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先登一次清朝的泰山(3)
2024-09-10 本文已影响0人
紫湘Via
![](https://img.haomeiwen.com/i28068117/30ba0a03a6ccec32.jpg)
看来姚鼐登山不仅路线选的特殊,日子也很特别,年三十在泰山顶赏雪观日,感觉有一点张岱《湖心亭看雪》的意思了。
第四段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岱祠:东岳大帝庙。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显庆:唐高宗的年号。
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赏完日出,第四段开始写以日观峰为中心的名胜古迹,点明了日观峰自古以来就是游览胜地,游人甚多,名人足迹也就多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8068117/1ac4e64cef49c11b.jpg)
第五段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an)。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
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第五段综述泰山的特点,着重写了山石的苍黑颜色和平方形状以及松树生于石缝之中和平顶的状貌,突出了泰山苍劲峻峭的面貌。后面几句又写了泰山的严冬景观,“冰雪……”与第三段的“大风扬积雪击面”相呼应。
![](https://img.haomeiwen.com/i28068117/812fc82322bff191.jpg)
第六段
桐城姚鼐记。
最后一段交代作者,这是游记常见的格式。
本文用语极其简练,用来做比喻的物体也十分形象,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其实我初读还不求甚解时,感觉此文要比我先前读的文章稍微逊色一些,看完整个解析之后,我想说姚鼐不愧为清朝的散文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