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宿舍满地被丢弃的衣物,搞卫生的阿姨:都是父母的血汗钱
12月24日,一位在学校搞卫生的阿姨,发了一个视频,迅速登上了热搜。视频中,学生宿舍满地狼藉,阿姨在清扫过程中发现,很多丢弃的鞋子,衣服,还有一些小家电产品、日用品等。
阿姨指着那些鞋子说:“都还是崭新的,看看这双,一次都没穿过。”最后她心疼地说:“这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呀。”
![](https://img.haomeiwen.com/i28088824/a025045e7b4d1f11.jpg)
确实,每年大学生离校时,都会丢掉很多不用的东西。可能是考虑有些东西,带回去作用不大,还需要运费,便把它丢弃了。但如果是还可以用的东西,自己确实是不需要了,可以把它包起来,集中放置在一个地方,送给那些有需要的人。一是没有浪费资源,二是也奉献一份爱心。
现在很多孩子,花起钱来大手大脚,也不知道珍惜东西,可能与他们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有关。
现在的家庭,生活条件普遍都比较好,而每个家庭一般只有一两个孩子。在物质上,家长竭尽所能会给予孩子最好的。
但家长在关心、爱护孩子的同时,也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让他们明白:金钱不是用来浪费的,它需要靠劳动才能获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孩子。
一、让孩子明白金钱是通过劳动得到的报酬
如果方便的话,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参观自己的工作场所,让孩子亲眼看看父母是如何工作的,特别是一些做体力劳动的家长,相信孩子亲眼见过后,会对他们产生一种冲击力,知道工作的艰辛。
同时,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去银行取工资,告诉孩子,这些钱是自己一个月劳动赚来的。让他们把工作与金钱联系起来,知道金钱的来源。
![](https://img.haomeiwen.com/i28088824/01cfcd34e2c324b9.jpeg)
二、让孩子体验赚钱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平时在家里,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有报酬的劳动,或者在寒暑假,创造机会,让孩子去做零工。
当孩子亲身体会到挣钱的辛苦,对钱就有了一个更加真切的认识,自然也能学会节俭。
三、家长要舍得让孩子吃苦
孩子能做的事就让孩子去做,家长不要包办代替。越早学会放手,孩子越能独立。有些家长溺爱孩子,什么都不要孩子做,殊不知这样容易将孩子养成“巨婴”,长大也不能独立。这样的“爱”,其实是“害”。
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孩子,不会感恩父母,也不会珍惜父母的付出,更不会有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四、帮助孩子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
工作不分贵贱,通过劳动挣钱就值得尊敬。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自己不要歧视别人,不要把工作分成三六九等分,看见环卫工人、小摊小贩等体力工作者就面露不屑,看不起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28088824/b27b14b89c394291.png)
而是要告诉孩子,每一个靠劳动挣钱的人都光荣,都值得尊敬。只有懒惰的人才可耻。孩子愿意参加劳动,家长就要及时鼓励表扬,无论孩子做的好与不好,首先对他们的态度表示赞赏,提高孩子对劳动的积极性。
珍惜拥有,不浪费资源,是每一个成年人都要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让勤俭节约的美德继续发扬光大,在下一代的心里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