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文坛笔耕匠读书

写作环境VS写作时间

2022-11-17  本文已影响0人  河南妞

任何事情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写作也一样,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写作环境,有不同的写作时间。有的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写出来,而有的人就是挑环境、时间和空间。

写作环境

作家张爱玲一直喜欢深居简出,很少社交,她的作品都是在封闭的空间里完成,如《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她的作品写尽了大上海的繁华和沧桑。

路遥写《平凡的世界》,不仅翻阅当年的报纸资料,还先后去了陕北偏僻的煤矿窑洞、黄土高原的小县城等地寻找灵感。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身体力行,在田野里过夜,在山上放羊,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写作。

知名作家三毛,她的主要作品都是在流浪中完成的,她所处的环境和生活状态,成就了《撒哈拉的故事》。

畅销书作家庆山,她在文章里说写作和恋爱一样,需要适应不同的环境模式。她可以在喧嚣的咖啡厅写作;也可以在寂静的寺庙里写作;可以在书房里听音乐写作;也可以在阳台上写作。

我熟悉的长篇小说作者@从容小主刚开始的时候,专门有一个写作的房子。刚开始我不能理解,不至于因为写作还要整个单独的房子,未免有些太过奢侈吧。后来自己开始码字,才感悟到环境的重要性,怪不得从容小主能一年写出500万字,日更15000字,在业界被称为“触手怪”。

刚开始码字的时候,我写得很困难,几百字的小短文都要提前打好草稿,然后再一个字一个字抠到手机上。后来适应了电脑端码字,码字进度也快了很多,但我发现了一个事实——坐在书桌前一个字也下不出来,反而坐在餐桌前写起来顺溜诸多。于是我家的餐桌一半用于吃饭,另一半放上我的简易书架和电脑。有时间坐在床上,电脑架在简易电脑桌上,麻溜麻溜地码字。

即便夏天回到连队小院里,专门的一间房子里,书桌放在窗户底下,和午休的床挨着,稍微有点凉意,我必须生上火炉,后背暖暖的,十分享受那种环境下码字。

写作的环境,这样的例子还很多,看上去觉得不可思议,但写作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的确会影响着作品的走向。如果在一个熟悉的环境待久了,有一段时间写不出来,不妨尝试着换一个环境,也许会有突破。

写作习惯

因为和内地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差,我起床的时候@小主文学神魔群里,已经有好几位伙伴们发文打卡了,而@孙学忠老师基本在晚上22点以后发文打卡。

@从容小主早晨更新完长篇小说后,在散步的路上都能用手机语音写上一篇2000字的随笔文章。这也是一种境界,一种放飞自我自由表达的状态。

路遥在写作时一旦“断烟”,他就觉得自己无法思考,无法创作,甚至无法入睡。每当烟被送来后,路遥就像一个弹尽粮绝的士兵看到了水、饼干和子弹一样喜悦。

我国知名童话作家郑渊洁,持续多年在早上4点起床,写到上午十点再休息,把最重要的事在早上做完。他说自己是世界上最自由的人,可以去散步,遛狗,运动,看书。

茅盾文学奖得主陈忠实写作的时候,喜欢抽雪茄,他每天下午三四点就停笔休息,以保持第二天能有更好的精力,不过度消耗体力。

我早晨习惯锻炼,要不然一整天都觉得萎靡不振,运动后是我码字的时间段,安静,大脑精力充沛。我们这小地方没有自习室,也感受不到学习的氛围和仪式感。但是在家里,我就很快能安静下来,很快就能进入码字的状态。

以前看书的时候,喜欢泡一杯咖啡,书香伴随着咖啡的香气,那种感觉十分享受。后来开始码字时,也习惯泡上一杯速溶咖啡,但是时间久了,容易有心悸的感觉,只好用花茶代替咖啡。码字的时候,不喝点什么,仿佛找不到码字的感觉。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写作习惯,我们可以借鉴参考他们的写作环境,和激发灵感的方式,但重要的是必须适合自己。

不管在什么时间,哪种环境,用什么习惯写作,最终目的是找到写作的动力和激情,从而使自己持续稳定地写下去。

爱好写作的友友们,你们习惯在什么环境下写作,有什么写作习惯?欢迎交流、分享,互相借鉴,咱们评论区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