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细微的改变,让我明白一个道理!

2023-04-12  本文已影响0人  进击中的罗罗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延迟性满足这个概念。

那这个概念是从哪里来的呢?

当年美国人曾经做过的一个实验,这个实验是很有名的。

他们把一群小孩放在一个屋子里边,给每个小孩面前摆了一颗棉花糖,叫“棉花糖实验”。

老师告诉这些孩子们说,我现在出去办个事,过十分钟回来,如果你们能够忍住不吃这个棉花糖,我就再给他一颗棉花糖。这些小孩就都坐那儿等着,老师出去了。

出去了以后,有的小孩二话不说拿起来就吃了;也有的小孩会去碰一碰,拿起来闻一闻,舔一下,吃半个放回去;也有些小孩就真的坐那儿,看着棉花糖等着。

都是三五岁的小孩,棉花糖对孩子来说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十分钟实在是太长了,所以有很多小孩就真的吃了,他们拿不到奖励。也有些小孩没吃,老师回来后奖励他们一颗。

这个实验并没有结束,而是持续了大概有十几、二十年,因为这些人在跟踪这些孩子们的后续表现。

后来的结果是,那些能够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小孩,在学习成绩上比别的小孩高出一大截,工作之后他们的能力也高出很多,事业的成就也会高出很多。这就是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它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情商来源:你要能够有耐心,你要知道短期利益的诱惑不是最重要的。

为了追求长远的效果,我可以放弃短期利益的诱惑——有这种情商的孩子是非常了不起的。

那么,这个跟我今天要说的有什么关系呢?

我是根据自己最近的一个写作习惯上的改变,谈谈自己对这概念的理解。

而这次的体验也让我联想到一句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

02

因为,过去的我,写完一篇文章,内心总是巴不得大家都知道,每次写完文章就有一种要干翻全世界的感觉。

会把自己的文章发到很多群里,或者想着多发几个平台。目的就是有好看的数据,争取到更多的阅读量。

但实际上,我最后发现,这样的做法对自己写作能力的提升帮助并不是很大。

但,要说一点作用都没有,也不对。至少看到好的数据,自己会比较有动力继续写下去。

比如经常会听到群里一些伙伴,对我的鼓励夸奖。

然后我的心里暗爽:太开心了,我的文章对他人有帮助,我真是太了不起了。

比如我现在看自己之前的文章,就发现了自己在写的过程中,很多逻辑上表达得并不准确。

我才开始明白老师曾说的所谓能量式反馈,其实对提升自己写作水平效果并不大。

开始懂得老师说的,为什么在写作初期,把文章多发几个平台,转发多个群只为了达到一个涨粉的目的,其实就是做一些无用功。

事实上,如果是自己的文章写得好,大佬转发一次,就可以涨好多粉。

而过去自己的做法,只不过是为了博得自己一些心理上的安慰。

一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其实对照自检清单,其实就可以看得出来,比如 ——

标题有用到老师教的方法套路吗?

表达的顺序上有用金字塔原理吗

段落和段落之间,有用滑梯理论吗?

文章是写自己的思考还是蹭热度?

语言是不是过于傲慢了?

是在说教还是把读者放心里了?

有用到写作框架还是随意发挥?

每个例子写完了有做观点总结吗?

如果没有认真地分析,那自己的文章还是没有进步。

不过一篇文章的好和不好,并不是单一从阅读量看的。

比如取一个吸引人的标题、写工具、热点类文章阅读量自然会高一些,比如我曾经就写过一篇关于行程码,阅读量3万。

但这类型的文章,其实不需要太多知识的积累,也不需要太多的思考。

因为,平台会根据算法进行推荐,但经常那样做,对自己逻辑的提升帮助并不大。

03

过去,我写文章的流程是这样的——

飞书上写完初稿,偷个懒,用秘塔写作猫检查一下错别字,也不去朗读自己的文章,就大概粗略过一遍。

紧接着,一键把文章内容复制到公众号后台编辑格式。深呼吸,用微微颤抖的小肉手,激动澎湃的心情,最后屏住呼吸,一键扫码点击发送。

哦,对了,这里还忽视了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我还是个小财迷。有时候就差扫码的临门一脚,又突然间返回来,看看自己的赞赏有没有开。

文章在发出去的那一刹那,有种身临其境,正在观看火星飞月球,使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紧接着,我想到了心理学上的一个词叫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我之前听《社会性动物》这本书提到的。

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没有被从众现象影响。

简单的说法就是随大流…

于是,我就会立马掏出手机,找到自己的公众号,看一下文章发布出来了没有。最后,直接滑到文章底部 ,然后兴高采烈地给自己点个赞。

就像之前在学习小红书运营的时候老师说的那样,冷启动笔记的时候,最好是把自己的笔记发到群里给大家点赞一波。

如果其他人发现前面人已经点赞,那么跟着点赞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后面阅读的人,就会受到前面人的影响,继续点赞。

不过,我不知道这个对提升自己文章点赞率,有没有帮助。

但我还是那样做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自己的虚荣心真是太重。

紧接着,开始关注自己的文章,阅读量上来了吗?点赞数、在看数增长了没?

