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理财投资

股神巴菲特的成长之路(三):三分天下之烟蒂类投资

2020-05-20  本文已影响0人  花眼踩坑录

原创 凯叔大海  变富书斋  今天

变富八关,用文字记录变富。

抱歉,本篇得再讲讲格雷厄姆后时代的传奇故事,今天的主角是沃尔特·施洛斯。

本杰明·格雷厄姆归隐江湖以后,他的弟子们没那么高的天资,各展所长,将其师傅的投资体系延展出三条路径,分别是

1.以沃伦·巴菲特为代表的控制类投资

2.以沃尔特·施洛斯为代表的烟蒂类投资

3.以约翰·伯格为代表的指数基金投资

今天我们先搞明白烟蒂类投资的故事。

沃尔特·施洛斯从1936-1939年在夜校师从格雷厄姆(他不是一个天才型学生,并不被格雷厄姆所看重),1946年1月2日入职格雷厄姆-纽曼公司。1955年成立自己的投资基金。

他擅长的是股票套利交易,选择烟蒂类股票,其投资法则是阅读财报,海里捞金,买入市场低估类资产,在上涨后卖出。

他认识到小投资者无法做到控制类投资,其个人又不喜欢麻烦,只愿意和数字打交道。本着低估、分散、错误就认赔的原则,从寂寞、琐碎、无情的财报阅读中发现公司的隐藏资产负债,就像捡破烂一样发现财富,再等待市场爆出合理价格后卖出。

物资资源上,沃尔特·施洛斯只需要一个房间和一个办公桌和一大叠公司财报就够了,当然,花费的精力和时间就是经年累月了。

施洛斯和巴菲特都不认同资产配置,因为他们两人的选股能力都比较强大。施洛斯喜欢永远满仓的状态,一次持股约60~100只,上涨后分批卖出。每年换手率25%,平均每四年一轮回。

其投资的核心准则是通过阅读财报,买入有下限保护不亏钱的资产再赚取翻倍的钱。

也因此,他错过了很多伟大公司成长后的价值差价,他只能赚到自己明确可以赚到的那部分。即使如此,沃尔特·施洛斯也赚取到了很多很多财富。类似的风格有克里斯托弗的《投资的头号法则》。

这类投资风格适合的是比较悲观的外部市场环境,当时正是经济危机后的大萧条时代,很多股票被低估。即使如此,从1997年起,他在投资市场上就找不到可以投资的股票对象了,1997年到2002年期间,其持有股票逐步被清仓,将自己的基金清盘。

沃尔特·施洛斯带着他的个人财富去享受生活了。

今天我们看来,这种烟蒂类投资需要投入大量的个人精力和扫描阅读财报的专业技能,同时当前市场上又不一定能找到符合低估程度的投资目标,所以并不适合当下的我们。


如果喜欢,欢迎关注和留言,我知道明天还会遇见你!

第5个30天习惯养成0/30~暂时空置

基础任务1:第278天,更新文章。完成+5。

消耗:0。

第1个习惯:写作代替看小说。

第2个习惯:扔件不喜欢不需要不必要物。

第3个习惯:胆经敲打一式三法。

第4个习惯:每晚10:30按时休息。

积分余额635。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