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技术中国好教练教练技术

对话·自我

2017-07-20  本文已影响242人  贾记春

登山远眺,在燥热无风没有遮挡的日头下,体会静寂和远处山丘的沉默;或面水凭栏,看那些细波层层叠叠绵延不尽,如日复一日却各有不同的时光。
努力的爬可爬的山,尽力的走可走的路,全力的折腾和探索,是因为不想浪费时光,不想错过什么。
体会自己,体会这一刻。我在意的是:来过,没浪费,没闲着。

1
这篇文章初写于2017年5月21日。那天,是我学习教练技术的第一阶段的最后一个模块《静心工作坊》的最后一天。
有人哭了,有人笑了,彼此拥抱,彼此分享,彼此感谢互相的支持和帮助。
我告诉自己,是终点也是起点。
我清楚的知道,终点就是终点,起点就是起点。

2
这大半年,在学习教练技术。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和技能,发现了很多的不足,历经了很多的困惑和解惑,很多次帮了别人也帮了自己,复听了很多练习,复盘了很多总结。
我改变了什么?
久困于有力问题的提出,困于教练话题的深度。观摩感叹大师教练过程的提问方式、节点把握、场景创造,然后问:自己的能力更新在哪里?
被别人教练过,也问过我自己,什么是想到什么是做到。为什么知行合一那么重要。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止是说说而已。每一步,都是大的跨越。有时,每一个点滴的改变都可能痛彻心扉。
我是一个关注自我成长而不是自我需要的人,畏惧停滞不前。自我要求比较苛刻,不会拒绝,担心无意义的事情浪费时间。会轻慢那些掉队者,把自己的骄傲掩藏的很深。用亲和、随意、宽容来包裹。
这个本质没有改变,但我接纳了自己,也接纳了别人有不同的认知和判断。
匆匆忙忙是一种选择,悠闲自得也是一种选择。干净整洁、杂乱无章也都是无所谓对错的选择。

3
一个人登山的时候,我会沉醉于踏过枯草时发出的沙沙声。在没有遮挡的秃山顶,正午的阳光晒得皮肤有轻微的刺痛,草间传来不知名的鸟语虫鸣。一脚深一脚浅的走无人走的地方,偶尔会有土石向山下滚落。我喜欢那种探索,不管别人是否来过,对于我是全新的。
我也喜欢呼朋引伴,喜欢三五人觥筹交错,也喜欢更多人的彼此陌生。
喜欢小村庄在余晖里的炊烟袅袅,喜欢冬季旷野里月华的无声清冽,喜欢都市天桥俯览到的车水马龙,喜欢书房里清茶和清谈的出尘,喜欢马路边浊酒和烤串的入世。
我以为我知道我为什么喜欢。

4
登一个无名小山。
一个人临近山顶,我突然停了下来。不想继续了。
过往。我以为我是王献之访戴逵。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而临近山顶的踌躇,我发觉不是乘兴到兴尽的心态变化。我不想登顶,和体力无关,和距离无关。
是不想面对达到目标时的失落。不想面对一个目标达到和下个目标不存在时,那份失落和空虚。那份失落和空虚,超过了达到目标的喜悦。
我是一个从来不曾给自己打满分的人,即使已经全力以赴。对我来说最高就是90+,可以无限趋近但100分不存在。不能接纳完美,不会接受满分,可能是源于对自己苛刻,可能是自我接纳,也可能是不愿面对完美之后的然后。
这个小小的停顿,让我发现,我会给自己保留一个永不曾抵达的地方,给自己的不完美找一个借口。
这是自己设置的障碍和枷锁。
想到了,我坚定的走到了山顶,那座最高的山的光秃秃的山顶。
意料之中的景色,意料之外景色。

5
支配重要选择的,往往不是杀伐的果断,也不是承担的多少,而是恐惧。一个人心底的那份恐惧,在另一个人看起来可能是幼稚的不可思议的。
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成长不同。恐惧支配出来的行为,也会各自不同。每个人都像万花筒,变幻出纷繁的几个世纪都不会重现的形状。但万花筒本质上就只是三菱镜和一些花纸。
只关注事而不关注人,就是关注万花筒变换出来的形状;美则美矣,只能追着变化走。只关注人而不关注事,就是空对着三棱镜和花纸,想象万花筒里形状的变化;只有幻想。从关注人出发到适时的关注事,就是掌握了三棱镜和花纸的原理后看万花筒,虽不能改变形状的变化,但能清晰而且不沉迷的观察,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6
这一刻的我的是真实的我,大家看到的我也是真实的我。这些我的不同,如山间小草有荣有枯,如湖中波纹随风起舞。
和别人对话不容易,和自己对话更难。
每一刻都踏着过去的痕迹,每一刻都是崭新的向前。

注:《静心工作坊》是拓思机构PCP(专业教练计划)课程第一阶段的第七个模块。课程内容和相关版权归拓思所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