如果和前一篇点赞数相差不大,自己有些气馁,像是霜打的茄子。

如果点赞数高,就会觉得自己又完成了一个让自己骄傲的作品。

如果看到数据没有上来,就会懊恼——

老师教起标题的方法怎么又忘记了。

数字应该更加夸张一些才能吸引读者。

那段话和主题无关,应该删除。

突然取关的人很多,是不是我的语言过于高傲了,有其他想法了?

意外收到他人的赞赏,突然又觉得,虽然码字哼哼唧唧很辛苦,但是得到他人的认同,就会油然生出一种喜悦。

在发布文章之后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多巴胺分泌带来的短期愉悦感。

我开始理解别人说的写作就是一场自我的修行,修炼自己的内心。这句话的含义。

04

我在最开始写文章的时候,很少朗读自己的文章,通常检查一遍,然后赶着早上去上班的时间,急匆匆地把自己的文章发出去。

用一种先完成再完美的心态来安慰自己,下次我会注意的。但后来,有些好心的读者和我反馈,我的文章有出现错别字。

再加上前阵子,我在猫叔的星球看到一段话——

同样是发朋友圈,有的人字斟句酌,反复打磨之后才发出去;有的人却觉得发朋友圈不用那么严肃,有错别字、语病、事实错误也没关系。

久而久之,二者输出力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你的一言一行皆代表你的个人品牌,那些错别字、语病、事实错误会影响别人对你的信任。

所以,我这段时间写完初稿,会刻意去晾一晾自己的文章,或者发给朋友预览一下,看一下自己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

最近改变了自己之前的做法,早上写了文章,不急着发出去,而是把它晾一晾。等到晚上下班了,自己再朗读修改,然后再把文章发出去。

在这个过程中,我就发现,自己写的一些文章就存在一些问题,认真检查后,病句、错别字减少了很多。

所以,我开始理解别人说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的深刻意义。

05

我开始体会到克服人性,学会延迟满足,短期内看是痛苦的,但长期来看有着巨大的价值。

短期内没有获得回报的事情,有时候反而值得自己好好去做。

正如李笑来老师说的:要勇于做那些需要做很久才能获得收益的事情。所有需要做很久才可能获得收益的事情,都有同样的属性,那就是很久之后,但凡有收益那收益就会一定很大,并且还会不断扩大。

我们周围每天都会出现各种红利、机会、赚钱的方法、套路、各种各样被割韭菜的例子发生。

主要原因就是自己急于求成,不清楚别人后面有着很多的积累,而自己太心急所导致的。

而如何能在各种信息的干扰下,依然保持清醒,耐心积累,是一件值得终身修炼的事。

自己则要每天锻炼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挖掘事物背后的底层逻辑,才能不被他人的行为,过去的惯性带偏。

任何吸引自己人脉、注意力、金钱、时间的都值得警惕。

明确自己的目标,保持耐心,才能到达复利拐点。要不断实践,才能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06

那写作这件事,如果没有群发出去,或者发的比较晚数据比较差怎么办?在没有反馈的情况下,怎么通过延迟性满足,去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呢?

我联想到了Scalers老师曾说的一个最简单省钱的方法,就是——

写完一篇,放24小时,自己再看,然后再改。

由于时间间隔久,你会产生陌生感,从而你会用不同的角度,看你自己的文字。你会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再去修改,就会有进步。

循环重复这个过程,直到你认为相对可以了,再写下一篇,依此反复。

当你能持续一段时间,你的文字,会有更多的人看,你自然也会收获到很多你意料之外的反馈了。

学会自我反思、自己检查、自己迭代,才是提升自己写作能力的最好方式。

在写作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没人理”才是常态。

而假如有人能给你反馈,这是一种幸福,是你自己努力挣得的,但绝不是别人的义务。

因为作为一个合格的作者,先学会自检,做好自己份内事情,这才叫应该。

所以,我打算,以后也要这样继续做下去,多花一点时间去检查自己的文章,多思考,多复盘。

因为学习任何技能,都是要学会保持耐心,延迟自己的满足。全力以赴,才会有收获。

保持耐心。

嗯,

加油哇(ง •̀_•́)ง

今天又是特别的一天~

请记得这个世界和我都是爱你的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