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谈谈情,说说爱想法

亲密关系中为何依然会孤独?

2018-09-13  本文已影响25人  a2bed065d5aa

朋友小朱最近时常跟我吐槽,在关系中时常觉得孤独,已经断了要给女朋友求婚的念头。叹息之余也在思考为何经常会在亲密关系中感到孤独,跟一个人的孤独相比,爱人之间的孤独感可能更心塞,如鲠在喉。

我的难过你体会不到

一次跟同事发生了不愉快,我跟伴侣吐槽同事之间的勾心斗角、团队内部的乌烟瘴气,一股脑儿倾诉出来。他却听着听着有了困意,迷迷糊糊地说:不是你的问题,是团队有问题。这些道理我都懂啊,我是希望你帮我分析改怎么做,安慰我的情绪。可是他却说了一句敷衍的结论。他虽然躺在我身边,尽在咫尺,远在天涯。

我的焦虑你体会不到

因为工作调整问题,又逢上经济下行,不敢轻易跳槽,只能在现有公司继续带着,日子不愠不火。既担心自己能力得不到提升,又担心如果失业,会面临生活还房贷的压力。跟爱人商量如何尽早开展副业或者投资,减少失业给小家庭带来的危机。他却安于工作现状,说五年之内不想创业,需要在工作上再做积累。我想听到是关于未来的规划、风险的应对措施,他却认为自己的工作更重要。

上述这些感觉,是不是都很熟悉,那为什么伴侣甚至是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中会存在孤独感呢?

个体生命的底色就是孤独

根据欧文.亚隆的理论,孤独分为三种类型:人际孤独、心理孤独、存在孤独。其中存在孤独最为抽象,也最为普遍。

存在孤独是与生俱来的,在生活中时常碰到。当我们一路成长,失去了家人的帮助或者办妥了家人的掌控,个体逐渐分离走向自由。当我们自由并且为自己做决定时,时常伴随无助感和不稳定感,这就来自于存在孤独。

存在孤独是指个人与任何其他生命之间存在着的无法跨越的鸿沟,比如两个人爱得如胶似漆,但他们在本质上依然是两个无法融合的个体,身体和情感都有着清晰的边界。

全能自恋

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路径不一样,每个人的自恋程度不一样,一部分人心思重,高度理性,认为自我高于一切。他们在婴幼儿时期没有得到养育者的满足,无法了解自恋的现实性,形成了超出正常范围的全能自恋。

在亲密关系中的表现就是极度自我,对于得不到满足或者预期的事情就表现出愤怒、冷漠等消极情绪。他们强烈需要伴侣符合自己的想象,不能让容忍差异,并且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这种需求类似婴幼儿时期对于妈妈的需求。

共情能力弱

每个人的性格、共情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没有办法完完全全了解爱人或者伴侣的想法。研究表明,女性的共情能力与男性相差不大,但是女性的共情范围要大于男性。也就是说女性在很多事上在乎对方的想法、在意对方的感受,包括同性和异性。而男性只愿意在对异性产生共情。当伴侣双方度过了追求期,男性的共情意愿会逐渐降低。

一部分人因为早年心智发育时期,没有得到养育者很好的引导,向外的感受能力几乎处于关闭状态。随着身体的发育,共情能力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情绪理解能力较差,无法解读伴侣的情绪和想法,自然无法做出准确的回应。

亲密关系包裹着踏实感和归属感,如果亲密关系是温暖坚定的怀抱,那伴侣就是渴望被关怀的被拥抱入怀的孩子。从心理学角度讲,亲密关系的形成能修复婴幼儿和孩童时期所受过的创伤,也能激活所受过的创伤。解决孤独的关键是什么?


接受孤独,两个人在一起是分享孤独感来消灭孤独

我们都知道伴随着长大与自由,存在孤独是人生的基本定义。两个人在一起,是通过分享孤独感来消除孤独的。不要觉得此刻的孤独感是孤独的,其实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如果能接受孤独,那就不会因为孤独的存在而焦虑。

进入对方的世界,以共情的方式相处,而不是建立在自己的幻想上。

如果只是主动的给予,而毫无在乎自己的关爱是否符合对方的需求,这样的爱注定是盲目的。在我们了解另一个人的过程中,很容易将自己的幻想强加在对方身上。真正的了解,是依照对方的本来的样子来了解,必须倾听对方,以共情的方式进入对方的生命。

主动去爱,爱是一种能力。

有人不愿意主动爱比人,觉得主动去爱是卑微被动的表现,是失去掌控力的。这样的想法,是把爱看成了一种消耗品。其实不是。爱是一种内生的能力,是源源不断的。主动去爱,才有机会与他人建立深厚的联系。

愿你能让孤独感,成为你走向他人的积极动力,愿你张开眼睛看到那些和你一样深陷孤独的生命,愿你有勇气成为那个首先给出微笑,主动给予支持与爱的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