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兼职联盟(写作投稿变现)简友广场想法

英语听力反复听坚持下去真的能提高吗?

2021-03-25  本文已影响0人  英语假

在网上看到这个问题,搬过来大幅修改下,从学习力的角度来剖析下,并提几点建议。

01

谈谈提问者的心态: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在收到读者咨询的时候,问到最多的就是这类型的疑问。

但也很无语,说能吧,可以给你个安慰;不说能吧,也给你个不学习的理由;

对方也就是希望能给个确定的回复;

这是一个思维固化问题:“我们总以为活在一个完全确定性的世界里”

就像我上回把笔记本拿去维修,其实是修了3次才修好,而我想当然以为1次就能搞定;

(第1次去修好又出问题;第2次电话沟通过去零件没了;第3次才搞好)

从经济学角度这样思考是没错的,确定性很强,一方给钱,一方给货,但很多问题根本不在经济学范畴。

我们给医院钱,医生也不保证你能健康地走出医院,也可能手术失败还挂在里面,这不是经济学问题;

我们确实活在一个确定性的物理世界, 但遇到的大多数问题,都不是确定性的问题;

而这个世界的美妙之处恰恰就在这个不确定性,以及自己如何掌控并征服这个不确定性。

02

回到问题本身,提几点建议:

1、必须遵循i+1原则

克拉申教授“可理解性输入原则”很多人都知道,控制学习材料难度非常关键,学习的材料过于简单,转化率低,效果不大;

难度偏高更麻烦,造成理解困难,容易受挫,听力过程容易走神。

听力障碍主要是语速和词汇,初级学习者可以听慢速,偏向生活实用类,避免新闻,学术类;

基础好些就可以听常速以上材料,听生活类材料,同时可以进行专题性听力。

(听力材料后台回复福利有一些,可以对比难度选择,旧文里面也有)

2、大量泛听

所有技能的学习都基于一个底层基础:大量输入,重复练习

死死抱着一本教材练听力肯定没法学好,原因很简单:输入量实在太低;

就拿四册新概念来看,单词总量不会超过一本200页名著,一个母语人士听几天新闻都不止这个量,一本教材的量根本不算什么;

泛听在于量,维持语感,必须是较为简单的材料,能听懂大意(60%以上),最好是选择生活化材料或者感兴趣的专题内容,有声书,Podcast,或者是无字幕刷生活美剧是不错的选择,有大量的泛听输入才能保证整个学习的输入量。

(podcast可以在喜马拉雅等手机app上听;美剧用QQ影音3.9版本以下马赛克掉字幕;有声书后台有一些,回复福利)

3、少量精听

精听材料必须要有文本,建议在电脑端完成,可以不断倒退,听出没听懂的地方;

不管是精听还是泛听,都要求全神贯注仔细听,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尤其是精听;

因此精听材料最好是短材料,2-3mins最佳,每天听2则短材料足够了,隔半小时休息5分钟恢复精力,密集的听力和难度偏高都容易让我们走神,带来挫败感。

精听步骤不唯一,主流是盲听1-2遍,停顿听1-2遍,找出哪有连读弱读吞音,辨别哪些是名词,动词,词组等,然后看文本校对,收录生词,再听1-2遍;

最需要注意的地方是避免过早看文本,看文本虽然一时爽,容易带来完成任务的错觉。

4、每天输入,而不是断断续续地输入

个人认为最好的方式是泛听每天有输入,精听可以隔天/每天进行,根据实际时间安排;

原因很简单,别说外语,哪怕是我们的母语,都是出于用进废退的动态平衡,我日常打字无数,写字很少,每次在书上手写笔记的时候,总会不时忘记某个字怎么写,回忆好一会才写出来。

我们必须保持每天都有听力输入,今天什么都不干,明天干一整天,往往是毁灭一个习惯的开始;

同时,要想形成每天都泛听输入的习惯,靠意志力维持是困难的,最好是材料带有一定兴趣,能想获取一定信息,很多人刷老友记,带字幕看几遍,然后用来无字幕刷/音频泛听,也是同样的原理。

5、目标反馈机制

最好的反馈机制就是有个导师替你反馈;

条件不允许就只能自己多总结,真心发现很多人没有总结的习惯,而这恰恰是胜负的关键。

每次听完之后自己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学会了几个生词和词组?听了一周是不是比上周好一点了?明天要不要继续重复的事情,还是感觉哪里需要改进?材料是不是太难了,要不要换简单的?

......

终于吐血写完了,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点个赞支持下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