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贴每天写1000字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自信背后是自卑——评“18小时作息表”事件

2016-03-06  本文已影响4548人  LShujie

不要把自己的自卑变成孩子的痛苦。

在近日闹的沸沸扬扬的“虎妈作息表”事件中,唯一没出现过的,是孩子自己的声音。

时间作息表

“我真的没想到这件事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很多人都甚至认为我是变态,可我和很多北大的同学聊过,他们都觉得很正常,培养时间观念和自律习惯真的很重要!实际上我从小也是这么长大的,我爸爸是当兵的,当时也是这么教育我的。”

“要想未来轻松一点,从小就要辛苦一点,我爸爸说过,小孩子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学习!现在不学习以后就会被社会淘汰。”

“其实学不同的东西,可以开发大脑不同的区域,人的一生脑子很多都没有用尽。我很喜欢看《最强大脑》,你会发现跟别人差距很大,我孩子没有这么好的天赋,只有靠后天的努力了。”

母亲对孩子的爱,大概是人类最原始的天性之一,因而母亲对孩子抱有厚望,希望孩子以后成龙化凤,也是人人都可以理解的事情。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这份爱在某些母亲的手里,却变成了一把锋利的尖刀,其刮去的不仅是孩子们应得的幸福,更剖开了其母亲脆弱的心理防线。

母亲在复制

“我小时候就是这样的”“我爸爸就是这样教我的”“现在不学习以后就会被社会淘汰”“我孩子没有这么好的天赋,只有靠后天的努力了”——

母亲规划出这样的时间表,根源是她父亲的教育,是父亲的教育让她今天没有“社会淘汰”,是父亲的教育让她能够自信“我的努力让我把我和天才们拉近了”。

我来翻译一下吧?

我曾经会被社会淘汰→我努力学习→我没有被淘汰。

有天才,我不是天才→我努力学习→和天才的距离缩小了

这就是这位母亲的自信,她自信他今天的地位已经跟以前有天壤之别,而这份差别恰来自父亲的教育。

也正因为她自信她的成功,所以她想要把这份成功复制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她想让自己的孩子跟自己一样“成功”,这就是这份强调时间,强队规划的时间表出世的前奏。

母亲在害怕

她是一个北大人,对于中国绝大多数人来说,她是一个高材生,但是,她还不够成功,她还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那么多,她还时时刻刻担忧着“被社会淘汰”。

她北大毕业,她三十岁,她已经有了一个九岁的孩子,她住在重庆,她的“北上广深”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不切实际。

她不甘心,在他经历过的人生路上,“我本来还可以得到更多”,不是吗?

这才是这份时间表出世的真正原因。

这位母亲相信,父亲的教育让自己走到了今天,但却没有让自己走的更远,她还可能被社会淘汰,她和天才的距离还是很远。

为了让孩子走得比自己更远,她留下了父亲的“时间观念”,更添下了玲琅满目的技能培训和才艺训练,这些是一个曾经的军人家庭所得不到的,是她在人生过程中羡慕别人拥有自己却没有的,是她对别人感到自卑的。

她添下的玲琅满目的课程加上高强度的“时间观念”,最终导致了对这份时间表的热炒。

时间表本身就有问题

“我和许多北大的同学都聊过,他们都觉得很正常”——

我不知道你的许多北大的同学,究竟是有多少“许多”,又是否有教育学学生,是否有师范生,是否有心理学学生?最可能的,也许只是某些普普通通的跟教育领域一点关系都没有的本科生吧。

其实,我跟“北大同学”一样,也赞同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然而,我却不能不夹杂一些批评。

这份时间表最精髓的地方,在于对时间的绝对规划,但是这份时间表最愚蠢的地方,也在于此。

一个孩子的成长,绝不能生活在一个他人给它规定好的条条框框里,你必须给他选择的权力,你要让他去玩闹、犯错、浪费,他只有在一个地方跌倒过,才会明白人生路上这里有坑!

我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一个小学生在小学一个学期里疯玩,玩的过火了,老师谈话了、期末考砸了、家长发火了,他被批评了,被批评过,他明白了疯玩会带来的一系列后果。

一个大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都是乖孩子,到了大学,“自由”了,对世界好奇了,开始疯玩了,玩过了,一个学期绩点全考飞了,再过点,辅导员警告,再过点,勒令退学。

假如到社会上疯玩呢?那时候可是连辅导员都没有了。

孩子跟成人最大的社交区别就在于,一个孩子犯了错,大家更能容忍,而一个成人犯错,往往却显得不可容忍。同时,由于成人的能力更大,职责更重,他犯错的危害可能更深,得到的教训也可能更加严重。

因而,孩子最宝贵的财富,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他犯错的权力。

你不给他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他就不会懂得时间的宝贵;你不给他出外玩闹的时间,他就不会懂得外界的危险和有趣,不会拥有和同龄人玩闹的经历,也就不会懂得如何合适得和同龄人交往。

他不是不会犯错了,你只是将他的错误推延了,推延到一个他犯了错误之后,不会有人原谅他的时候。

最可怕的是,没有玩闹没有发泄没有童年,这样的孩子,会恨谁呢?他会变得抑郁吗?我猜不到。

学习效率呢?身体健康呢?孩子自己的声音呢?

孩子一个星期学习一节钢琴课,却没有任何练琴的时间;孩子一个星期学习一次围棋,却没有任何对弈的时间……

两个周日,排满了各式各样的培训课程,却没有任何让孩子自由练习的时间,那不过是学过一周忘一周罢了,努力的作用全成了感动,感动着孩子的父亲母亲,谁指望能学到多少东西?

我也学围棋,没有老师教,我自己上网查资料、看分析打谱,在一个暑假两个月就从入门18K到了一段,而孩子们呢?却往往要学两三年,到大了甚至还会忘!

时间表里第二精彩的一段,肯定是每天一个小时的古文阅读了。我倒是想起了“句读之不之,惑之不解”,我又想起了鲁迅、余秋雨、萧红什么的,好像写的都不是古文,就更不要说什么爱伦·坡、阿瑟·克拉克了。

那时间表里第一精彩的部分呢?当然是每天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啊!

这位母亲想来已经把人世看淡,觉得人类已经高出动物不知道多少个级别,肯定不会在身高这种细枝末节上放多少注意力,哪怕“麻雀虽小”,也是“五脏俱全”不是?

倒是可怜了这个孩子,终究还是会生活在一个动物社会里。

孩子啊,你母亲说了好多话了,网友们说了好多话了,我说了好多话了,新闻评论员也说了好多话了。

你怎么不说话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