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绝唱@IT·互联网

游南阳武侯祠记

2025-04-08  本文已影响0人  秋阳杲杲121
    清明节这天,郊外的草木已显出几多春意。天色阴凉,微风不燥,正是旅游出访的好天气。我和妻、长女凌寒、侄子满仓,伙同朋友张均峰一家三口,驾驶着私家小车到向往已久的南阳武侯祠一游。

  刚接暮春的南阳,一如既往地喧闹繁华。三十多年前我在南阳七中上高中时,因与武侯祠近,曾数次到里面游玩。早就知道:南阳武侯祠,是一座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丰碑,静静矗立在南阳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仅是对三国时期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纪念,更是中华民族智慧与精神的象征。早年的武侯祠,却没有今天这么大的规模。听说近些年来,在人民政府的统一规划,综合建筑师、能工巧匠们的智慧和劳动,已将武侯祠进行了较大的扩建和改造。而今我古地重游,心境已大不相同。

  穿过熙熙攘攘的市井,踏着青石板路,我们来到了武侯祠前。老远就见到一座古祠雄居卧龙岗古丘之上,门额大书"武侯祠"三字,两边对联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唔对古今情”。笔力遒劲,想必是出自名家之手。门前宽阔的大道上有刘备、关羽、张飞的塑像,和真人比例一般大小,威风凛凛,都骑着高头大马。仿佛再现了东汉末年著名的“三顾茅庐”故事传奇。

  我们缓步走进景区大门,跨过新修的拱桥,见水中有各色的鲤鱼在成群结队地游弋。向前跃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公园,青石板铺成的地面、水光潋滟的湖面、高大的垂杨柳、玲珑的仿古建筑、塔松、翠柏、各色杂树;亭台、楼阁、廊桥、青花瓷大缸……还有一个古装的美女在演奏古琴,琴声悠扬,使观听者如醉如痴。好多游客在拍照留念。最醒目还是那曾经熟悉的高大的“千古人龙”石牌坊,两边镌刻着“功盖三分延汉祚,名垂千古仰威仪”楹联。一股历史的沉香结合新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

  武侯祠的建筑布局严谨,古朴典雅。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山门、大殿、二殿、三殿等主要建筑,两侧辅以廊庑、碑廊和配殿。让游赏者每一步行走,都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空,与历史对话。

正好见到一个女导游,领着一个旅游团,正娓娓动听地讲解:“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亮庵,位于河南南阳市卧龙区,是纪念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始建于魏晋时期,经历代修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它是全国众多武侯祠中建立最早、且唯一由皇帝(唐肃宗)敕建的一处。

  “武侯祠坐西向东偏南,现存殿堂房舍267间,主要建筑有山门、大拜殿、茅庐、野云小筑、三顾堂、诸葛草庐、小虹桥、宁远楼、躬耕亭、卧龙碑林、汉碑亭、望仙阁、老龙洞等。这些建筑古朴典雅,布局严谨,既有山水美景,又有人文气息,展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

 “武侯祠内的碑刻、匾额、楹联等也极为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其中,汉碑亭内的《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和《汉诸葛忠武侯碑》是武侯祠的重要文物,碑文歌颂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功绩,是研究三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此外,武侯祠还是一处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古朴典雅的建筑和山水美景,还可以深入了解三国历史和诸葛亮的传奇故事。总的来说,南阳武侯祠是一处集历史、文化、艺术和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是了解三国历史和诸葛亮文化的重要场所……”导游的详尽讲解,让我们对武侯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踱入祠门,祠院内石碑众多,又有几座大香炉。迎面便是照壁,上绘卧龙先生手执羽扇的肖像,眉目间透着几分清癯之气。沿着青石板路,来到了大殿。这就是武侯祠大殿,是本祠的主体建筑之一。祠前后有苍松、老槐、古柏、楸树、银杏……树种丰富,枝干虬曲,绿叶婆娑,动辄就有数百年、上千年的历史。正门前两棵古槐树,树干粗可合抱,想是见证了无数兴衰历史,枝繁叶茂,仿佛是两位守护神,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圣地。

   正殿门楣上悬挂着"功盖三分"匾额,笔势雄浑。大殿正中供奉着武侯诸葛亮的塑像,纶巾羽扇,目光深邃,仿佛在沉思着国家大事。左右侍立关兴、张苞二将,皆披甲执兵,威风凛凛。塑像两侧,殿内悬挂历代名人题写的匾额,庄严肃穆,赞颂着他们的忠诚与智慧。我驻足良久,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案上香炉中青烟袅袅,几个游人正伏地跪拜。我亦焚香行礼,抬头时,忽觉那塑像眉眼间似有忧色,不知是匠人刻意为之,还是我一时错觉。

