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读经典《道德经》第三十八章第三十九章
《老子·第三十八章》
道德高尚的人,不必以道德诫命来自律,因为他内心自有道德。道德低下的人,需要恪守道德诫命,因为他内心没有道德。道德高尚的人是无为的,其道德不是刻意为了实现什么。道德低下的人是在追求道德,其道德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有大仁爱的人,是在追求仁爱,却不是刻意实现某种目的。有大正义的人,是在追求正义,而且其正义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有大礼法的人,是在追求礼法,却没有人响应,就抡起胳膊去强迫人了。所以,丧失了大道,这才强调道德;丧失了道德,这才强调仁爱;丧失了仁爱,这才强调正义;丧失了正义,这才强调礼法。所谓礼法,不过表明了忠信的浅薄缺乏,其实是祸乱的端倪了。所谓人的先见之明,不过采摘了大道的一点虚华,是愚昧的开始。所以,大丈夫立身于丰满的大道中,而不站在浅薄的礼法上;立身于大道的朴实中,而不站在智慧的虚华上。据此而取舍。
这章主要讲的是关于自身的修持上:主要培养自己的行道的条件性反射,不是追求简单的礼法的表示,而是使用朴实的大道的办法。彰显自己的智慧,只会是愚昧的开端。也就是说,要从内心里去追求,使得自己自动而充分地表达清楚和做到德,比起一些约束自己要高明。追求看起来朴实却用处无穷的道,比起追求智慧要好,追求智慧,终究会显示出无穷的愚昧。
道的行为要成为一种本能,就可行得多了,使用仁义等倡导是不长久的。
《老子·第三十九章》
古人所得的,是一(唯一者,原初者,化一者,即道)。天空得一而清虚,大地得一而安稳,神只得一而显灵,江河得一而流水,万物得一而生长,王侯得一而天下归正。推而言之:天空若不清虚,恐怕要裂开了;大地若不安稳,恐怕要塌陷了;神祁若不显灵,恐怕要消失了;江河若不流水,恐怕要干枯了;万物若不生长,恐怕要灭绝了;王侯不能使天下归正,恐怕要跌倒了。贵是以贱为本体的,高是以低为基础的。所以王侯都自称孤家、寡人、不善。这不正是以贱为本体吗?所以最高的荣誉恰恰没有荣誉。所以不要追求晶莹如美玉,坚硬如顽石。
这一章说的,主要是古人对于道的认知:唯一者,就是永恒不变的一个,前面的悟道中说道要不断地向前追溯,知道宇宙诞生的地方,有个门户,门户后面是宇宙万物的母亲,她永恒不灭,生生不息。这里的一大致就是那个万物的母亲了。什么意思呢?就是万物的源头,找到了万物的那个唯一源头,就找到了道,根据唯一源头的原则做事,天地鬼神等都会清虚安稳地按照各自的轨迹运行,否则,万物都要赴上覆灭和不稳固的老路。人群当中,最高的荣誉反而是没有什么荣誉,富贵恰恰是以贫贱为基础和本体的。所以,不要追求刚强和晶莹如美玉,而是追求核心的源头的一,借此而达到丰富生机,达到维护正常运行的作用。
万物的源头是一,找到了就找到了道,按照这个一去做事,事业里的人和物就会按照各自的轨迹行事了,富贵的本体是贫贱,高的基础是低,追求荣誉,反而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