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到吴桥看杂耍(游记)
吴桥是出了名的杂技之乡。踏青时节小长假头一天,我们一家便慕名出行,驱车直奔”吴桥杂技大世界”。
车行200公里到达目的地。下车举目环顾,我们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颇有古色古香韵味的“吴桥杂技大世界”招牌门楼,穿过门楼,便进入到了“吴桥杂技大世界”。
“吴桥杂技大世界” 占地面积200公顷,主要由“江湖文化城”、“红牡丹剧场”、“杂技博物馆”、“鬼手居”几个部分组成,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杂技表演中心之一。置身于“吴桥杂技大世界”你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好奇、兴奋、惊艳……在“吴桥杂技大世界”里徐步前行,左顾右盼,这里简直就是一个杂技耍玩大集。真是一步一景,景景神奇,确有目不暇接之感呢。
“咚咚锵……咚咚锵……”一阵锣鼓声止住了我们前行的脚步,循声移步,我们来到了耍猴摊位前。一位男子正在进行训猴表演。调皮捣蛋的猴子似乎在“逗你玩”,一会儿对着驯兽员龇牙咧嘴,一副不愿臣服的样子,一会儿又跳起来摘掉驯兽员的帽子扔到地上。驯兽员则像责训做错事的孩子一样呵斥它,还甩起鞭子装出要抽打它,看到主人发火的样子,猴子们服软了,便分别娴熟地耍起了“骑自行车、拉板车、高空滚球、钻圈”等把戏。
这边正热闹着,那边又传来一阵高过一阵的喝彩声。经不住诱惑,便循声而去,挤进了表演“上刀山”的围观人群中。
演出正在进行时,一个小伙子已经爬过刀山上到了高高的铁柱上,很可惜,我们错过了“上刀山”的表演。铁柱上固定有一把木椅,小伙子正在木椅上按照地面指令师的指令玩着“卧撑、倒立”等技巧。这时,指令师又发出了新的指令:“离开椅子,上到柱子顶端去!”铁柱顶端光秃秃的,除了直径约20公分左右的铁管之外,就没有任何支撑物了。不大一会儿功夫,小伙子便爬到了铁柱的顶端,他缓慢地调整好方位,然后双手抓握住铁柱顶端,腿脚盘扣在铁柱上,肚子贴附着双手,将身子趴卧在上边。恐高的我望着“高高在上”的小伙子,悬在高高铁柱顶端的“方寸之地”,很是为他捏了一把汗。“太吓人了,快让他下来吧!”我在心里念叨着。我宁愿不看这个演出,也想让小伙子能尽快平安着陆。可是,我毕竟是局外人,所以也只能是瞎着急。
“上边注意,请将腿离开铁柱,平伸出去!”指令师又下指令了。只见小伙子将双腿从铁柱上移开,缓缓地曲蜷抬升起来,最后终于完成了这个“高难动作”。小伙子刚把腿脚收回来休息一下,指令师又扯着嗓子喝令道:“再来一次!”小伙子只得“老戏重唱”,又表演了一遍。还没等小伙子要将腿脚收回来,“狠心的指令师”又出狠招;:“把手伸出去一只!”于是,小伙子便先后把左、右手伸展了出去。我心想;“这下总该画句号了吧。”但我的猜想被指令师击了个粉碎,“把双手一起伸出去!”乖乖,不会是我听错了吧,这铁柱可是有18米高呀,而且小伙子身上还没有系保险绳,这不是玩命吗?然而,小伙子就是一个敢玩命得主儿,他竟然完成了这个“高险动作”,虽然双臂伸展出去停留的时间很短暂,但这也是极难极难的了呀!