  正殿两侧陈列着武侯生平事迹和《出师表》等文献,我们边参观边思考联想。“千古人龙”是对诸葛亮的极高赞誉。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不仅在南阳躬耕陇亩,胸怀韬略,更以“隆中对”名垂青史,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又在刘备驾崩后独当一面,成为三国时期的一代名相,也是忠烈千秋的不朽典范。

  绕过大殿,我来到了二殿。这里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详细记录了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和卓越贡献。每一件展品都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以及诸葛亮非凡的智慧和人格魅力。

  走出二殿,我漫步至三殿。三殿的建筑风格与前两殿有所不同,更显精致与细腻。这里供奉着诸葛亮的夫人黄月英的塑像,以及他们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的塑像。一家三代,皆是忠烈之士,令人肃然起敬。

  入偏殿内观之,还有几尊新塑的蜡像,有”隐居隆中”、“三顾茅庐”、“舌战群儒”……其中一组,不过一几一榻,一琴一剑而已。修竹数竿,似有风过时飒飒作响之声。一清瘦文士,正是那智圣诸葛亮。正伏案疾书《隆中对》。
      有些殿内陈列着些出土文物,有铜弩机、铁蒺藜之类,皆标着"汉代"字样。一具残缺的"木牛流马"模型尤其引人注目,旁有说明,言是据《三国志》记载复原。我凝视那粗糙的木架,遥想当年诸葛武侯如何运筹帷幄,发明这等奇巧之物以济军需,不禁赞叹作为发明家的诸葛亮聪明灵巧的一面。

  转过照壁,见一院落,不甚大,却极整洁。青砖墁地,纤尘不染。左右两廊陈列着些碑刻,多是后人题咏。我驻足细看,见一首七律云:"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字迹已有些模糊,想是年代久远之故。廊下坐着个老者,自称是祠中看守,见我们观碑,便絮絮说起这祠堂建筑的沧桑历史。历代屡毁屡建,现存建筑多是清代遗构。

  在武侯祠的后院,有一片幽静的园林。园中古木参天,绿草如茵,一座座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小桥流水,鱼鳖潜伏,曲径通幽。在这里,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诸葛亮当年隐居南阳时的闲适与恬淡。

  后院中有圆形茅庐一座,据说是仿照当年诸葛隐居处所建。庐前立碑,刻"澹泊明志"四字。正面还有郭沫若的题字匾额,上书“诸葛草庐”,后面有“南阳诸葛庐”匾额。导游说这”诸葛草庐 “相传是诸葛亮青年时期隐居读书的地方,草庐按汉代风格复建,内部陈列有诸葛亮生平事迹介绍及相关文物。如今这座“草庐”是代表南阳文化的标志性建筑,是宣扬南阳文化的一张名片。

  草庐旁还有座古柏亭,亭前有数株古柏,据传为诸葛亮亲手所植,树龄已逾千年,象征其高风亮节。

  后院大殿内还有“-三顾堂”, 纪念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堂内塑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雕像,皆是英勇神武。形象再现历史场景。还有许多反映《三国演义》故事的蜡像、国画、邮票图案等。内容十分生动、丰富,均是近些年制作和陈列其中的。

  诸葛亮的精神,如同南阳武侯祠的一砖一瓦,历经千年风雨,依然熠熠生辉。他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时间已经是午后,我们又游览了“碑廊 ”。 长廊内陈列历代名人题刻的碑文,包括岳飞手书的《出师表》等珍贵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记念意义和艺术价值。还有“卧龙潭 ”,是祠内一处清幽的水潭,传说是诸葛亮隐居时汲水、思考的地方,环境静谧,景色宜人。我和均峰还徒步游览了“躬耕亭”,是为纪念诸葛亮“躬耕南阳”的典故而修建,亭内展示其农耕生活的场景和相关史料。还领着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穿越了”八卦阵”。最后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武侯祠。我们为侄儿满仓、均峰的孩子致远各买了一把鹅毛扇和玩具木剑。两个小孩握扇执剑奔跑追逐,大呼“我乃诸葛亮也”,"我乃常山赵子龙也"。我们大人都被他们的天真逗笑了。

  出祠时,天空下起了簌簌细雨。回望那苍松翠柏掩映下的古祠古朴的建筑,心中充满了感慨。忽想起杜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之句。还有那后人撰写的对联对诸葛孔明的一生的总评价:“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欤?君子人也;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吾见其人。”千载岁月,武侯精神犹存,当时英雄,早已化为黄土。唯有这祠宇,栉风沐雨,默然伫立,见证着历史的沧桑。

  南阳武侯祠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一本厚重的历史长卷,让我们在游览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带着这份精神,继续前行,在人生的旅途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2025年4月5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