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心理,妥妥地毁了你

2020-07-27  本文已影响0人  前进一步成就自我

01

近来,读了贾平凹的小说《极花》,内心久久无法平复。这是一本极具震撼力和影响力的书。

小说从受害者角度,用细腻温和的笔触,向读者形象地呈现了被拐女孩胡蝶的悲惨遭遇以及复杂内心。她从农村来到城市,在城市被拐卖到偏远山村;从开始的抗争、逃跑,到逐步妥协、安定,再到被成功解救,却无法在城市、老家的异样眼光中过活,最后只得跑回拐卖地的故事。

作者根据真实事件来创作,表达了对拐卖女孩的深切怜悯与无声非难,对贫困农村男性婚姻的无比关心和深深担忧。这是值得深思的现实问题。

可以说,女孩第一次被拐卖,是单纯;第二次主动回归,就是愚蠢,她完全可以开始全新的生活,哪怕现实确实困难重重。

可是她这一跑,让多年吃不下、睡不着、愁白头,一听说有点线索就赶去寻找、确认、上当受骗无数次,靠来回捡破烂筹集路费,一心要找到女儿的娘亲如何接受?

但是一个人要放弃,谁也救不了!

如果遭遇不幸,你无法彻底根除“我受到了伤害,我就是个受害者”,那么受害者心理会一直伴随左右。你会长期处在悲哀、自怜中不能自拔,对遇到的问题只会直接回避、或绕道而走,采取不停地抱怨、指责他人的种种不是,以此来减轻内心的苦楚。

身边就有持着这种心理的人,她们不断诉苦、反复唠叨、持续埋怨,结果扭曲了人格、紧张了关系、破坏了情感、撕毁了幸福。

如今,在老家农村、小县城里,也不乏找不到媳妇的大龄男性。他们有的甚至一辈子打光棍,有的好不容易找到媳妇吧,却又根本留不住人。真是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

02

朋友小A是家里独女,对父母十分孝顺,工作以来一直努力上进,承担着核心部门的重要工作。后因母亲体弱,生病、住院时常需要照顾,去世后需要料理,因此,经常不能按时上下班,请假次数、天数也较多。这样一来,被公司扣罚工资、奖金不说,年终考评还得个不称职,职位受到波及。

小A是个十分好面子的人,受此事件打击颇为严重。她觉得公司太缺人性!谁没有母亲?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失去母亲不痛苦?自己心里正难受得慌,没法排解,公司还特么的凉薄,不可怜罢了,还在伤口上撒盐,还让不让人活?她深深地受到了伤害,找不着逃离的出口,只能在痛苦的沼泽里越陷越深。

后来,班,她倒是按时来上了,却整日消极怠工,似乎这样可以让她在不公平对待中掰回一局;从此,她沉湎网游,在虚拟世界里仗剑天涯,这似乎可以暂缓痛苦、麻木神经。可到了最后,她不得不被迫离职。家里的老父、小孩知晓后,还不知道是怎样的痛心与忧虑呢?

事实上,小A遭遇母亲离世,遭到公司不公正对待,是非常值得同情的事。母亲可以说是子女的天地,天都塌了,地都陷了,能不着急、不痛苦吗?而公司一向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本无可厚非,可严苛加注在员工身上就有失欠妥。

但不管怎样,这些都不能成为一个人消极放任的理由。因为这样只会让死去的母亲更不心安,让活着的人倍受煎熬,于事情本身并无半点好转迹象,甚至让事件继续恶化,到一发不可收拾的田地。

03

7.7安顺公交车坠湖事件,一度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人们热烈评议。

司机张某钢遭受离异、薪资、拆迁等问题,对生活极为不满,产生厌世情绪,报复社会,一个盘子,生生剥夺了21条人命,造成15人受伤的惨案。这毁了多少个原本幸福的家庭?这让存活下来的人心理阴影有多大?

现实太血腥,人生太惨酷。我们真的无法提前预知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也无法知晓下一秒遇见的究竟是善人还是歹人。

貌似漫长的人生,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已来到中年。回首往昔,有太多的不甘、气愤和懊恼,也有不少的折服、开心和庆幸。

其实,人,就是个矛盾集合体,善良与险恶、美丽与丑陋并生;生活亦然,美好与糟糕、希望与绝望并存。人的思想也非常微妙,如同《佛经》所言:“一念而从善,一念而从恶,一念而成佛,一念而成魔。一念之间,一线之隔,截然不同。”

是选择善,还是恶?是变成佛,还是魔?

实际上,人性本善,社会总体向好。在遭遇种种不公正、不如意面前,我们只要努力摈弃受害者心理,转换视角重新审视问题,转变身份另外接受事物,就没有谁能真正伤害到你,除了你自己;完全没必要用自断经脉的极端方法来毁灭自己,毁灭无辜,制造新的伤害。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请记得点赞或转发支持,十分感谢!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