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访古:那个生活在梅涧旁的人
摄影、文:胡新亮亮
凡读《资治通鉴》,必绕不开胡三省的音注。《通鉴》因音注而成全璧,绝非虚言。胡三省,字身之,因居所旁有梅涧,故世称梅涧先生,这位生活在宋元之际的文人,自题天台胡三省,可知他的桑梓故土在浙东的天台山,也就是今日台州的宁海。我向喜读史,积数年之功通读《通鉴》,颇受益于胡三省的音注,于是便作古今之想宁海之游,从上海来到胡三省的家乡。
中胡村,位于宁海的深山、天台山的余脉中,自县城坐乡间巴士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这一路风光秀美,竹林漫山遍野,沿途不少村落还保持着古朴的风貌,只是许多老房子被废弃,以至于坍毁。中胡村似乎现代一些,村口正对着乡间公路,立着一座石牌坊,上刻“中胡村,胡三省故里”。村里有一座胡氏祠堂,叙述着此地胡氏的来源,正对着祠堂的,便是一座基督教堂。
宋理宗绍定三年,胡三省就出生于这里。二十六年后,他与文天祥、谢枋得、陆秀夫中同榜进士,从此开始游幻生涯。胡三省之父胡钥笃史学,深感当时通鉴注疏之弊,有意亲力亲为不可得,于胡三省十六岁时亡故。胡三省遂秉承父志,致力于科举之外,亦不敢稍废史学。在那个家国垂危的时代,胡三省一代的文人,面对的是与承平之世截然不同的时代境遇。它的总基调是悲剧性的。
今日中胡村唯一可资凭吊的,便是村中的胡三省墓,可惜凡碑刻等非旧物,皆是近二十年来所重建。墓前有胡三省雕像,看来就如学生作品,与胡三省的品格绝不般配。我想,胡三省所代表的浙东思想文化,早已成了历史的过往,它思想的活力和创造性不复存在。胡三省的后人在哪里,家学是否还有些许传承,我无从访问到。我看到的,只有对祖先的赞美,虽则今日未必明白所赞美者到底是什么。
胡三省的游幻生涯,因偏安的赵宋的疆域,大体是在江南地区。期间任庆元慈溪县尉时因刚直不阿触怒上官被罢,之后以文学行谊荐授扬州江都丞。宋度宗咸淳三年,授寿春府府学教授,佐淮东幕府。接着,考举及格,改奉议郎知江陵事,又改知安庆府怀宁事。而后赴临安,馆于延平廖氏家中。不数年,升朝奉郎,并在权臣贾似道手下行事,因上《江东十鉴》不用而间道返乡。
当日的赵宋已是日薄西山,直到元军攻入临安,胡三省迁往新昌避难,于战乱中,耗费心血完成的《通鉴广注》散失,胡三省又搜求《通鉴》版本,日手抄定注,于至元二十二年终于完成《音注》。至元二十六年,浙东兵乱又起,胡三省将《音注》藏于青石窖中,使书稿免遭毁灭。胡三省曾说:吾成此书,死而无憾。
从今日依旧宁静的乡间,我似仍能看到胡三省的身影。他因以成名的梅涧,不知在村中的何处,梅树更不见踪影。他的诗文集也早已失传,好在他的《音注》存世,今人仍可感受到他的才情与识见。
宁海访古:那个生活在梅涧旁的人 宁海访古:那个生活在梅涧旁的人 宁海访古:那个生活在梅涧旁的人 宁海访古:那个生活在梅涧旁的人 宁海访古:那个生活在梅涧旁的人 宁海访古:那个生活在梅涧旁的人 宁海访古:那个生活在梅涧旁的人 宁海访古:那个生活在梅涧旁的人 宁海访古:那个生活在梅涧旁的人 宁海访古:那个生活在梅涧旁的人 宁海访古:那个生活在梅涧旁的人 宁海访古:那个生活在梅涧旁的人 宁海访古:那个生活在梅涧旁的人 宁海访古:那个生活在梅涧旁的人 宁海访古:那个生活在梅涧旁的人 宁海访古:那个生活在梅涧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