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读书笔记
2022年的一部热播剧《人世间》,让梁晓声成为公众最为关注的中国作家之一。这部长达115万字、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巨著,将50年的岁月波澜融于笔下,史诗般的描写,给无数人带来了心灵的触动。很多年轻人通过这部小说,对父辈多了一丝理解和敬畏,更多的人通过这部小说,喜欢上了心中有家国、笔下写苍生的梁晓声。
梁晓声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读书和写作。读书滋养了他的精神世界,更丰富了他的人生轨迹。他感谢读书给自己人生带来的变化,并真诚地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书中得到滋养。于是,他写下了这本《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将自己读书的经历、读书的深思融于笔下。
成名之后,梁晓声对读书依然怀着敬畏,依然会因为读书少而遗憾。他在书里自嘲道,因为只读到了初中三年级,没有接受完备的语文教育,所以他在语文基础知识方面还十分浅薄,因此还闹出过不少笑话来。
比如,在相当长的时期,他只是道“耄耋”这两个字的意思,却怎么也记不住发音。他还将“悖论”的“悖”字读成“勃”字,偶尔从北京教育电视台的高中语文辅导节目中,才知道了“悖”字的正确发音的。
最尴尬的一次,是在一所大学里座谈,他一直将“莘莘学子”读作“辛辛学子”,直到突然一位学生递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正确的发音是shēn,请当众读三遍。”梁晓声当众读了六遍,他很感激有人纠正了自己,让自己今后可以不再犯错。
还有一次,梁晓声的儿子在备考高二语文期中考试时,随口问他:“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出自哪位诗人诗中?梁晓声一脸肯定地回答:出自宋代翰林学士宋子京的《鹧鸪天》。儿子半信半疑地说:“爸,你可别搞错了误导我呀!”
听到这话,梁晓声受辱似的说:“这什么话!就将你爸看得那么学识浅薄?”还卖弄地向儿子讲起了宋子京的情爱逸事。儿子听了,深信不疑。之后考试,语文卷上果然考了这道题,儿子为此丢了五分,梁晓声这才知道,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他不禁双手出汗,若是高考,五分之差,就有可能改写儿子的人生。
这些事情给了梁晓声警醒,让他意识到,即使是成年之后,也不应该不求甚解、望文生义。特别是他还是一个作家,写作的过程迫使他不能离开书,也要求他不断地读书,不断地进行学习。所以,读书这件事,成为了梁晓声一生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