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寺前西观村上正月十九庙会去!
随着元宵节的灯落炮熄,年味己尽。而铁镰山之上,乳罗山之下的西观村的男女老少却忙的不亦乐乎,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组织锣鼓队、秧歌队、舞蹈队、花杆队的排练和娘娘庙会的祭祀活动!
走,到寺前西观村上正月十九庙会去! 走,到寺前西观村上正月十九庙会去! 走,到寺前西观村上正月十九庙会去! 走,到寺前西观村上正月十九庙会去!相传,很早以前的有一天,天气突变,一块石头乘狂风暴雨而降落,因石显神灵气。先辈们就建了一座庙宇,叫石头娘娘,也称送子娘娘。据娘娘庙西墙镶的''澄城县太平乡西观里西观村迁修"碑石记载。现在的娘娘庙址属从别处迁修于城南原古道北侧,当时是走西口的一条大道。迁修的庙宇后重新修复已有220多年,至于最初建庙的时间,现无法考证。庙内前后各三孔窑洞,正面为石头送子娘娘,西为关圣帝君,东为华佗像,背面中为观音神,东为地母神,西为孔圣人。前后各有五间大殿,正殿东墙镶有石碑,光洁如镜近视可见大道车马行人(西观八景之一),西墙镶有''澄城县太平乡西观里西观村迁修"碑石。(现仅存洞庙一处)。毎年正月十九为正会,娘娘庙过三天古会。由各社(旧时民间组织)轮流过会主祭。届时,敲锣打鼓,鸣枪放炮,戏剧杂耍,灯火通明,商贾云集,美食荟萃,十里八乡的人前来跟古会,看热闹,朝祭拜。可谓人潮如涌,香火旺盛,神气灵验,名扬秦晋。外地香客以晋商者居多,因旧时他们要走西口经商,夫妻聚少离多,长期分居。因求子心切,常往返于此庙敬香拜神。心诚则灵,娘娘赐子。来年不论生龙添凤,都要前来祭拜,虔诚还愿,特制作成木刻金烫的金匾,悬挂于大厅正殿。
走,到寺前西观村上正月十九庙会去! 走,到寺前西观村上正月十九庙会去! 走,到寺前西观村上正月十九庙会去! 走,到寺前西观村上正月十九庙会去! 走,到寺前西观村上正月十九庙会去!解放后以生产队轮流组织活动。六十年代中期,轮流到三队主祭,在十字口搭了戏台,叫的是北棘茨村的大戏。到了晚上,戏台空旷,幕帐未挂,汽灯没亮,台下一片漆黑,演出的迹象一点都没有。大人们议论纷纷,不知何故?小孩子更不愿意离开,跑来窜去,等待着奇迹出现。当时,大家只知道公社派人让停演了!后来才真相大明,原来是文化大革命破"四旧''开始了!
从此,几百年的庙会嘎然而止。但也没档住特别虔诚的香客,有的人冒着不怕批斗的风险,半夜偷偷摸摸到庙里烧头炉香,要个娃。
到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了大地。劳动致富了的西观四队人,凭着人多队大势广,人才济济,文武出众的优势,借着好多的"热家子''的热劲,将中断了二十年和流传了几百年的古会重新恢复起来。村里那些胆子大、爱冒险的老爷子和大小伙子,拿起了村上六十年代为参加全县万人学习''毛选''先代会打下的几十杆的三眼枪(铳),装药放枪,一下子过了几十年没放枪的瘾。久违的古会,场面宏大,丰富多彩,热闹非凡,盛况空前,轰动了乳罗,震憾了镰山!虽然没有从水井里和该找的地方找见石头娘娘神像,感到遗憾,但终将西观村这一文化遗产重见天日,开启了又一个新的先河。从此,古会恢复了昔日的热闹,延续了送子赐福的香火。由于,时态变迁,"文革"破坏,仅存的洞庙,年久失修,破烂不堪,有庙无神,难以显灵。村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头。2014年韩西明挺身而出,带头捐款,牵头修复了古庙,2015年让古庙重放光彩。如今,新建的娘娘庙就是好,它成了西观村的一大宝。近看就像法门寺,远瞧就如大雁塔,夜晚好像把钟楼搬到咱西观的家!
今年,正月十九古庙会轮流三队主祭,正月十八、十九两天。西观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韩天文专门制作一对花烛,置放在庙前。届时澄城人民剧团演出大型秦腔。并邀请秦腔名流助兴。同时具有民间特色的扶花杆,跑旱船,扭秧歌和现代广场舞。传统民俗与现代文化轮翻上阵。放礼花,鸣烟火,锣鼓喧天,好不热闹。各种小吃也迎会而来,老字号吴记油糕,将继续奉献甜蜜美食。踅面、饸饹、肉夹馍等小吃,让舌尖上的美味,美滋滋地暖一下你饥饿的胃。
正月十九,正好遇上周末,想生二胎的就去娘娘庙;想求平安的,就找观音主;想保安康的,就拜华佗。还有关公神,地母君。不妨上上一炷香,敬个天地神,来个满楼香,肯定会给你赐个好福,许你一个好心愿。没事了,带上家人,去哪里逛一逛,游一游,看一看乡间最乡土的庙会。
西观古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年年十九年年过,热闹过后一场空。应以此会为契机,可申报县级庙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向上争取资金,唱好文化戏,重塑古庙辉煌,再振西观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