做了交流,师生之间还缺少一个互动交流,引导课就来了。老师在引导课上既是和学生平等对话的,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老师要依据自己现有的文化视野,认知水平对作品做出自己的领悟和解读。作为平等的阅读主体介入学生的阅读生话中,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学生的阅读思雏,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
如何激活一池清水 ,关键在于教师的解读。学生对此也是有阅读期待的。
这是我做的《狼王梦》的一个阅读指导课,我把紫岚这个人物 形象做了自我解读。分享给大家,引起了孩子们的很大的争论,这正是我和孩了们的一个互动和交流。
如何通过读整本书来带动学生阅读? - 草稿 如何通过读整本书来带动学生阅读? - 草稿5.写作课
把讨论、分享、碰撞,释疑后的想法写下来,形成作品。
通过和书本交流,同学之间交流,师生之间碰撞,孩子们心中生发了许许多的想法,我们如何把他心中的想法通过语言固化下来?写作课就来了,所以说,在写作课上,孩子通过思考写作,形成了自我认知。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孩子都有了一本阅读感悟笔记,写得非常认真。
5.拓展课
链接资源,拓展素材;自主选择,探究阅读。
写作课结束,这个链条并没有断,还在继续延伸。孩子们仅仅立足作品形成的认知,还不够深化,还需拓展,让孩子通过自主选择,自主阅读的方式站在更高的立足点上,站在更宽阔的视野上来观察作品,思考作品。我们提供了很多素材,基础性的,像所读作家的生平、创作风格、访谈录等,包括对作家的简单的评价,还有一些专业性的,我们搜集的许多专业性的研究文章。供一些有兴趣的,有探究能力的孩子选择使用,这样就大大地拓展和深化了孩子们的认知,也培养了孩子们的探究精神和能力。
四,整本书阅读效果显现
通过这一系列的环节,一个学期下来,感觉有了一些阅读效果。
1.从阅读任务到产生兴趣,再渐渐形成习惯,孩子经历了一个比较丰满的阅读过程。读书是慢工,俗活说“慢工出细活”,所以我们老师在引导孩子的过程当中,特别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和习惯。
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孩子们读书的同时,我们老师也一起读,重读经典,再塑灵魂。我读每一本书都做摘抄笔记,已经做了厚厚的好几本。我把我的读书笔记投放到孩子当中,孩子们一片唏嘘,觉得老师能做到,他们也能做到,很多孩子和我比读书笔记,这正是一种示范和引导。语文老师是触发孩子学习语文的最好媒介,所以老师首先要做好示范。经过老师们的示范和引导,孩子们的习惯在慢慢地养成。
2.读书把孩子的学习经历和生活经验连接起来,发展了思维。
孩子在阅读过程当中,对小说情书的猜测,对人物命运的把握,大大地拓展了他们的思维,他们还能把他们生活当中遇到东西和他们读的作品联系起来。孩子通过阅读和其他知识形成勾连和链接,这就是阅读的功效。
再有,孩子的阅读勾起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形成了自我教育。一些孩子建过读沈石溪的作品,变成了一个热爱自然的人,对于世间的事万物,都抱有平等博受的胸怀。有一个孩子在作文中写到:动物虽然依靠本能活着,却有着许多和人类一样的性情:比如母爱,比如团结合作的精神……
3.在文学性和科学坚的跨越中,孩子们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学习方式。
4.呈现出精神成长的热轨迹。
著名学者朱永新曾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
我们通过整本书的阅读是希望孩子通过读书提高对假恶丑的抵抗力,对真善美的欣赏力,从而能离庸俗远一点,和高雅近一点,离邪恶远一点,和善良近点,离浅薄和愚昧远一点,和古今中外的智者、贤者近一点,进而培养高雅的情趣,健朗的精神,书卷气质,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1.《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2.《教子有方》吕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