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化的生活等于形式化?
最近看了不少电影电视剧,碟中谍,光环,秘密入侵,长安三万里等,从前王晶参加一个节目,被嘲笑为烂片之王,王晶回复道:我拍的是商业片,商业片是用来赚钱的,只要该有的元素都有,我就可以高产卖钱
特技,飙车,枪战,情感,男女主,三角,搞笑,逗比,别离…几十种电影元素,随便选取十余种,就可以拼凑出一部电影,故事性强一些,就有口碑,故事性弱,就是商业烂片
好莱坞如此,碟中谍亦如此,要是碰到政治正确的好莱坞,还要加上反苏或反H的元素,比如漫威,总之在某一种族统治下的好莱坞,邪恶的不是德国九头蛇就是苏联女巫和寡妇,女巫在苏联阵营中时像尤里一样善于洗脑,到了美军麾下,甚至连苏联口音都改成地道加州味
现如今,有一批人是靠着评论别人的作品而活着,比如影评人,就喜欢用各种元素来分析一部电影,有些明明观众很喜欢,影评人却给差评,他们喜欢将自己的哈姆雷特强加于别人,直到拿到钱,同样还有车评人等等
评价电影和汽车好歹是评价物品,但互联网的开放,大数据的杀熟,使得人的生活也变得要靠元素拼接起来,对女生来说,一部人生必须要有包,口红,苹果,规格高一些还要有五星酒店和米其林;对男性来说则必须要有bba,要有哥们和妹子;对于选秀节目来说必须要有重病或单亲
此生“必买”“必吃”“必去”“必玩”等术语,侵袭着人们的脑电波,仿佛不照做就活不下去了一样,仔细想想,吃喝玩乐其实不是必须,而“必须”这个词,才是精髓
通俗的例子说完,就需要思考一下,从前信息壁垒极高,掌握信息差的人就掌握了财富密码,普通人虽然闭塞,但也落得个坦然悠闲;如今,一个互联网可以让我们了解世界的每一个元素,但反而多数人掉进了信息茧房,因为网络是双向的,我们看到的越多,意味着那些靠信息差谋生的人,就可以跨过山和大海对我们评头论足,实现远程一对多pua
坏人可以变老,当然也可以上网,在数据时代,如何避免被数据绑架,才是跳出茧房,找到方向的第一步
自己的生活不需要评论家