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过2023年春节
2023年春节,我们度过了几天充实而愉悦的假期。
大寒日,参观孔庙和国子监,国子监是中国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太学)和管理教育的行政机构,是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内有“十三经刻石”,也被称为“乾隆石经”,是儒家的十三部经典著作。孔庙是纪念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建筑。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也了解了关于孔子和儒教更多的历史及习俗,而这些对于孩子学习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非常有帮助。可惜豆豆并不是很感兴趣,几次提出想回家,在爸爸的劝说下勉强跟着我们走完整个建筑。下午我们计划去雍和宫,豆豆就坚决拒绝参观,和爸爸一起躲在汽车里等我们,妈妈只有带着姥姥和姥爷独自去参拜。
大年初一我们全家去大观园,红楼梦的拍摄地,遗憾今年没有举办期待中的庙会,园里稍显冷清,没有过年的热闹氛围,但这样也正好让我们能静心体会一下园林的幽静之处。因为了解一些书中的内容,我们大人看着那些仿古的建筑及展品都觉得津津有味,聊起来也觉得很生动有趣。豆豆依旧表现的兴趣索然,偶而在我们谈论某个红楼梦中的人物趣事及历史片段时,他会凑过来听听间或提一两个问题,但是在我们参观园林时,他一直在抱怨无聊告诉我想回家。回想我小时候好像也是这样,对于经典文化一直觉得很遥远因而很排斥,所以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完整的静下心来读完原版的红楼梦。随着我的阅历增多,对古代文化及人性了解的越来越多,对于古典文化的兴趣就慢慢变得浓厚。相信孩子也是这样,他需要时间慢慢沉淀,但是他看过的东西,经历的所有对他都会是浸润,成长,也许有形也可能无形。
就像“死亡”的议题,孩子从未参加过任何和去世相关的仪式活动,几年前我想带着他给姑奶奶扫墓,被他坚决拒绝,后来他告诉我是觉得参加这样的活动很“压抑”所以选择回避。但是今年的疫情让我们难以避免的一次次接触这个沉重的议题,我就趁机给他讲述这些让人哀伤的社会事件以及哀悼的意义,结合他之前看过的《寻梦环游记》一起理解传统的习俗带给我们的作用,没想到今年春节前他主动参加了我们的祭祖仪式,和妈妈姥姥姥爷一起为那些在“天堂”的亲人送去祝福和思念。所以和孩子的交流对心智化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他即使不在当时当刻立刻有所变化,但是也许在未来的哪一天会突然顿悟。成长,就是一个很慢很慢的过程。
初二,在孩子的提议下去国家植物园,孩子的兴趣立刻就上来了,在温室里专心观赏各种植物,再没提过无聊的想法。而我则看的有些索然无味。也许他天生就是一个“理工男”,喜欢各种和大自然相关的事物而不是人文思考。亦或,他的年龄让他更多对身边能接触的实物感兴趣,人文思辨的东西对他而言较抽象因而难以理解吧。下午带他游玩石景山游乐园,周围的孩子尖叫着表达他们的快乐和兴奋,豆豆亦显得兴趣索然。我想这是一方面他沉静的性格使然,一方面我们很少带他到这样的场所玩耍,所以对他而言依然是陌生的“快乐”,陌生因而无法产生兴趣。当然,也不可忽视的是,天气特别的寒冷,北方零下8度的温度真不是盖的,豆豆冻得直打哆嗦,对于整天躲象牙塔里的儿子也算一次新鲜的经历吧。
在家里的时光就显得和谐许多,豆豆会和我们一起看春晚,独自守岁;和爸爸一起贴对联,做西餐;在相声大会的接连不断的梗里被逗得哈哈大笑,间或提醒姥爷要注意坐姿,坏笑着过来挠妈妈的痒痒...和平时那个每天关在屋里看书看手机不和任何人说话的青春期男生判若两人,欢乐轻松的氛围在屋里缭绕。有时候我会突然感到恍惚,这样的日子有多久不复存在,当年那个小孩曾经就是这样,无拘无束的笑闹,活泼泼的上蹿下跳,是我们众人的开心果。随着他个头越来越高,学业越来越重,青春期的男生开始拒绝和家庭成员的交流而是更多躲在他自己的小天地里,和我们的互动仅仅局限在吃饭穿衣和做作业上,经常挂在嘴边的是“我有作业”,“我要手机”...对生活好像也没有太多的热情和兴趣,这真让我们感到担心。而这个春节又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深度相处交流,孩子和我们分享班上的趣事,对家人和社会问题的看法,其乐融融。
感谢春节,再次体会到家庭的意义。有家就有归属感,这让我们的心变得更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