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漫”生活
昨夜外头风雨交加,室内静谧无声,很喜欢雨夜的这种惬意,总有种安逸舒适感,无论风雨多飘摇,我自怡然,沙沙的雨声反而能让我静心,大概是大自然的声音比任何轻音乐都来得舒心,睡得亦安然。
早晨时分,雨已经停了。路上还是有些积水,我提着伞一路踮着脚来到教室,此时的教室除了整齐摆放的课桌椅和寝室没有什么区别,一样的安静,我坐于桌前,习惯性拿起抄好的古诗词,清脆的读书声开始在教室回荡,绕着教室一遍又一遍地走着背着。
我很喜欢古文,简洁的几句话甚至几个字就能完美表达其意,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或清丽,或豪迈,对于倾慕的人,不会直白开口说喜欢,而是低眉委婉地说“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对于朋友远行的不舍,他们不会说多么多么不舍,他们会吟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短短几句就让人深知友情笃厚,荡气回肠,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古文的原因,不会像白话文那样直白,使人一看便知其意,我更喜欢低眉婉转平和的美,太波涛汹涌反而失了美感。
这种有韵味的唯美只适合在纤尘不染的早晨诵读,方不负这当中意蕴。很享受清晨的静谧,一个人的清欢。
待我背完,大家也陆陆续续来到教室,开始吚吚哑哑起起落落的读书声,我的声音也就融入其中。在同学的欢声笑语间,我们随着铃声按部就班地上课下课,唯有放学之后的时间才能真正自由支配,下课铃响大家一窝蜂地往外跑,似逃出牢笼的小鸟,我反倒会静静坐着,待大家走完了,又回归宁静,我会摊开书本,或是点开手机,这是难得的静谧时光。
待我回寝正好与吃完饭的同学相遇,我正要去吃饭,而他们正好吃完,就像两辆相对而开的车,永远都是仅有擦肩的相逢,我们的步调不一致,我更倾向于“漫”的享受,并且是专注于一个人的“漫”,好比我不喜欢等人的时光,所以我喜欢找频率和我相似的人,反之,我宁愿一个人享受孤独。
人说,身体和灵魂要有一个在路上,其实我觉得身体在路上不一定说的是旅行,也可以理解为运动,读书与运动,那么这句话可以改为,身体和灵魂都要在路上,不可做一个书呆子,也不可做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运动狂,读书和运动都不得辜负,我每天会抽一个时间去跑步,奔跑在路上,自由的方向,路在脚下,似乎一直奔跑就能到远方。
“漫”并非等同于慢,慢是节奏行动迟缓,“漫”是这一过程的一种享受,二者不同。其实我追求的更多的是一种快节奏的“漫”,我喜欢高频率高效率,就好像枪手一样,每一发子弹都要快而准,我喜欢独来独往的“漫”,不需要顾及其他的那种自由,一个人在路上,流连于风景忘记归途也不可不为是另一种乐趣。
“漫”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欣然,“漫”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自在,“漫”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孤独,无论如何,都是一种自在怡然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