告别“提心吊胆”的表演,转场来到了“吹破天剧场”。这里是一个欢快、有着浓郁趣味的所在,大可抚平我这颗“提到嗓子眼儿的心”。
“吹破天”这儿吹的不是牛皮,是唢呐,但吹功了得,那真叫一个“牛”呀!表演者是一个看样子三、四十岁的男子,身穿透着喜庆的红色演出服,光头中央留有一小片头发,上边盘着一根小辫子,单是这扮相,就增添了不少喜剧效果。据他的女助理介绍,他曾多次受邀到央视和各大卫视黄金档综艺栏录制节目。在吹奏一曲热身后,他要展示非同寻常的吹功了。他首先亮出了同时吹奏六个唢呐的技法(注:六个唢呐经过专业研制横连竖接在一起),接着,又表演了鼻子吹奏技法,为了使观众信服是真功夫,他让观众给他点着香烟含在嘴里,然后把唢呐哨嘴放到鼻孔,很快,高亢欢快的唢呐声飘荡出来了。更为有趣的是,其间,他还展露了抽烟吹唢呐,让吸进的烟雾从耳朵里冒出来的绝活,我看得真真的,他的两个耳朵眼里确实飘出来两条“小白龙”。之后,他又用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唢呐(注:唢呐长4.5米,喇叭口直径1.7米)为观众高奏了一曲。最后的压轴绝活是鼻子上顶着一根竹竿,竿顶的托板上放一个热水瓶,在保持平衡的同时,吹奏唢呐,送给大家一首《好汉歌》。
热水瓶高悬在上,《好汉歌》曲调激昂。呵!这真是好汉的高水平演出啊!
陆续转场,“训鸟、顶缸、蹬车、椅子顶……”杂技大集名不虚传。
杂技大集的演出是露天表演,轮番上演,游客可以随意选择围观,颇有北京“天桥”、天津“三不管”的遗风,如果说这是“撂地耍玩意儿”,那么,即将开场的“江湖大剧院”演出,则算是登入“大雅之堂”的了。
造形像一棵大蘑菇的“江湖大剧院”,是“吴桥杂技大世界”的核心部分。从外观看,仿效了天坛祈年殿的古典阁楼风格,气势恢宏。进入剧场内的第一感觉就是,富丽堂皇。整个剧院呈弧形怀抱之势,为阶梯式座位,可容纳近两千人。
演出开始了。
在这里观看演出,无拥挤仰脖之乏顿,无转场游击之劳烦;升降变幻的舞台,扩展了演员的天地,高端的灯光音响,烘托了演出的气氛。在70分钟的时间里,陆续上演了“蹬鼓、钻圈、大变活人、空中飞人”等十几个杂技节目。演员们动作之高难,技巧之娴熟,禁不住观众发出一阵阵惊叹的呐喊声和雷鸣般的掌声。
“大变活人”的奇巧,让我百思不解。道具是一个支架立起来的木箱,悬空无遮挡,观众看得清清楚楚,是没有什么暗道机关的。木箱空间的大小最多也只能挤进去两三个人。我们看到,魔术师让一位女演员钻入布袋内,扎上布袋口后将其装入木箱内。然后,魔术师将一个口径略小于木箱的中空卡套从木箱的正面插入,这时,大家看到的似乎就是一个空心木箱。“人在哪儿呢?”谁也看不明白。接着,两位助演抖开一块遮掩布帐,将木箱整体遮掩一下,又很快揭开布帐。奇迹发生了,观众发现是魔术师站在扎住的布袋里悠闲地抽着烟。而女演员却不见了。还没等大家缓过神来,更大的奇迹再次出现,空间很小的木箱里竟然又陆续出来6位女演员。
“这是怎么做到的呀?”你问我,我问谁!
