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生活越来越好,我们的孩子却越来越脆弱?

2022-07-17  本文已影响0人  橘子橙616

【阅读输出报告2022/030】

7月的第三本书,来自大橙子推荐的《反脆弱养育》,这是一本美国心理学家写的育儿书,主要探讨“为什么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而我们的孩子却越来越脆弱?”这个问题,背景主要是富裕家庭的孩子,因为这个群体更容易产生这样的心理问题,案例是她服务过的众多小客户。

选择这本书来学习阅读其实是有私心的,因为我的孩子的逆商一直是我比较担心的问题,他自尊心强,在我看来还有点“玻璃心”,非常容易受伤,抗挫折的能力还很欠缺,所以这也是我每学期和幼儿园老师做学期访谈时会重点提到的问题。我希望孩子能够在历练中内心慢慢变得强大,提高自尊水平,虽然因为性格使然没办法成为心大的那一类,但我希望他可以不用那么敏感和脆弱,哪怕人为为他制造一些挫折让他强大内心也是可以的。

现在的孩子包括我们那一代其实都没怎么经受过苦难,能够经历的重大人生变故也很少,所以相比较父母一辈的确是差很多,常常会看到新闻里说孩子因为不堪压力自杀,或是校园欺凌,又或者是不幸患上抑郁症的比例也逐年升高,青少年的问题也日渐凸显,打架斗殴,性侵,甚至是违法犯罪以及吸食毒品,所以这个问题越来越不容小觑。

在我的教养价值观里,孩子的成绩不是排在第一位,第一位一定是身心健康,很多人往往只关注到身体健康,而心理健康其实同等重要,在面对挫折时能够坦然面对,保持积极心态,主动找朋友或父母老师倾述分享或是寻求帮助,不要因为一两次失败就急于否定自己,也不要把对自己的认知建立在别人的看法和眼光中,不要事事追求完美给自己很大的压力,拥有让自己幸福和快乐的能力才最最重要。

说回这本书,《反脆弱养育》关注的是对孩子过度保护带来的教育问题:只有勇于面对脆弱,才能建立强大、乐观的自我。它的作者玛德琳·莱文是执业30年心理咨询师,是美国从学前班到高中的心理顾问。这本书自2008年出版至今一直畅销,受到多国追捧,可见父母对该类问题的关注度。

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富裕时代孩子的压力,父母的焦虑等问题,指出了当代富裕家庭面临的挑战。本书认为拜金文化、对孩子成就的过分要求,过多的物质给予和过度保护,反而容易造成孩子依赖、沮丧并且会在无形中剥夺孩子的内在成长机会。作者分析2到17岁孩子身心发展的整个过程、父母在各阶段的教养策略,让父母学习如何帮助孩子成长并告诉父母要关注当下,检视自己的教养行为,走出教养的误区。

作者认为优渥的家庭环境并不能确保孩子拥有健康的情绪、良好的成绩和独立自主的能力,父母用心的陪伴,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交流才是孩子拥有健康自我和阳光性格的自我保证。

在书里我们看到了很多“空虚的”“焦虑的”青少年个案,作者分析到,由于外在饱受溺爱、呵护、压力,以及无微不至的管理,我的小病人反而在不知不觉中被剥夺了内在成长的机会。父母们为了“确保”孩子表现出色,往往对孩子进行干预,可怕的是这些干预常常会揠苗助长,让孩子在溺爱、呵护中无法发展童年及青春期最重要的任务——发展自我的意识。

同时,还让孩子感受到“成就的压力”,而在我看来最可怕的莫过与由此造成的孩子与父母的疏离。

而孩子真正需要什么?

孩子需要父母温暖的接纳,需要父母有界限的爱,需要父母持续的关注。

而作为父母,需要的是永远相信孩子是向善、向上的,需要的是真正看见孩子、接纳孩子。

又是什么让家庭优渥的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书里直接指出是过度的压力、爱操心的父母和不当的价值观。

父母要懂得适时“放手”,要分清楚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课题分离,要给予孩子适当自由,不能事事包办,不要过度干预和介入,让孩子的心灵保有自由呼吸的空间。

在纪律和原则问题上,父母在孩子面前应该始终一贯,并保有弹性,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作为父母,自己要过得充实、开心,才能照顾好子女。

这一章节中作者强调我们可以学会各种维持纪律的“技巧”,但除非由衷地发自内心地与孩子保持慈爱的关系,否则终将失败。

而纪律与原则有哪些可供参考的技巧呢。

一是坚定而清楚阐明你的权威;

二是掌握孩子的行踪;

三是适当约束,让孩子知道你说到做到;

四是保有弹性,知道何时该让步;五是从孩子小时候就树立规范;

六是厘清“掌握情况”和“掌控”之间的差异。

书里最后一章专门提到了母亲的情绪状态对孩子的影响问题,特别强调快乐的母亲才能养育出快乐的孩子,提倡母亲首先要照顾好自己的需要再去满足孩子的需要,不提倡总是自我牺牲,这一点真的特别重要,放弃完美母亲的人设,做好八十分妈妈就好,也要有自己的空间,这也是我曾经踩过的坑。

书中提到健康自我的概念,什么是健康自我?作者认为拥有健康自我意识的孩子能够独立自主,喜欢自己,接纳自己,能够自我管理,有“同理心”,对人慷慨又充满爱心。

最后用豆瓣网友的短评来总结这本书的核心概念便是——

1.发展出稳定内在自我的孩子,不会为了取悦他人而努力,而是因为自身发自内心的热爱。

2.父母的过度干预、施加在孩子身上的成就压力是孩子不快乐的原因。

3.发展出健全的自我意识,比外在成就更重要。

4.自我管理包括:自控、管理冲动、忍受挫折、延迟满足,以及专注力。5.比起学业能力,做一个情绪健康的好人更难得。

6.首先要自己有能量,否则让孩子去支持不快乐的父母,会消耗掉他们的情绪精力和安全感。

7.不要用孩子的成就来满足父母脆弱的自我。

8.好的教养是让孩子体会到,不管他们表现如何,父母都会无差别地爱和接纳。

9.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重要的是:不完美也可以活得有生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