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牧羊人喻
(三十)牧羊人喻
昔有一人,巧于牧羊,其羊滋①多,乃有千万。极大悭贪,不肯外用。时有一人,善于巧诈,便作方便,往共亲友,而语之言:“我今共汝极成亲爱,便为一体,更无有异。我知彼家有一好女,当为汝求,可用为妇。”牧羊之人,闻之欢喜,便大与羊及诸财物。其人复言:“汝妇今日已生一子。”牧羊之人,未见于妇,闻其已生,心大欢喜,重与彼物。其人后复而与之言:“汝儿已生,今死矣!”牧羊之人,闻此人语,便大啼泣,嘘欷不已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既修多闻,为其名利,秘惜其法,不肯为人教化演说,为此漏身之所诳惑,妄欺世乐,如己妻息,为其所欺,丧失善法。后失身命,并及财物,便大悲泣,生其忧苦。如彼牧羊之人,亦复如是。
[注释]
①滋:增长。②悭(qian)贪:贪婪、吝啬。③方便:方法、计谋。④嘘欷不已:形容由于极度悲伤,抽搐得很厉害。⑤多闻:即较多地听取佛教教义。⑥漏身:漏,指缺失、染污,为“烦恼”的异名。漏身,指世俗的烦恼充斥身心。⑦妻息:息,指子女。妻息,即妻子儿女等亲人。⑧善法:佛教真实教义。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非常擅长于牧羊,他的羊越来越多,乃至有上千万头之多。可是他非常吝啬,不肯借给外人用。当时有个人于使巧计骗人,于是就和他套近乎,成为很密切的朋友,这人对物羊人说:“我现在和你已经亲密无间了,好像一个人一样,没有什么彼此之分。我知道有一户人家有一位很漂亮的姑娘,我将替你去说媒,可以娶来做妻子。”牧羊人听了非常欢喜,就给了他很多和其他财物。这人后来又对他说:“你妻子今天已经生了一个儿子。”牧羊人连妻子的面都没有见到,听说她已经生了孩子,心中大感欢喜,又给了这人很多财物。后来这人又对牧羊人说:“你儿子生了之后,今天又死了!”牧羊人听了这话,于是号啕大哭起来,抽搐不已。
世间之人,也是这样。既然已经修习听闻佛法经义,可只是为了自己的名利,吝惜自己的修持方法和心得,秘不示人,不肯为别人讲解宣传。因为受到世俗烦恼的困扰和迷惑,妄想得到世间快乐,譬如受到自己的妻子儿女之类的欢乐迷惑。最后丧失了佛法真谛,损失身家性命和财物,又悲痛忧愁,产生了苦闷。就好像那个牧羊人,就是如此。
参考资料
《列子·周穆王》:燕人生于燕而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过晋国,同行者诳之,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愀然变容。指社曰:“此若里之社。乃喟然而叹。指舍曰:“此若先人之庐。”乃涓然而泣。指垄曰:“此若先人之冢。”其人哭不自禁。同行哑然大笑,曰:“昔给若,此晋国耳。”其人大惭。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悲心更微。
评析
这则寓言表明佛教济世度人的人生态度。佛门主张法布施、财布施,吝啬的牧羊人比喻为了声名而不进行法布施的人,巧诈之人比喻世俗的烦恼。佛教中菩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种利他精神在佛教中十分受推崇。佛教认为个人的理解能力和意志力都是有限的,如若大家相互帮助,共闻法音,分担痛苦,会更易于消化、吸收教义,抵御烦恼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