“空中飞人”的高险,让我惊叹不已。舞台上立有两个20多米高,特殊构造的铁架秋千,两者相距大约有五、六米的样子。左边秋千上有一位男演员“倒挂金钩”做接应,右边秋千上则有四个演员,其中有两位很娇小的女演员,他(她)们轮番做“甩荡、空翻、抓手(吊)”等高险动作表演。巾帼不让须眉,几个“空翻四周、转体720度,抓手后又迅速反转回来抓吊”的高难度动作,竟被两位娇小的女演员一气呵成。这个将技巧、惊险、和艺术融于一体的节目,引得全场观众竞呼号。
坦率地说,每个节目都堪称“上乘之作”,整场演出就是一道“艺术盛宴”。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举两例,但亦足可“窥一斑而知全豹”了。
“鬼手居”是必去的。
“鬼手居”之“鬼手”,是对吴桥民间老艺术家王保合的雅称,他是吴桥八大怪之首,已被评定为“鬼手技艺国家非遗传承人”,他也成了吴桥杂技的“招牌式人物”。
“鬼手”的传奇故事很多,其中就有2008年随大陆招商团赴香港演出,以精湛的技艺征服香港富豪,为家乡赢得了4个亿投资的故事。还有,2002年,美国魔术大师大卫·科波菲尔来北京演出时,他带着几个学生去观看。演出后,他想要查看一下大卫的道具,被大卫一口拒绝了,因为内有机关,一经查看就会穿帮。“鬼手”对大卫说,我的绝活“三仙归洞”道具你尽管查验,表演时你近距离盯紧了看,你也看不出任何破绽。因为没带道具去,于是,他就地找了两个冰淇淋盒子、三个瓶盖和一根小木棍,给大卫“走了几手”,把大卫都看傻眼了。
道具——没毛病,表演——无破绽,高傲的西方魔术师给淳朴的东方民间艺人竖起了大拇指。
由于鬼手王保合年事已高,基本不再登台演出,今天出演的是他的嫡传女弟子齐玉萍。虽说没能看到王保合的表演,但得到真传的齐女士,手法也已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若称之为“鬼手二世”也不为过吧(注:以下我们就姑且称她为“鬼手二世”)。
简单的道具:一把椅子一张桌,桌上一根筷、两小碗、三海绵球。近距离表演,全方位观看,有些没能占到座位的观众,便围坐在表演舞台附近,有的人与“鬼手二世”近在咫尺,几近于“零距离接触”了。
表演开始,“鬼手二世”把两个海绵球分别扣进了两个碗里,手里留有一个。她用筷子指着左边的小碗,让观众猜里面有几个,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是一个,再看她,又用筷子指点着留有海绵球的手,说了一声“走!”然后翻开小碗,里面竟然有两个海绵球,这多出来的海绵球无疑就是她手里的那个了。我坐的位置离她表演的位置最多也就三四米远,又是阶梯式座位,前边无人遮挡,她的每一个动作我都捕捉得清清楚楚,并没有看到她的手做什么小动作,碗也没有翻开过。她的手法如此之快,虽然我瞪大了眼睛,一下不敢眨,也没能看明白海绵球是怎么进到碗里去的。这时,“鬼手二世”又用筷子指向另一个小碗,面向观众发问:“这里面有几个?”这还用问吗?刚才在众目睽睽之下你放进去了一个,之后,表演中心一直是左边的小碗,这个被“冷落”的小碗里不可能会有什么变化。但是,不由我们不信,奇迹真的发生了。只见她用筷子从左边的小碗向右边的小碗划拨了一下,随着一声“走!”翻开右边的小碗,亮出来的是两个海绵球。
一片惊呼,一阵掌声。
如此这般的表演,“鬼手二世”又给观众“回放”了两次,其中有一次,她为了打破观众认为海绵球松软,方便“做手脚”的猜疑,便用观众提供的三个矿泉水瓶盖进行表演。“回放”效果依然十分出彩。观众看傻了眼,我们被彻底“征服”了。
为了活跃气氛,节目安排了与观众互动的环节,“鬼手二世”首先邀请一位观众上台体验玩了一把,接着,又让观众“押宝”后再进行表演。她声明说,如果押宝者猜错了碗里的海绵球数,押的宝就不再退还。还真有一位小伙子押上了一盒酸奶。结果几乎不用去想,小伙子不是赢家。之后,“鬼手二世”将酸奶还给了小伙子,并对他说道:“千万不能去赌场赌博,赌场里的“出老千”跟我这个手法是一个道理,何况现在,如澳门的一些职业赌场,已经使用电脑操纵“出老千”了,我这里你赢不了,到了那种地方你怎么可能赢?!”表面上看,她是说给小伙子听的,明白人都清楚,她这是在给大家“提个醒”啊!寓教于乐,值得点赞!
“眼疾手快变换大千世界,玄妙神奇演绎小城春秋”。“鬼手居”里的这副对联,生动地表述了“三仙归洞”传统戏法的精髓所在。
耍到吴桥看杂耍,惊艳连连,快乐满满,真不虚此行矣。
中国吴桥,杂技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