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录读感知
9月22日—10月12日,跟着录读训练营体验了一次录读经历,以朗读并录音的形式读完了自己的第一本英文书《21 Success Secrets of Self-Made Millionaires》,记录感知如下。
重新感知朗读的意义
-
读得通顺取决于理解到位。明明每个单词都认识,可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句、长难句后意思还是否显而易见,这种情形你会怎么处理?阅读的时候,通常感觉差不多就过了,可朗读时,“差不多”就差多了,没做到完全理解,很难读下去,怎么读怎么别扭。于是去听语音,看看人家怎么断句;或者借助词典翻译一遍,看看它究竟什么意思,彻底理解后,才能通顺且有底气地读下去。《人人都能用英语》里就提到,朗读是提高文字理解能力最重要的方式。因为当你可以流利地朗读,即意味着你已经完成了对句子的拆解与重组。
-
全神贯注体验满足。遇到复杂不好读的生词,跟着词典发音一遍遍重复,注意力集中于别人在每一处音标上的发音,直到做到自己的发音和别人的一致;遇到长句,关注自己的断句节点,尽力使断句合理、与句意契合…从熟悉材料、演练到完成录音,通常花一个多小时,过程中注意力全在理解体会内容、感知气息语速上,全然注意不到其他,每当流利读完按下结束键,总会生出一种油然的满足。
重新感知行动的价值
-
打消疑虑和纠结。只要不行动,问题就存在,疑虑就存在。前段时间,当我决定重新拾起英语时,一度在读纸书还是读电子书这个看似微小实际对自己却重大的问题上纠结。我打印了纸质版,遇到生词差词典,标注音标、释义,耗时不少,所以边读边质疑。《人人都能用英语》里之前给出的建议是把word打造成英语学习的利器,为此,还琢磨过有关设置,不过体验并不好。9月22号,在错过了报名时间作为补录成员加入训练营的我,得知当天就要交第一篇作业时,打开pdf就开始读,哪里还顾得上纠结用纸书还是电子书。可正因为此,却体验了pdf格式的顺滑,选中生词直接可查询,然后复制音标和释义进行备注,之后又下载了词典,遇到长难句或段落选中即查,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而且,下次只要把鼠标移到备注过的单词上即可看到音标释义,体验极佳。于是再也不会去纠结选择纸书还是电子书的问题了,先前的纠结和问题自动消失。
-
留有记录让时间留下痕迹。我选择用手机自带的录音软件录音,统一命名格式。21天后,看到录音列表里一条条音频,感知到时间虽然已逝去,但不是无踪影,而是有痕迹。未来,当回忆过去的某一天时,至少记录会提醒我,在那一天,我花了一个小时读了一篇文章…
-
加深对一个观点的理解。今天重新听了第一条音频和最后一条音频,期待能听出点什么不同,哈,刚刚21天就想遇见可感知到的变化?写文章之前,甚至有点逃避心理,因为虽然读完了一本书,但好些内容都没有回头再去理一遍,今后也不确定是否还有时间有意愿去做这件事。所以,觉得自己没做好,不想直面它。停停,书中怎么说的来着?不要高估短期收益,不要低估长期回报。大多数人对短期收益要求太高,对长期收益要求太低。我第一次录读,给自己设置一个怎样的目标、想获得一个怎样的收益才是合理的?无非是读完,完成。至于这样那样的不完美,先全盘接纳,毕竟还要读下去,在后面的过程中慢慢纠正。
再次感知社交学习的力量
- 大家每天读一章内容,发到群里打卡,群里大多是打卡信息,以及教练偶尔的心理按摩,此外,再无其他,相对安静。但每每看到他人已经完成了当天的作业,就会激励自己跟上节奏;看到有人清早就提交了作业,不禁好奇“嚯,怎么做到的”…虽无人监督,但时刻被监督,虽不见鼓励,但时刻被鼓励。这就是社群的力量,它让一群人裹挟着走得更远。
10月15号,教练又开了第二期训练营,于是又上车了,期待自己的第二本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