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

小县城双胞胎男孩,一个复旦一个天津大学,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

2020-10-03  本文已影响0人  豆妈逗娃

2020年1月,我们带着两个孩子从长沙回到阔别了20年的家乡,很多人都表示不能理解。特别是,有几位耿直的亲人和朋友说我们会后悔让孩子转学,明明孩子在长沙上着名牌小学,对口的也是名牌中学,却非要让孩子转学到小地方来,这不是害孩子吗?

对于让孩子转学这件事,我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小县城双胞胎同上985大学

先拿我们家老爸讲的一个例子来引入吧。

老爸的战友有一对双胞胎的孙子,2019年参加的高考,一个考上了复旦大学,一个考上了天津大学。据说上复旦大学的那个孩子,如果不是平时的成绩里有个别拖了一点后腿,本来是有机会进入清华的。

当我们决定回到家乡来的时候,本来想要在市区购房并给孩子转学,但老爸觉得,我们虽然是由县城改成的区,但是学校的教育质量同样是不错的,并说孩子优秀,在哪里都可以考上好大学。看他战友家的两个孙子就知道我们这里的教育并不差。

我一听觉得有道理,再说回到家乡来,也是想离父母近一点。再一想,我都能放弃工作了5年的不错的工作,在带娃之余做自媒体,并坚信自己能够做出成绩,为啥就不相信孩子在我们区里的学校也能很优秀呢?

贫寒乡村医生蔡笑晚的育儿经

被鲁豫称作“博士老爹”,被崔永元请教“育儿秘方”,连哈佛教授都向他讨要教子经的蔡笑晚,就是一个在小地方,在贫寒的家境下,把6个孩子培养出5个博士,1个硕士的。而蔡笑晚的家庭被称为中国“最美家庭”。

蔡家老大蔡天文,康奈尔大学毕业,36岁成为宾夕法尼亚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蔡家老二蔡天武,17岁考上博士,后成为美国高盛公司副总裁。

蔡家老三蔡天师,16岁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美国读博,后自己创业。

蔡家老四蔡天润,16岁考入华西医科大学,美国读博士,在上海开了医院。

蔡家老五蔡天君,中国科技大学硕士毕业,在中国建设银行工作。

蔡家老六蔡天西,18岁成麻省理工学院博士,28岁开始成为哈佛大学终身教授。

“人的智力相差无几,真正决定成才的,是容易被人忽略的非智力因素,如信念、意志、视野、道德、健康、自信等。我的六个孩子之所以个个成才,关键在此。”一蔡笑晚

教育的成功,父母是关键

蔡笑晚家中6个孩子都这么优秀,根源并不在于有强大的遗传基因,而是他们有着共同的优良的家庭教育。正如前面所讲的双胞胎,据老爸讲他们父母的智力也并非拔尖儿的,但是他们特别注重对双胞胎的培养。

再来看看近几年新闻报道的双胞胎学霸,以676分和679分的成绩分别考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河南双胞胎学霸陈定一和陈弘一,河北唐山高考裸分697分和685分的孪生姐妹李卓雅和李卓莹,河北廊坊以674分和683分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的双胞胎兄弟苑子文和苑子豪。

当我们去探索他们的家庭背景,都会发现,遗传基因并不是最主要的,而是他们的父母特别懂得教育孩子,给孩子创造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双胞胎成功,兄弟姐妹成功,都是因为有同样优秀的家庭环境。

那些寄希望于孩子到了学校就交给老师管,给孩子找到一个好老师就可以的家长,是严重低估了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事实上,现在没有一个老师不在强调家庭教育和父母的重要性。这不是老师们在推卸责任,而是客观的事实和铁的道理。

孩子是自己的,你不用心,没有人会关心。一蔡笑晚

小学教育至关重要

为什么蔡笑晚的孩子,不仅优秀,而且成才都比较早?

这都源于蔡笑晚的育儿24字诀:早期教育、从小立志、培养自学、先学做人、快乐教育、爱和多沟通。

为了让孩子尽早入学,蔡笑晚数次择校,多次举家搬迁。但6个孩子并没有因为换了学校,换了地方,就学习落后,反而是不断精进。

因为除了学校的教育之外,他们更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

为了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蔡笑晚和妻子几乎牺牲了所有的业余活动,每到晚上全家人就一起坐在灯下读书。

清晨,伴随着孩子醒来的是英语和日语节目,这极大地培养了孩子对外语的兴趣。

蔡笑晚特别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这也是他的24字诀的第1条。他紧紧抓住6个孩子的小学教育阶段,让孩子们从小立志,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养成自学的习惯。

在立志上,蔡笑晚根据孩子自己的兴趣和天赋不同,鼓励他们找到自己的方向。

英国哲学家洛克说:“教育的手段不是教训,而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在自学上,蔡笑晚重点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以及做计划的能力。比如回到家要马上完成作业;要不断优化学习方法;要有时间概念,懂得平衡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当我们再去看那些双胞胎学霸的家庭时,我们同样会发现:他们的家长都非常强调孩子早期的教育,尤其是6~12岁,这小学的6年。

不论是蔡笑晚的6个孩子,还是那些双胞胎学霸,当我们去研究他们的成长轨迹时,又会发现:这些在小学阶段就被培养好各项习惯和强大内驱力的孩子,在进入初中以后,路越走越顺,家长越能放开手。

看了这么多教育案例,再回到我之前说的给孩子转学这件事上。

在我家大宝进入小学后的前3年,我们狠抓孩子的各项习惯。在大宝进入四年级之后,作业我们就只负责签字了。在五年级转学这件事上,我们也征求了她的意见,并把别人的担忧分析给她听。我记得非常清楚,大宝当时说:“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

现在孩子已经进入了五四制的初一,在开学这一个月里,孩子个人总积分拿了班级三次第一。英语老师来家访时,说孩子的表现可以用“完美”两个字形容,性格开朗,上课积极,自己学习搞得好,班级工作也做得好。听得我这个老母亲心花怒放。(这里有点自夸)

回想起来,真的感谢自己在孩子小学时期的努力。到目前看来,我们真的不认为给孩子转学是走了弯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